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买活 第315节</h1>
到了新安港那里呢,有钱的依旧没有什么特权,更有甚者,就连有权的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照旧是战战兢兢,全都屈服于买活军极为严格的生活规范里,好像哪怕是富可敌国的大海商、位极人臣的大官,也没法倚红偎翠、呼奴唤婢,更不必说草菅人命为所欲为了……别的不说,仆人无法买断,没有卖身契,这就叫海商们很不适应,至于青楼中饮酒行令的风流场面,那都是其次了——不过这也自然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你说,即便是挣到钱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有钱又有什么趣儿呢?
仅仅是一些海商,便已经感受到了特权被消灭的失落,更不必说原本的大人物们了,十八芝中有人想要出奔,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众人这里也不止一人听说了李魁芝招兵买马的事情——他要收容的人物,说来是婉转,‘想要远走的厉害人物’,其实说白了那就是犯了重案,在敏朝这里存身不住的狠辣江湖汉!
也是,若非有一股匪气,怎么去新地安身?倒也算是他有一股血勇,居然敢去传说中的南方大陆,那个袋鼠地,众人也是都隐约听说过了,好像是比爪哇国还要更远的地方,其上荒无人烟,李魁芝宁可去这样的地方,也不愿夺取东瀛、高丽那样的北方岛屿,看来是受够了买地这里的风气,铁了心要离买活军越远越好了!
“若是他的话……他这几年借着剿匪,私下没少发财,明明暗暗加起来,手底下战舰超过两百艘,倒是有可能吃得下我们这五十多艘船……”
“除了他也没别人了……五十多艘船,能吃得下的人都是海上有名有数的……”
刘阿弟的脸色已十分难看了,语气也逐渐笃定了起来,大家都没有异议:几千人呢,这片海域上除了买活军,能吃下他们的人,也就是十八芝内的大海盗了,估计也只有他们有这个胆量,一般人根本连想都是不敢想的。要吃下五十艘船,至少自己要有一百艘、一百五十艘吧,这时候一般大埠能征用的民船也就七八十艘,水兵千余人而已,不是大寇谁有这样的气魄?
“那糟了呀!”
众人也很容易想明白自己的下场:要都被杀死,这是不可能的,两三千人,就是什么都不做,站在那里给砍头,刀都能砍卷刃了。再说,这么多壮汉,就这样杀了也实在浪费,李魁芝既然有到海外开国的志向,应当会恩威并施、杀鸡儆猴,把他们收服下来。
但,即便性命无虞,要说再见到故土,怕也是很难了,李魁芝估计也是打着发笔财就跑的主意,很可能会把这批壮汉裹挟到袋鼠地去,真到了那里,想要再回来可就难了,极有可能被当成壮丁,强迫着开荒种地,成为袋鼠地的第一批农民……
这可不成!
都无需什么言语,几人迅速便达成了一致:这绝不是刘阿弟等人能接受的命运,他们行险是为了投向买活军,而不是去袋鼠地开荒!便是拼上了性命,也不可能坐视庄将军就这么顺顺当当地卖了自己,拍拍手远走高飞大发其财——或者,他是已经和李魁芝勾兑起来了,也要去袋鼠地做将军?!
一切只是猜测,自不可能全都猜对,但大方向上没猜错就行了,刘阿弟等人又到甲板上方打探了一番,果然,此时旗舰已经下令各船抛锚,在近海停泊,同时放下了舢板,往岸边划去,刘阿弟手搭凉棚,眺望了片刻,便从那小舢板上的身影中,认出了庄将军的侧脸,并且指认给同伴们看了,这些海商中见过庄将军的甚多,也都认了出来。
南澳岛上,大片大片的都是丛林,居民极少,若只是在南澳岛上收集食水,何必将军亲自下船?食是顺便的,几网鱼的事情,主要是清水,这是舰队不得不停下来补充的东西,一般都是中层兵丁去做——有些被抓来的壮丁苦役是不可能让他们下船的,有些体面的士兵到岸上也算是松快松快,只要是有村庄,他们自可指使村民卖力,倒也不用自己做活。
庄将军这一上舢板,众人就知道南澳岛上,绝对是有大人物在了,庄将军此去,或者是去取银子,或者是去共商大计,总之今夜之后,只怕船队便要沦为他人的猎物,刘阿弟等人知道,决不能任由事态继续发展——但明摆着的,且不说上岛的庄将军,就说如今这五十多艘船吧,一半以上是军船,把他们民船都包围在内,便是要扬帆逃走,也得先说服军船让道才行。
可船只在海上,又不像是两人并行,要说话随便一扭头就行了,彼此停泊都是隔了距离的,就是大喊也难以把话传遍五十艘船去,就不说军船,现在其余民船中的兄弟们,有没有和刘阿弟等人一样发觉了不对的呢?还是依旧在耐心等候,那永远不会到来的交战之日呢?
该怎么办?怎么办才能在岛上的人反应过来之前,说服兄弟们,甚至是说服兵丁们,一同找到一条破局之路——李魁芝到底带了多少人藏在南澳岛上,怎么没见到他们的船,他们打算如何来吃下这只船队?如果真的来了一百艘、两百艘的船,自己等人又该如何应对?
太多的未知,太多的困难,一下就横亘在了刘阿弟等船商前头,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哪怕是刘阿弟,也都说不出话来,刚才那第一个想到李魁芝的船商王武,面上更是隐隐有丧气之色,似乎是有些人命了似的,无奈道,“若是在城中,我第一个跳起来和他们拼了,可现在,咱们已经出海了……”
是啊!他们已经出海了!在海上,有很多事情就不能只凭一股血勇了,如今船中干粮倒是还多,但饮水几乎已尽了,便是现在杀了亲兵,撞开前方的战船逃走,几日内饮水用光了,若是来不及靠岸,大家还不是只能等死?而李魁芝、庄将军等人只要把握到这一点,便大可缓缓尾随其后,逼得他们不敢靠岸,甚至,李魁芝的船上若是还有红衣小炮和传音法螺的话,还能找准方向,用传音法螺通知手下前来接应截杀,消灭‘海盗’!
逃,是逃不走的,在这个前提下,手段就不敢用尽,不然只怕局面没有翻转,反而触怒了李魁芝,这种心狠手辣的大海盗,惹恼了他,求死都难,刘阿弟见众人再三权衡之下,似乎逐渐都有些畏缩起来,心下也是又气又急,但他惯来不是后悔之辈,思前想后,将牙关一咬,狠声道,“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怎都要博这一铺的!”
说着,便指着前方的亲兵,对几兄弟吩咐道,“我啲找个理由搞掂佢,我要去王家船上,找王百总聊聊!”
第631章 袋鼠地、虾夷地、黄金地
“姓庄的已经划舢板来了?还真是带来了五十艘船?”
天边一轮红日, 已经逐渐偏西,大约一两个时辰内,就要落日了,南澳岛这里, 在岸边椰林深处, 一座由棕榈叶扎成的棚子下头, 果然也有一帮壮汉正窥探着海上的动静。说话的汉子, 倒是没有上树,而是仰着脖子, 打问着树上的手下, 得到肯定回复之后, 又从脖子上扯出一条细金链子, 珍而重之地托起用链子坠着的一块淡粉色仙手表看了一眼:下午四点多了, 还有一个半小时落日。庄将军这时候划舢板来访, 说不得还要在南澳岛上过夜——
今晚又没月色,晚上行船不便,若是遇到涨潮,一个浪头卷来,倒霉的真有淹死在大船边上的,他不由得嗤笑了一声,道, “这姓庄的还真是大胆!就不怕我把他给做了?”
“这可是能拐了官船来卖给您的, 胆子要不大, 他能操办如此大事吗?”
在他身侧, 有个年轻人也是麻利地从棕榈树上滑了下来, 把手里的千里眼递了过来, 又收起了手心中用来和庄将军等人互相传信的小镜子, 交代起了眺望中看到的细节,“五十多艘船,上头二十多艘都是官兵模样,瞧那模样,的确是官船上载了的官兵不假,人数也不算多,甲板上都是六七人在那里说话,也有人眺望岛上。”
“余下不少民船,被军船围着,上头的水手,破衣烂衫的,似乎是广府本地人。倒没见到有油布,看来,的确没有载炮,确实不是埋伏、计策。五十艘船,一千多两千人——嘶,真是好大一块肥肉啊,可惜长了刺!不是那么好入口的。”
这年轻人自己也是黑得油光水滑,身材矮小,面容精悍,提到刚才见到的‘大肥肉’,他不禁舔了舔唇,馋涎欲滴般,竖起手往下劈了一下,“船主,要不,真就让我等给这姓庄的好好上一课?这样的买卖,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的,就凭他那二三百亲兵,敢到南澳岛来和我们李家军做生意,赚走我们的银子,岂不是马不知脸长,人不知命短?”
这话说得风趣,周围的精悍亲卫,也不由得都是放声大笑起来,颇以为然,被这年轻人称为船主的李家军老大——也正是刘阿弟等人猜测的李魁芝,闻言也不禁是怦然心动,沉吟了片刻,却还是摇头道,“不必着急!肉已经入口了,还能长着翅膀飞了不成?一会看他怎么说,盘盘他藏了什么后手,如今官兵就在汕州港,距这里不过是一日的航程,若是闹得太过了,出了人命,见官也不好说话。”
提到官兵,众人面上都是有些惊疑畏惧之态——这自然不是指的敏朝官兵了,而是买活军的水师,便连那打望船队的年轻人都不说话了:海上的事情,和陆上不同,一切都有一定的规矩在,不是说在山里,大家就是抢在前头办完事了,便各自没入山林,各凭本事逃跑,官兵也各凭本事追,散开了再各自回山寨汇合。
在海上,首先就不是可以随意逃跑的,因为要计算食水,还有风向、航速,一艘船一天能走的路程是有限的,方向也容不得任性,不存在被人追着,慌不择路就直往某个方向逃跑,等到甩脱了后船,再慢慢回航——这样就极有可能回不来了,一旦偏离航道,或者被卷入了陌生的洋流,那就只能看星象来重新确定自己的航向,并且祈祷着,在船上的食水耗尽以前,能看到下一个补给点——
但这几率实在是微乎其微,即便是买活军的精锐水师,有大罗天星盘随船,还有传音法螺能和总部通信,也不会随意偏离航道,只不过是因为这两样东西帮助,他们掌握的航道比其余船只更多,行船时的选择也更加胆大,譬如在飓风季也敢航行到远离海岸线的地方,如此罢了。
既然如此,跑海的汉子,便不可能总是只凭一腔血勇了,总是很精于计算,又善于妥协的,吃这口饭能出头的,多少都有些老谋深算,并不完全见钱眼开,虽然仍是舍不得计划中要付给庄将军的巨款,但并不是一味想着杀人灭口,而是想着用别的办法来达成目的,也有人笑道,“这姓庄的,能将这么多船只从羊城拐带过来,倒也有几分本事,要不就干脆拉他入伙算了,他嫌袋鼠地是不毛之地,那是还不知实情,若是知道我们实则是要去黄金地,当可欣然入伙吧!如此也是多了个帮手!”
这也是周围无人,他才说得如此自然——李魁芝对于自己的心思,是弄了个狡狯,他对外只说自己想要去袋鼠地开拓,但实则暗中招兵买马,真正的目的是要顺着他熟悉的老航路,先去那霸,再去长崎,从长崎去虾夷地,借住航线补给,把虾夷地的东瀛人赶跑——
这实在不是很难的事情,虾夷地太冷,原住民叫阿依努人——也有叫虾夷人的,人数就是不多,主要都靠渔猎为生,李魁芝久居长崎,知之甚详:东瀛人把虾夷地纳入治下,也不过就是二三十年的功夫,所谓的纳入也不过只是一个大名修建了一座小城而已,李魁芝受到了买地华夏教育的影响,认为虾夷地完全也可以成为华夏领地,只要他们去虾夷地住上几年,并且自认是华夏人,那虾夷地岂不就完全成为华夏的土地了?
要是再接引一些华夏子民来居住,把总人数超过了虾夷人和东瀛人,那岂不就是更加名正言顺的事情了?这样一来,他李魁芝对于华夏大国,也算是有了拓土之功,相信在史书上,也可以略微记他一笔——这还全是他自己的主意,这份功劳应该能比得上郑地虎所谓的收复南洋的大功了吧?
收复南洋,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凭借船坚炮利而已,换了阿猫阿狗也都能办到此事的,可不比虾夷地,这里在历史上居住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对于罗刹国、东瀛、高丽乃至华夏来说,都是一块生地,能抢先把这片地‘华夏化’了,在买活周报上,怎么也至少当得起几个版面的夸奖了吧?
自然了,对李魁芝来说,他的雄心壮志并不止于此,他想做的,是在虾夷地经营数年后,试着探索出一条新航线来,从虾夷地往黄金地而去——他有缘看过买地的仙图,把上头的图像记得清清楚楚:从华夏到现在洋番趋之若鹜的所谓美丽洲——买活军这里也叫它‘黄金地’,其实并非没有直接航行的可能——从吕宋去阿卡普尔科,再折道往上,这是南面的航线,但从北面走的话也不是不行,经过虾夷地,再往上就是罗刹国的地盘了,沿着罗刹国的海岸线,往北走去,穿过白令海峡便可到达黄金地,这里有一系列岛屿,补给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从黄金地的北面再折道往南,很快便可抵达那片陆地上适合耕种的所在,按照李魁芝走南闯北兼阅读报纸、上学习班得到的见识,现在西洋人在黄金地上,也不过是粗粗地拥有了一些城邦,要说完全占据了此处,那是绝对的妄想,尚且有大量和华夏人同发色、眸色,极有可能是同出一源的土著,在和他们缠斗,李魁芝若是能探索出从黄金地直接到华夏的航线,又凭借自己拓土虾夷地的功绩,他认为买活军总是要看在这些东西的面子上,和他做些生意,甚至是不断介绍人口过来,把这片土地给占住吧?
偌大的一片大陆,从地图来看,还有极大的平原(李魁芝精于读地图,能看懂等高线地图),全是适合耕种的沃土……虽说他是海盗,但这几年来,在买地这里增长了见识,李魁芝也知道,想要开国立朝,农业自是根本。他也没想着把黄金地完全拿下,这么大的陆地,这是办不到的事情,但哪怕是立座城呢?
又是为华夏拓土,立了大功,又可在城池中呼奴使婢、纸醉金迷,过几年土皇帝的瘾,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好了——若是买活军也扩张过来了,那就献图归顺,政审分是少不了他的,若是买活军始终没有打黄金地的主意,那他的后人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之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说不准就出了个把英主,一统黄金地的天下,和华夏祖地的买活军分庭抗礼,把华夏的边界,囊括到黄金地,以及黄金地和华夏之间夹住的那片海域……都是不好说的事情!
自然,那都是后话了,李魁芝倒是从未妄想过在自己手上完成这个丰功伟业,不过他去黄金地的心思,是十分坚定的,甚至十八芝中,也有好几个老兄弟愿意和他一起——倒不是说买活军薄待了他们,只说李魁芝这里,手表、望远镜、座钟,这些仙器,那是从没有少了他们的。
甚至李魁芝也很喜欢买地时常开设的学习班,尤其是和航海、地理有关的科目,极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除此以外,包括华夏、国家这些概念,也都是买活军教给他的知识,在此之前,李魁芝从未想过能把故乡和官府分开看待,他心中只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念头,认为投效洋人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直到十八芝归顺买活军,他上了政治课,读过了报纸中对于国家、民族和政权的定义,李魁芝才明白,受不得官府拘束,甚至认为官府暗弱腐朽,这是一回事情,但是,被这样的官府逼出海外之后,为了讨生活,便去献媚于洋番,帮着他们贪图本属于华夏的土地,那又是完全另一回事情了。
作为一个扬帆海外多年的老海盗,他对于国家的概念,接受得是很快的,且非常热衷于帮着这个新生的华夏国划拉土地——既然这个国家并不完全属于某一政权,尤其是很快就不属于令他深恶痛绝的敏朝,那么李魁芝就很能把自己对于童年、故乡,对于自己说了这些年的土话官话的语言等等一切的眷恋和归属感,完全投射上去了。
同时,他又对圈地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好,再加上李魁芝虽然在买地也得到了相当巨大的好处,但他也的确发自内心地受不了买地这一重重的约束,不愿活得和鹌鹑似的低眉顺眼——李魁芝也不要求什么谢六姐般的待遇(主要是谢六姐待遇也没有什么好的),他就是想还和从前一样的活,不用去改太多,但这在买地现在的规矩之下完全就是奢求,哪怕只是从前一样的活法丝毫不改,也至少触犯了二三十条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