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买活 > 买活 第37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买活 第374节(2 / 2)

这话的确是有些道理的, 因烟草这个东西, 现在的价格还不算是便宜的,除了原产地之外, 在其余地界,除非是富户,否则一般百姓哪舍得在这种嗜好品上投入金钱去花销?有时候讨一点烟叶回来,也是为了用作治疗, 譬如说,有些长年累月身上疼痛的病人,医生便嘱咐吃点旱烟,往往问题就缓和了,还有拿烟灰水擦洗伤口消毒, 还有拿烟灰泡水来驱虫的,甚至会用烟灰水喷洒作物,防治害虫……

像是买地这样, 贩夫走卒只要有需要,都能操一根旱烟杆的景象,还是相当少见, 曹蛟龙意识到烟草在百姓中逐渐扩张开来之后,也是暗责自己见识短浅,身在买地,居然还不如初来乍到的吴素存眼光锐利,微微一皱眉,不无找回场子的意思,立刻说道,“东西虽好卖,但却是嗜好品,和酒一样,历来都是衙门专营——”

这话是不假的,自古以来,盐、铁、酒、茶,都是衙门的专营,在买地这里,把盐铁是分为必需品,酒、茶还有白糖,分为嗜好品,意思是简单的——虽然没有它们也能活,但毫无疑问,大部分人都会对这种东西产生好感,拥有非常广大的市场。曹蛟龙认为烟草是嗜好品,而且和酒一样,是负面影响较大的嗜好品,“茶也罢了,多是长在山上,没有人在平地种茶的。可这烟草会和粮食争地,就如同酒一样,若是再风行下去,出现农民偷毁庄稼种烟草的现象,衙门是一定要列入严管的,这你想到了没有?”

自古以来,酒类屡遭查禁,哪一任衙门都不许民间私酿,固然有专其利的意思,但根本上来说也不乏对百姓的保护,一旦放开酿酒,酒业将会极大地占用粮食产量,将会出现富户美酒佳肴而平民百姓买不起米粮入口的现象,至于酒类泛滥对治安的危害,那倒是细枝末节了。

就像是买地这里,固然似乎没有在明面上禁止民间私酿,但实际上民间几乎不能开成规模的酿酒坊——买地对农村的掌握,是敏朝等地难以想象的,来往于各村的扫盲班老师也好,货郎也罢,都是现成的耳目,又有田师傅出面来规划一村的农业生产。每一季粮食产出之后,收走公粮,余下来的粮食,够百姓们自吃,还能剩下一些,有些农户选择把余粮酿点米酒,自家吃顺便在村里小打小闹地卖一点,那是不管的,也不另外收税。

可若是要往大了去做,大量收买余粮,还要送到各地去卖,那收的保护费可就高了,基本这么折腾下来,利润极低,一不小心还要赔本,再加上民间不提倡饮酒,销量也不好开拓,因此虽然没有官营,但和官营是相差无几的,民间对此倒也早已习惯了,并没生出什么抱怨来。

至于烟草这边呢?似乎目前也是一样,各地能买到的,都是农家自己烘的,没有大工厂来生产,也就是农家自己在田边地头种几棵的意思,除了在买地入主时本就已经形成产区的延平、漳州,这几年烟草的种植范围并未大面积扩大,曹蛟龙在脑子里回忆着自己接收到的零星信息:这几年好像买地内的烟草都没有再大规模往外销售了,甚至上回乘船回港时,还遇到了南洋捎来卖的成品烤烟……

这么说,和敏地、洋番的贸易中,烟草成为对方提供的货品了,曹蛟龙认为这种情况恐怕不会太持久——烟草这是和农业有关的东西,以买地对农业的擅长,不推广烟草必定不是因为种不好,而是因为不想种,这要是看到民间对烟草的需求持续上涨,那衙门进入这个行业,和酒业一样进行严管,那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我知道呀。”却不想,吴素存对这个消息满不在乎,“这一路上没少和跑边贸的老客唠呢,无非就是统购统销呗,那也能接受!这总比继续种黄米强吧?”

“这都能接受呀!”

“你虎啊。”吴素存啧了一声,稀里呼噜地喝了一大口鼎边糊,回味地咂着嘴,品着那股子蒲瓜特有的清香,称赞了一句:“这南面的菜品种真多!”,便拿起筷子,沾着醋和曹蛟龙划算了起来,“知道为什么要种烟草么?因为辽东兵的口粮是有人供给的。”

这所谓的有人供给,就是买地负责运送,敏朝结账的辽饷,曹蛟龙也知道,自从买地开始运辽饷,将士们的日子就好过得多了,这也是为何大量边将开始往买地这里送人——买地送辽饷是绝对按账面来的,没有漂没,没有损耗,说多少就是多少,说是几年的粮食就是几年的粮食,二年的陈粮就是二年的成色,绝没有一点三年泛黄的,至于那种发黑发烂,在手里搓搓就没了的粮食,从来不会出现在买地的麻袋里!

已经运了七八年了,辽军的将士早已习惯了买军供给粮饷的情况,所有的算盘都是基于这一点而来的:辽东那地界,直到盛京一线,要说种麦子、黄米什么的,都会因为天气寒冷导致产量低下,是无法保证自给自足的。你这里费力巴哈的动员一百个人种一年,种出五十人的口粮,上报给朝廷,朝廷就给你运了另外五十人的口粮来,省了五十人的钱粮,买活军这里少赚了五十人份口粮的运费……在你这里,你的好处呢?这和你什么都不做,朝廷给你运一百个人的口粮比,有什么差别吗?

有,那就是你这里一百个人等于是白忙活了一年,因此,站在辽东的立场上,祖将军不可能选择种口粮,他如果种烟草种棉花,一百个人种一年,生产出来的烟草去草原能卖出高价,拿回来的皮草,换成口粮都够一百五十人一年吃的了,那这笔买卖他就赚了,对朝廷和买活军来说,不赚不亏,持平。买活军甚至还能从这笔交易中得到一些好处。

这就是为何辽东必须要种经济作物的道理在了,设身处地一想,曹蛟龙就知道,祖将军根本就不在乎沦为买活军的佃户,接受买活军的统购统销,吴素存也把话说得很明白,“你要说有什么顾虑的,那就是顾虑面子上不好看呗,敏朝的将军和买活军合作种地,种出来的烟草他们买走,咱们就落个辛苦钱,好像成了买活军的手下……到时候对景儿,这就是‘通敌’……”

“可你得这么想,老曹,自从买活军包运辽饷那天开始,辽东所有兵将就都是从他们手上讨饭吃了!早就是半个买活军的兵了!”

大概因为这里是买地,吴素存说话半点不避讳人,有点儿肆无忌惮的味道,大声说,“既然如此,帮买活军种田,换点辛苦费,又有什么可丢人的?当兵的吃谁的粮就为谁卖命呗——这吃谁的粮,不是说账上算谁的就是谁的,你得要有把账上划拨出来的粮食,完完整整运送到前线的能力,那才算是你出的粮草!这能力本身,也是粮草的一部分!辽东军吃的,也有一半是买活军的粮!”

“这话说得有理!”

“小哥有见识!”

曹蛟龙还没表态呢,身边就有人喝彩起来了,这些食客虽然不知前因后果,但却都觉得吴素存的话很受用,再加上他生得出众,颇为惹人好感,当下便有人夸奖起来,“您这话就该登上报纸,叫敏朝衙门也知知羞!”

“就是!说句大话,今日辽东的大好局势,倒有五成算在我们买活军头上,五成算在镇守边疆的好将士们身上,至于敏朝朝廷,哼!不拖后腿就不错啦!”

“还收复盛京呢,就该把盛京也给我们买活军治理去!”

除开科尔沁局势之外,关于盛京的谈判,也是如今城中的议论热点,买地的百姓,对于女金献土自然是乐见其成,也有对买地名声远克万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自豪,但民间舆论普遍有一种憋屈的情绪,在于这一战表面上居功最大的是敏朝官兵,买地因为没有出兵的关系似乎很没存在感。

吴素存的说法,恰好解决了他们的一个遗憾,因此立刻就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把粮草送到前线的能力,本身就是补给的一部分’这个说法,议论得兴起,又有人要来探问吴素存的姓名时,不知何时,那两个年轻人却是已经吃饱喝足,丢下碗筷悄然离开了……

“你啊你啊,才来买地,就闹出场面来了,真是命中注定要出风头!”

曹蛟龙也是有些无奈,回到自家小院里,又领着吴素存和几个家中老亲厮见过了,重新梳洗坐下,方才是打趣吴素存——他这话也是有来历的,辽东人都知道,在吴素存小时候,祖将军带了家中亲眷子侄出门打猎,路上歇脚时,遇到了附近村落里的一个‘灵验人’。这个灵验人,据说是在一次大病之后,被家仙上身,虽然瞎了一双眼,但却有了不少不能言的本事,开了天眼,最擅长相面。

祖将军听了,也是一时兴起,便让他来给诸子相面,这灵验人进来之后,就和抽抽了似的,发了好一阵的羊癫疯——用行话说,就是上身感应了,好一会儿,才指着祖家大郎,也就是养子祖泽润的方向,嘶哑着声音说,“你不是亲生的!”

众人都知道,祖泽润是养子,而且这是个第一次见面的灵验人,又是个瞎子,如何能够知道这些?当下大家就都有几分信了,此时,那灵验人又说,“但你是这家的孩子里,最有本事的!”

——又准了!祖泽润虽是养子,但精明强干,深得祖将军喜爱,资质禀赋肉眼可见要超出几个弟弟许多,一直是被当做祖家接班人来培养的。这下,连祖将军的脸色都变了,还等着他给别人相那,但没想到,此时那灵验人似乎已是强弩之末,在原地转悠了几圈,忽然又指着当时刚十岁的吴素存,嘶哑着声音,“你本来有当王爷的命!现在没了!”

吴素存被吓得脸色一变,往后退了几步,那灵验人又抽抽着喊了一句,“你要出一辈子的风头!”

说完了,这人当场倒地不起,晕厥过去,当晚就发了高烧。后续祖将军有没有酬谢此人,就不是外人可知的了,但吴素存被相面的事情,曾在锦州传诵一时,传到后来,一度有人说吴素存命里该当皇帝——曹蛟龙倒是知道真相没说得那么玄乎,也是半信不信的,但这不妨碍他这会儿打趣吴素存。

吴素存苦笑道,“啥呀,哥,说这些,我这不是一说到兴起就有点儿收不住声音了吗,你也知道,锦州头几年老放炮,那隆隆的可吵了,嗓门不大,你说话都听不见,这不就习惯了呗……”

“先不说这些,你就说这种烟草的事儿中不中嘛,棉花能不能种不好说,但我知道烟草肯定没问题——不是有汉人去高丽种田,又回来俺们这里了吗,听他们说,烟草十年前也进高丽了,高丽就有种的,东瀛好像也有,那我们辽东绝对也能种得开……只要六姐愿意,统购统销、交公粮都没问题!就是得给家里人找个饭辙啊,哥你也知道,辽东内地儿日子苦……”

担保吴素存进军队,这是一回事,动用人脉为吴素存出面,联系官员对接引入作物的事情,这就是另一回事了,曹蛟龙不敢轻易吐口,主要是还没思量明白后续可能的影响,不过,经吴素存有意无意这么一分析,他也初步看明白了:这事儿局部看,对买活军的确有利,如果只考虑这一面,那十有八.九能成,而且还能加分。

但,如果放在大局里来看呢?哪又未必好说了,公然和边军勾兑,这是在打敏朝的脸,会带来外交上的困难,甚至是战争的阴影都不好说……还是得先找上级汇报再表态,因为曹蛟龙现在是有单位的人,他还得站在自己的职位这里考虑……

一时间正是犹豫时,忽然外头又有人打门,“老曹你这个狗篮子,说好了一起吃早饭,这都几点了——”

“哟!”

曹蛟龙猛地一拍额头,他真忘了!

这也是来得正好,他赶忙起身开门,拉着人向吴素存介绍,“来得正好,我这有且——来,狗獾,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锦州祖将军的外甥吴素存,老吴,这是女金大汗幼子艾狗獾——”

“这不就巧了么!他也惦记着给老家的族人找饭辙呢,你们俩得好好聊聊,你说,要是你们双方能联合在一起引进技术种烟草,衙门那里重视的几率,会不会更高一点儿呢……”

第774章 卫拉特-辽西-辽东一体化大辽州战略

如今这世道, 实在是疯了一样!什么样的事儿都可能发生,和吴素存这些年来经历的一切相比,和艾狗獾坐下来称兄道弟, 反而压根不算什么了——边境的土番, 总是反复降叛, 叛了就打, 服了就去派人封节度使——现在是指挥使了, 大家坐下来把酒言欢, 这完全是边军的家常便饭。

虽说这些年来没少交战, 但在买地这里,大家都是辽东来的年轻俊才,不消半日, 他和艾狗獾就成了能在一张桌子上饮茶言欢的好兄弟——这还是因为来了买地, 不兴饮酒了,不然今日少不得是要不醉不归,烧黄纸拜把子的!?“老艾,听老曹这么一说,你这小子是真不孬啊, 孤身在这混着也不容易!来,以茶代酒,咱俩走一个!”

“嗐——客气了哥哥, 还不都是混呢嘛, 现在这世道, 有啥办法?”

艾狗獾已经能说一口极为流利的官话了,他的口音比两个汉人要淡一些,但也有明显的辽东痕迹,来到买地几年, 个头长了不少——刚来的时候一米六左右,要不是骑兵不讲究大个子,他的身份又特殊,还真很难入伍。

这会儿,他已经有一米七了,在建州女金中已经算是个子很高的了,刚才几人在议论这事,艾狗獾还说呢,一直以来个子不高的女金人、鞑靼人,到买地之后都普遍长个,这是个营养学的话题,已经被列入待研究的课题库了,根据来给他们做体检的军医说,等中央大学建起来之后,估计是要去研究的,要确定怎么样的饮食结构才能让人长个子。

“汉人的身量,尤其是北人的身量,是可以长得很高的,当然也有些人生得矮,但那是个体现象。但长久以来,对于居住在华夏边境的番族——现在我们叫大华夏诸族了,对大华夏诸族来说,一直是有身高较矮的印象。”

这个北蛮,虽然从了军,但却是谈吐锦绣,娓娓道来给人以文质彬彬、见闻广博的印象,“比如说东瀛的倭族,小矮个,高丽的鲜族,个子也都挺矮的,再就是俺们女金人、鞑靼人,南面的百越族、占婆族,似乎都是格外矮小,便只有中原一代的汉人个子挺高的,这到底是因为基因呢,还是因为中原一代自古富裕,百姓吃得好就都能长得高?

这问题得研究研究——你说要真是基因问题的话,那中原汉人这一支是从哪来的呢?咱们在壕镜见到的各国洋番中,为什么也是有许多矮小,就那么一两支金发碧眼的所谓日耳曼人,长的特别高呢?有挺多问题都感觉让人挺想好好琢磨琢磨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