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买活 > 买活 第13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买活 第135节(1 / 2)

<h1>买活 第135节</h1>

她略微地说了一下手术的过程——做手术是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清洗干净之后,躺上病床而已,随着一条毛巾捂住口鼻,大约一会儿之后,她便没了意识,再醒来时,手术已经做完了,脚上打了厚厚的绷带,有一种熟悉的钝痛,但疼痛之外,又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因为一直以来戳刺着足心的异样感的确是消失了。

“康复用了大约一个月,其实两周后便可以下地略微挪动几步了,一个月后,拆了绷带,伤口便可以碰水,可以站着洗澡。此后要穿着矫正鞋走路,重新建立足弓……”

“大概三个月之后,便觉得很久很久以前,几乎已经遗忘了的感受,重新回来了——可以随意地走路,甚至是奔跑几步,便仿佛是回到了五六岁以前的日子,便是走个一两个时辰,也不会有什么疼痛的感觉,步伐也能迈得很大……我今年五十岁了,可我感觉到如今我才算是真正地活着,所有的欢乐,一整个世界都显得更鲜明更真实了起来……”

其实,这些话许多都是《郝君书放足手术记》里谈过的细节,冯犹龙也是看过那篇报道的,但他仍是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颊边已是微凉,忙举袖拭去,再看信王,居然也在偷偷拭泪,那张采风使更是早已泪流满面了。台上众人中,反而是叶昭齐和吴秘书并没有流泪,仍是严肃聆听。

“这就是我的故事,说来普普通通,也未曾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若是硬是要说的话,便是靠着运气,红油辣酱卖了一些钱,下半辈子,倒是衣食无忧了,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我儿对我说,他能出息,用不着我的钱,叫我以我自己开心为要,想怎么花便怎么花,那么我便想,我想做什么呢?回思前程,这一辈子,我最想做的便是两件事,我都是受过了其中的苦,第一件事,是人牙买卖,将人掠卖为奴,此后便仿佛丧失了一切权利……但这是一件很大的事,而且买活军已经为我实现了,我们买活军这里没有人口买卖,我能做的,只有每日虔诚祈祷六姐安康,祈祷六姐早日统一华夏全境,把这样天堂般的福分散播到更多人身上。”

“六姐慈悲!”

“六姐千秋万岁!统一华夏!”

台下的听众便顿时发自肺腑地高呼起来,甚至就连冯犹龙心中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他一向自以为自己来到买活军这里,是‘良禽择木而栖’,属于理性的选择,对于买活军的政治理念,有些他是赞成的,有一些,他还是报以一种观望的态度,似乎并不多么的赞成与投入,但此时此刻,遐想着没有奴隶的世界,亦不由得仿佛涌来一股热血,想要加入台下的人群,一起疾呼——倘若……倘若从此之后,天下再没有奴隶,再没有受苦的人,这……这岂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好事儿吗?

“第二件事,便自然是这折骨缠了。我们都是受过苦的人,我最大的心愿,便是从今以后,天下再不要有人受这样的苦,我们大家都能从缠足布中解脱出来。折骨缠这样的事情,从我的见识里,大概我是第一批这样缠足的人,它在世上已经流传了四十年了——好忍心的四十年啊!这样的事,也能存在四十年之久吗?这真让人觉得荒唐极了……是什么样的社会,能让这样的罪行流传四十年,还不断地往外去扩散呢?”

信王、张采风使,甚至是冯犹龙,还有冯犹龙身边的叶仲韶,都不免垂下了头,他们似乎感到了一丝羞惭,因为他们从前未曾意识到,而现在也无法再否认的东西。

郝嬢嬢缓了一口气,她并不留意这些人的反应,仿佛已经完全投入了自己的思绪里,对着喇叭和缓地说,“我最大的愿望,便是从我们买活军来了以后,往后的十年、百年、千年,那些新出生的女孩儿,不要再受这样的摧残。”

“我是受过苦的,所以我知道缠足姐妹们的想法,官府不能出钱做,也不能借钱做,是因为官府有许多的事情要考量,怕闹,怕惹出事情来,损害了百姓们对官府的信任。但我只是一介商户,我也是缠足女,我想我是无妨的,便是有人反过来怨怪,便怨怪我好了,我经受过这么多事情,又怎么会害怕少许人的议论呢?是以,我便写信请问官府,成立了这个放足促进会。”

台下顿时响起了如雷的掌声,许多女娘脸上是重重叠叠的泪痕,她们似乎想要剖白着自己的真心,表白着即便死在手术床上,又或者死在恢复期的感染之中,也不会怨恨官府,怨恨促进会,但也都不是未经世事的孩子了,正因为尝遍了世间的苦楚,才知道不能去担保旁人的人性,眼下的豪言,只是因为这样的事还尚未发生。

但郝嬢嬢既然这么说,便是对后续的事情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她笑着讲,“这个钱算是促进会给的,还是借的,其实也考虑了很久,若是借了不催,和直接给又有什么区别呢?”

“之所以算成是借,倒也不是因为害怕手术若失败了,要承受什么指责和埋怨,只是因为我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我一个人能帮得了多少呢?若是大家都能来伸一把手,前来的,帮后来的,年长的,帮年幼的,幸运的,帮不幸的……若是有能力的话,把这三十两银子的善良给传递下去,我觉得是很好的一件事。”

“诸位做完手术以后,不要惦记着这个债务,先去学习,去工作,去安顿自己的生活,过上几年,等你们的工作得了提拔,收入有了提高,三十两银子可以随手拿得出来的时候,若是能想到天下间还有许多姐妹们,还在等着手术——想着把这三十两银子,送到我们放足促进会,便是你们救了一个和你们此刻一样,想做手术又无钱,正在困境中的姐妹……那便是我的一点心思起到了作用。我便觉得这个放足促进会,开得十分的好了。”

“从我五六岁被妈妈收养时开始,便每每都有人讥笑,表子无情、戏子无义,像是我们这些的人,如烂泥一样,哪有什么真心?满脑子想的都是算计,别说对恩客了,便是彼此之间,又存着什么情义呢?可这句话我也藏在心底四十多年了——越是在烂泥里的人,便越是要互相帮助,我们能走到今日,多多少少,都仰仗了旁人的善心,往后,当你们把这三十两银子送回来之后,我想,姐妹们,我们也可以挺直腰杆,说一声,我们也是能帮助别人的人,我们也是有情有义的人,我们也和旁人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曾经在烂泥里,但我们也是顶天立地的人。”

郝嬢嬢将喇叭扬了一下,忽然有几分俏皮地说,“我的话说完了,姐妹们,放宽心罢,明年这时候,回来参加促进会的体育比赛,到时候我们来赛跑——看谁跑得最快!”

台下本早已是哭声一片,此时却又有人被她逗得笑了起来,一张张如花娇容,不施脂粉,又哭又笑,还有人流了些鼻水也不自觉,比往常在灯下招徕客人的娇媚不知要失色多少,甚至可以说是让人有些不忍直视,但便是这样的脸上绽放出了真心的,灿烂的笑容。忽然有个女娘站起身说道,“我本想借款的,如今我不借了,便算是我帮了个后来的裹足姐妹!”

先后不少人都在台下娇呼了起来,表示自己带了有私蓄,不必借手术费,还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积蓄捐入促进会中,这其中动静最大的还是那个鼎鼎大名的姑苏庄夫人,她双目热泪长流,起身要将自己带来的全部积蓄,都捐进促进会里,被众人连忙劝阻,促进会又声明了,单笔捐款最多不超过百两。

而至此,台下的气氛,虽然依旧激动,但仿佛也已经不再那样患得患失,那样紧张,仿佛心中久已存在的许多负载,随着郝嬢嬢的讲述,也随之倾泻了出来,不再像是一块大石头一样,永远压在胸口,让自己的一颗心,仿佛从来都轻快不起来似的。

这些女娘们第一次感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买活军的人建立起了链接,她们都是从烂泥里跋涉出来的人,也都愿意向还在烂泥中的苦命人伸出自己的援手——尽管她们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没有完全融入买活军,但有了这样的情感在心中,她们也不再觉得自己难安其位,是此地的异类,总被旁人用异样的眼神看待,也仿佛建立起了一种信心,她们可以进入到新生活中去,即便会遇到困难,但她们有生以来,第一次不再是孤注一掷、自欺欺人地逼迫自己相信——未来,或许也可以不再是一路向下,滑落进深渊之中,未来也可以往上走去,比此刻更好。

这就足够了,对希望的相信,是在迟疑中不断反复,不断质疑又不断自我说服的过程,或许在今日之后,她们还将陷入烦恼和犹疑之中,但在这一刻获得的喜悦和希望,又是如此宝贵,宝贵到她们愿意流着眼泪来庆祝这一刻。而这复杂的心理,哪怕连她们自己都说不出所以然来,但在这一刻,任何人都可以感觉到她们的欢欣,她们的委屈,她们的希望。

谁能说她们不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呢?

冯犹龙望着台下一张张面孔,心头百感交集,身边叶仲韶附耳轻声道,“风尘之中,亦多英雌。”

他是几乎从不履足这些地方的,因此有此一言,冯犹龙却早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道理,他轻轻地摇摇头,但却也并非是否认叶仲韶的说法,只是低声说,“迷途半生,终知今是昨非……仲韶,我误了,我悟了……以后我再不写风月情痴了。”

“青楼楚馆,何来情痴?只有一团团的血泪……唉、唉、唉!姐姐,我今日悟了,我算是走出来了……”

他少年时,也曾倚红偎翠,当时倾慕名伎候女,山盟海誓,想要为她赎身,只是银两还没凑齐,候却别嫁富商,这是冯犹龙一生隐痛,自此绝迹青楼,多年后犹然难以释怀,词句中偶见‘姐姐’。其中幽怨之意,犹然缠绵悱恻,或许他几十年也没有想明白,为何自己的一片真心,却换来了候女的如此对待。

叶仲韶对这桩往事是知之甚详的,只不知道候慧卿是否也是小脚,但风尘中人,即便不曾裹脚,所受的限制难道就真的宽松了去吗?如今按郝嬢嬢声口想去,也不由微微叹息:数十年过去,想来候女亦早已不在人世,又或者被富商转卖,又或者难产而亡。而她不信冯犹龙的真心,还有什么可说的吗?对她们那样的女子来说,生活的真相,是竭尽全力却仍难免命运的挣扎,哪还有多余的心思去考量情爱?

仕宦公子,与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的苦命人谈情说爱,强求他人真心以待,何其傲慢轻佻!

“爹。”叶昭齐忽然往父亲这里靠近了一点,叶仲韶看了女儿一眼,便明白了她的意思。他再没有不赞成的道理,也相信老友也和他一样有类似的想法,对女儿微微点了点头,便看了冯犹龙一言,他也已从伤怀中走出——那毕竟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两人目光一对,便是各自会意:昭齐定是想要捐出自己的收入,而戏社这里,下一部创作出的作品,也可以部分收益捐给放足促进会,烂泥中的人,都晓得互相援手,站在干岸上的人,倘若还自诩君子,又怎能对他们的苦难无动于衷?

第274章 谢双瑶的爱好

“哦, 捐款很踊跃嘛,这是好事。”谢双瑶一边翻阅今日的报告,一边和从云县匆匆返回的马脸小吴闲聊, “看来诉苦大会的确是很有用,这种形式估计会很快流传开来, 甚至到泛滥的地步——看连你也捐了一千块, 就知道多有用了。”

一千块对小吴来说, 大概是月薪的六分之一,当然是不算少的了, 因为她所接触到的, 需要帮助的苦命人是很多的,并不止这些裹足女。不过,小吴光身一人, 吃穿住行几乎都不用自己出钱, 她碍于职务也不可能经商, 连买房的开销都不必有——她的工作还在的话, 少不了房子住, 如果工作被撸到底了,那买下的房子估计也很难保住。

既然如此,工资对她来说实在没什么用, 但小吴一般是不捐款的, 所以她默默接受了谢双瑶的打趣, 并不为自己辩解, 只是强调说, “的确很有用, 但这个形式还是要警惕, 群体性的情绪冲动太有感染力了。还好事前有想到, 设计了捐款门槛,不然真有人会把自己的钱当场全捐了——之后冷静下来,估计会后悔。”

“除了个别真的带了几千上万银子的人之外,其余的捐啥呀,还不如自己留着呢。手术费现在根本不是问题,就算应有尽有,也没那么多医生来做手术。”

谢双瑶有些不赞同,又问,“你看她们社会化做得怎么样了?做完手术后,预估重操旧业的可能性大不大?”

“我和宿管聊了一下,摘录了一下她的工作笔记,她管理做得不错,但心理摸底的工作完成得不是太好,因为外地来的女娘很多官话说得不是特别好,而且对于普通人存在戒备心理。这方面工作可能还是由从前的同行来做会更好。”小吴回答,“现在安排一些工作人员过去的话,大概等手术结束你去视察的时候,能看到新的工作笔记,会有一个预估——消化她们的成本真挺高的。”

她倒也并不是反对的意思,只是有感而发,要真正消化、容纳这批小脚女,买活军付出的成本远高于明面上看到的这些开销,运输费用,和外地的地头蛇发生冲突,折损人员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本地尚且还没有说完全消除票唱,却又接回了一批前从业人员,从数据上来说,这批人里一定有人会重操旧业,这对于社会治安维护来说,也会带来管理成本的上升。

当然了,对管理者来说,好处也一定是有的,哪怕这批女娘最后全都不工作,都嫁人去做家庭主妇了,那也至少比不干活的闲汉要好,这就是男多女少的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客观结果——女的哪怕不工作,不创造什么价值,也能解决一部分单身汉的婚配问题,让买活军治下多出一些安稳的基本单位,有家业的人,不论男女,总是更稳定也更听话,更好管理。

甚至于说,倘若有一些女娘真的去做了家庭主妇,后续也会让治下的民心更接纳从外地接女娘的行动——以前接回来的女孩子,很多都只有五六岁,要养个十几年才会结婚,在财政上来看就是纯支出,支出多少的问题而已,孩子越多,财政压力也就越大,成年女娘来这里,对官府各方面还是有利的。她们要是工作,就能直接给官府创造价值,若是不工作,找个人嫁了,那官府至少也能收三百文一个月的保护费,而且还有一点,便是能养活自己的女娘未必想要结婚,但不愿工作的女娘,结婚意愿就必定是很高的。

要说的话,现在买活军这里男女比例相对外界来说是非常优越的了,算上女童,现在大概可以达到二比一,但如果抛开女童的话,适婚男女的比例还是三比一、四比一,这种时候,任何适婚女娘的到来,都会让男子的忠心度上升,不管他们最后能不能结成婚,但至少官府是努力了。

不过,这种好处,只要是适龄女娘都能带来,而小脚女的好处并没有那么的突出,甚至于婚配价值也没有她们自己估量得那么高,许多小脚女娘的生育能力实际上受到了限制,她们的骨盆太小,身高也矮,错过发育期之后,适合不适合怀孕生产,那要看医生的评估,事前必须告知风险——如果不想冒这个风险的话,很多人是不适合结婚的,这就带来了一个窘境,如果一个女娘不愿去工作,也不想冒着风险去结婚生子,那么她重操旧业的可能就会变得很大。

好处不见得特别,但小脚女带来的支出是特别多的,除了医疗上的压力——买活军只是放足手术收钱,但其余的疾病,对小脚女娘也是一视同仁,由官府补贴,并不额外收钱。而小脚女的医疗支出一定是多的,这就等于是财政上多了一重压力——之外,还有就是心理疗愈的需求,小吴之前觉得这很荒谬,因为日子过得比小脚女还苦的人多了去了,未见得个个都需要心理疗愈,但她去了一次诉苦大会之后,便不再这样说了,开始相信谢双瑶的说法,肢体上长年累月的折磨,的确会影响到心理状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