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买活 > 买活 第11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买活 第114节(2 / 2)

恐怕千方百计地算着,也就只能生上一两个孩子,这是很不把稳的事情——这年头,孩子夭折实在是再常见不过了,一个孩子送到托儿所去,谁知道回来时是什么样子?一个家若没有三四个孩子养大了,父母是很难保证到老了有人来养老的。

但规定就是规定,买活军的规定是没有丝毫折扣可言的,做丈夫的,倘若是在衙门、工厂上班,那不用说了,若是敢私自回去上班,被举报查实了,从上到下挨个摘帽子,若是在私人的雇佣底下呢,回去了也拿不到满薪,只能按替工的标准,拿最低的薪水,再加上婆婆、公公多数也要上班,如果产妇一个人带不来孩子,雇保姆也要钱,还不如回家照顾妻子划算。

如此一来,一旦谈到生孩子,夫妻两人的前途都要纳入考量,吴老八这里还好,便是周小娘子现在怀孕了,生产那也是十个月以后的事,周小娘子呢,她怀孕了以后,倒是不用上大夜班了,但收入也要降低,而且今年的政审分不必说是加不了多少的了,倘若明年开了新厂子,说不得就错过了被提拔为厂长的机会,这里收入上、晋升上所受的影响都是扎扎实实的,更不说还有生产时受的罪,都还没有算在里头了。

这还是她有吴老八这样的丈夫,手头实在是很宽绰的,才敢起这样的念头,饶是如此,仔细掂量掂量,也觉得畏难,可虽然如此,不生的话,又该怎么办呢——到老了,没有孩子,谁来养他们的老?吴老八自不会指望继子继女,那么他不管是什么时候,总是要生的。

而且,周小娘子也的确想生,还是快点生,她觉得两夫妻没有孩子始终不能算是完全融在一起,尤其是他们这样的家庭,每常她从同事口风中听到的,也不是都是些好意思——同事之间哪有不互相打听这些的,个个心里都有一杆秤,周小娘子配吴老八的确是高攀了些,若是离了婚,她还能和这样说下馆子就下馆子,两个小的说换新衣就换新衣?

有些要好的姐妹偶尔也打听吴老八一个月给多少家用,好像孩子们吃的穿的都是继父给的钱……虽然吴老八也的确是出了大头没错。厂里哪怕有一点出头的地方,招来的风言风语是真不少,大家的收入彼此都明白得很,主任也就是加班这个月能赚到近两千,匀下来一个月一千四五了不起了,租这样的水泥房一个月就要去掉一千多,哪怕再往小了换,七八百要的,余下来七八百,不要吃了,不要穿了?不要付妹妹的托儿所学费了?

都说不准有没有人盼着吴老八提离婚,好看她的笑话。‘离了这个吴老八,带了两个拖油瓶,看她能找个什么好的’!

哪怕是在买活军这里,倘若没有一点牛一般的坚韧,日子是真不易过下去的。周小娘子算计着自己将因生育产生的损失,又想着那不太好听的人言,想着还不知道该怎么商量着去改的婚书,也不由叹了口气,半开玩笑道,“倒不如我们不写这婚书,先生了孩子,那倒还不至于耽误了你去。”

吴老八纠正道,“那不行哩,单身生育,品行轻浮,要扣分的,而且若还未足年龄,更了不得了,街坊一告发,孩子断奶了就要被抱走。真要说的话,怀孕后离婚倒是可以的——但除非你之后就不再复婚了,否则去写婚书时也一样要扣分,为了几个月的工资,实在是没有必要。”

政审分比钱更难赚,这是共识了,买活军治下的好处固然多,但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的□□其实也有许多条,譬如对卫生的极度讲究,又譬如要给女娘分田,又譬如强制男人休产假,还有这个单身生育制度——一个单身怀孕的女娘,如果年纪还没到婚龄,这是了不得的事情,更士都要来查的,这女娘若是指认不出孩子的父亲,又强说自己是情愿的,那就要强行带走去做苦役,孩子断奶后,抱到外地的孤儿院里去,女娘本身逐回原处。至于她回到原本街坊之后,会被如何讥笑,又能不能找到什么工作,那就不必多说了。

而若是她指认了孩子的父亲,提出了相当的证据,表示两人确实发生了关系,且自己是被强迫了,她倒是可以无罪,拿不出协议书证明双方自愿,他要死,便写了协议书,双方盖了手印,又或者是让女方翻供说双方是情愿的,那也没好结果,私下婚配,比奸.淫罪稍好一些,但男女双方也要去矿山苦役两年,唯独的好处就是,孩子可以跟着父母,若父母不要,才会被送去孤儿院里。自然了,触犯了这样的规矩,那政审分也不必说了,自然是低得不能再低。敢在婚龄前闹出人命来,那就一辈子都别想抬头做人了。

虽然未婚先孕,在从前也是丑事,但似乎多是影响女方的性命,男方的名声,而非和此时一般,可能影响男方的性命与女方的名声,还有那么一大家子人的政审分。且这样的规矩,可不是说说而已,更士们执行起来是很严厉的,吴老八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便和妻子说了几个例子,都是他出差时亲眼所见:“好年轻的后生,拿不出协议书,女方也不肯翻供,就这样抓到街心去,奸.淫.罪杀头,一街的人都来看,他母亲回家就上了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倒也是太严苛了一些。”周小娘子也觉得官府有点儿不近人情了,“孩子都有了,父亲却杀了头,这让那个小娘子日后如何渡世?”

“若不严苛,不死人,民间谁还遵守律令?”吴老八的看法却是不同,“凡是律令,要在百姓心里立住,那都是要死人的,有时还要死许多人。否则无非就是一纸空文。你说二十三、二十五才能结婚,他们便不写婚书,做了夫妻一般住在一起,照样生孩子,这样的人不抓起来,百姓岂不又是十几岁便成婚了?”

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个理,若不惩罚触犯规矩的人,便压根没有规矩可言了。买活军这里唯独只不管的是二十三岁后的女娘,单身生育只扣一定的政审分,具体是多少也不往外透露,但倒是不主动去抓人。除此以外,一切规矩以外的婚配和生育,一律都伴有苦役等级的刑罚,令人望而生畏。如此,几年来乡下、城里才没有太多的不才之事,否则,这律令只能导致私婚增多,实在没有更多的规范效果。

至于男方同修产假,期间也不支付工资,也都是为了维持眼下这男女皆出去工作的局面,尤其是在私人的东家那里,若是休产假他还要开发工钱,那只会带来一个结果,便是他从此不招女工人,而且也不要有可能生育孩子的男工人。

吴老八分析道,“这般来说,不拿工钱长远来讲,对大家都还是有利些,若不然,生孩子便要被辞退,被穿小鞋,那城里人,除了做公的,谁还愿意生孩子?”

在这一点上,乡下人的确是好过城里人,他们本来就没有给人做工,自己种自己吃,不存在生育期间收入下降的问题,只有家庭劳力下降的问题,想生便可以生。

城里人思虑则实在是要多得多,周小娘子虽然想想也是有理,但还是忍不住嘀咕道,“便是现在,私人的东家也不太愿意要女工呢……”

不错,即便有这么多的规矩,但私人的老板还是不太愿意要女工,哪怕不要他给钱,终归一个熟工人就这样离开岗位,对他也是添了麻烦,女工比男工离岗的时间普遍要久几个月,且女工生了孩子以后,总是一会儿这个事,一会儿那个事,便不说迟到早退,反正总归是麻烦。

现在已婚女工也多不愿去私人的东家那里,因为他们要压价,若是不能用比男人低的价钱雇佣到已婚女工,他们便不招女的。反倒是年轻的未婚女工,又或者三十多岁不太会再生孩子的,比较受到东家的欢迎。

吴老八还更听到了奇闻,“你知道吗,之江镇守太监还介绍了北方的阉人来,在云县的私人东家中非常受欢迎。”

“啊,此话当真?”周小娘子压根不知道世上除了皇宫之外还有许多宦人。“他们为何要过来?东家们欢迎他们,难道是因为他们便不用休产假了?”

“可是如此了,再者阉人听说比一般男子长寿,而且力大、少病痛,又不用休产假,可不是就合适得紧?”

吴老八也是这些年来,见闻逐渐广博起来,“这些自己净身又进不了宫的自阉,在北地再常见不过,至少有数十上百万,如今在北地已经渐成风气,又如同一害,听说王太监是一片好心,看在同是无后人的份上,才为他们寻个去处。”

“就我去年往山阳道去,那可不得了,一村里自宫的人动辄上百,简直是疯了!只要这村里出过一个入宫的宦官,其余农户便争相自宫,指望着被他引荐入宫,又或者是去他府上服侍……”

吴老八说到这里,突地顿住了,半日才道,“归根到底,还是百姓的日子实在太苦,寻常的农事根本已活不下去的缘故……”

似乎是想起了自己在山阳道的所见所闻,吴老八的声音也低沉了下去,隐隐有些哽咽——这几年的好日子,似乎让这个私盐贩子的心也柔软了起来,这个人也是有些奇怪,自己刚从泥潭里爬出来没多久,就有闲心去怜悯别人了!

周小娘子长在鱼米之乡,一生中最困苦的时候,便是往买活军这里来的船上,她实在没见过真正穷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听了丈夫的话,心中微有触动而已,不过到底也庆幸自己运道好,死里逃生来了买活军这里,便翻身紧紧搂着丈夫,低声道,“我心里也是敬着六姐呢,便有些言语似乎有抱怨,也只是随便说说,实则哪敢去挑事儿反对什么呢?你大可以放心。”

吴老八搂着她拍了几下子,想说政治要好好学,如此才能理解律令背后的意图,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因道,“我后日动身去云县,这一次不知道有没有和陆将军见面的机会,和议就快颁布,这之后,我们这一行会怎么样,也会有个说法出来,北边这条线还走不走,如何走,现在都不好说。”

吴老八就是专走北线,他的事业前景如今着实是未曾明朗,周小娘子听了,也会意道,“那一切等你回来再说——便走不得北线了,也还可以做西线、东线,又或者换个岗位……你做什么谋划我都只有支持你的。”

这对夫妻虽不说爱得轰轰烈烈,但大抵都能聊到一块去,那日子就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吴老八知道自己的一点小傲气小抱负,妻子也有所感觉,忍不住就亲了妻子一下,手逐渐往下摸索过去,周小娘子一把按住他的手,笑道,“不行——不都说了等你回来再商量吗——今天是危险期——”

如此夹缠胡闹了一晚上,第二日是周小娘子先醒,她精神奕奕,吴老八倒有些发虚,还睡着没起,周小娘子便先起来了,夹煤添火,烧水做粥。

她是有孩子的人,自不可能去晨练,吴老八以前去晨练会带早饭回来,今日他也来不及了,如此早上便可以少吃一点,粥、咸菜,再喊住走街串巷的炊饼陈,买上四套炊饼,抹点酱料已是很丰富的一餐。

周小娘子拨了火,这才回去洗脸,一边拧毛巾一边还在思忖着昨夜的对话:老八的意思,工作稳定之后再考虑孩子的问题,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昨晚的谈话打开了她的格局,让周小娘子开始回忆她的同事有多少人在几年内生了孩子,如今这么想来,人数果然是真的不多,看来大家一旦出去工作,便觉得工作的收入相当的宝贵,非常舍不得这大几个月的工资损失,倒是宁可就因此不生孩子了。

这让她不免生出一些荒谬的担忧来——这样下去,有朝一日,不会只有农民爱生孩子了吧?难道工人之中,竟会有些家庭一辈子都不生孩子吗?

娶不上老婆的那些人倒也罢了,若是连老婆都娶了,却还是不生孩子……那这个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正当她漂亮的小脑袋,有生以来第一次思忖着社会问题,展望着国家未来,并思考着家庭的意义时,门外传来了炊饼陈悠扬的叫卖声,“好炊饼咧——”

与此同时,乍然响起的还有报童欢快的喊声,“新报上市,新报上市,快来买喽!和议达成,和议达成,第一版就是和议全文——”

第237章 云县和议

和议终于达成了!

这一天, 买活军治下州县的街头巷尾,接连不断地传出音色各异的招呼,“报童, 给我来一份周报”!街头巷尾的租书店报刊亭里,也不断有行色匆匆的吏目、农工、商户, 拿着十块钱的钞票,扔下一张,拿起一份报纸转身离开。

《买活周报》面世以来,发行量逐渐增加,这一期在印刷伊始已经做了准备,比往常还要多印了十万份,为的本是向域外各地的州县散播,但没想到光是治下便是供不应求,许多平时不买报纸, 只是蹭着在租书店里租来看, 又或者是去茶馆听人说书、自己看茶馆报纸的人家,这一次也花钱买了一份要自家收藏起来。

虽然战争的阴影并不算太浓郁,但和平也总算是到来了!

也说不上原因,但不少人家总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自发地去割肉的人家, 让屠宰场和肉铺都有些猝不及防, 而本就繁华的食肆一条街,今天甚至有许多食客要在门外排起长龙来,不管是什么饭馆,今天都很少有不满座的。人们愿意庆祝和平, 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和议, 就连最迂阔的书生也不觉得这会是争端的结束, 但,哪怕是一小段时间的和平,这也是值得庆祝的。

而且,在买活军的活死人看来,和议的内容也是让人满意的——至少可以视作是买活军的胜利,虽然他们说不出条条道道来,但总觉得和议的内容看了让人心里欢喜。买活军似乎并没有吃什么亏,这就足够让他们为六姐高兴了。而更让这些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的活死人高兴的,则是买活军技术的扩散——和议中约定了,买活军会向敏朝供应三年高产粮种,而这就足够让许多人自发跪拜在地,感谢着谢六姐的慈悲了。“六姐高义!我老家有救了,我老家有救了呀!”

有多少流民,是被残酷的天候、如狼似虎的地主吏目、沉重的印子钱一起驱赶着离开故土的?他们又有多少亲戚倒在了颠沛的路途之中?落叶归根,这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虽然在家乡他们也并非没有受到冤屈,虽然离开时未必不是怀着怨恨,但百姓们是宽容的,当他们的窘境在买活军这里得到了解除,当他们吃得饱饭,也穿得起衣之后,恨意便在刹那间化去了,留下的只有浓厚的思乡之情,还有那对故乡的深刻眷恋。

家乡的百姓们,能吃得饱吗?家乡的吏目们还那样刁恶狠毒吗?家乡的天灾这几年可还频繁吗?

许多从远方来的流民,都在设法往家乡带信,顺带着送上《买活周报》,向故友亲朋证明自己过得还算不错,但他们也关注着家乡的消息,故乡可没有《买活周报》,而一封书信又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送到。所有的担忧,或许在下一封信里都会被证实,还有比自己能想到的更坏的消息。他们收信时的心情是沉重的,但却又是那么的无力——能做什么呢?除了祈祷六姐快些把自己的老家打下来以外,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