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面孔,他看得多了,在广北,不知多少当地的架势人家如此忸怩作态,上来搭话,狗獾心里都毫无感觉,这会儿自己的族人如此惶恐,他倒很能感同身受,心想道,“这些姑奶奶,不少都是大归回家的,孩子有些带来了,有些跟着父亲出去闯荡,一家骨肉顷刻分离,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哎,这就是战争,就是天下大势,有什么办法?便是父汗、额娘,也只能去适应。”
“姨母,你们不知道,这就是山里也一样潮湿,不怎么干爽的。”
他也只能和颜悦色地和两个亲戚讲道理,“南边的天气,就是如此,你们帐篷这里,也不算是靠近海边了,还有几里路呢,现在觉得风太潮湿,过段日子也就习惯了。既然来了这里,就是新的日子,一切要向前看。”
他也经常用这话来劝慰那些被迫要搬迁的客户人家,今日方才品出这话中的滋味,在听到的人耳里,该是多么的不咸不淡那!可道理又的确如此,事已至此,去哪里都是要受苦的,南下已经是相对最安全的一条路了,那么一点苦总是要吃的。
“气候就是最大的坎了,只要能适应,日子只有比之前更好的——”说到这里,他自己也觉得这话太干巴了,连两个主事贵妇精神都如此萎靡,别人只有更不安沮丧的,狗獾想了一转,就道,“这样,这休整的三日,我和管事的商量一下,挑选出汉话、拼音学得最好的族人们,愿意剪发易服的,一批十几二十人,分两三批进城转悠一下,叫大家也见识见识买地的繁华,心里多了盼头,就不觉得这几个月的学习班难熬了。”
“没有被选出来的,也不必不平,后来都是有机会的,明日我再给营地送点糖,给大家泡上糖茶来,吃些糖点心,糖也算是药,吃了身上便能舒坦许多了。”
自己这里诉苦几句,狗獾便立刻拿出了态度来,两件事每一件都很实在,很便于两人激励底下的亲眷们,这样的领导最受下属喜欢了,两个福晋面上也都有了些光辉,她们现在不再那样抵触剪发了,“上船之前,也说了要剃平头,和买地的女娘一样,在船上不容易生虱子,当时都挺住了。就是在船上,也觉得能够忍受,可今日一下船便觉得不行了,满头的油腻,太难受了,行动就是一头的汗……这要是不洗头,自己都痒得受不了!也怕生疥疮,要有了癞痢头,那就糟糕了……”
女金人也不是不剪发——不剪发的话,男人的金钱鼠尾怎么来的?女人的盘髻固然不假,可那是在后脑,脑门那块也是经常往后剃的,只是说后头留起的长发,不会轻易剪短,而且每逢修剪都要自己人动手,剪完之后小心收藏罢了。
还在老家时,抵触换发型很正常,来买之后才会发现,这完全是生活的需要,再结合上头一鼓励,估计这么两船人也就都顺利地剃头了,这就是融入的第一步。狗獾点了点头,“正是这个理了,包括此地的百姓,穿得轻薄一些,露出臂膀,也都是因为天气的关系,为了干活方便,两位回头和族人们好好说说,见到服饰和我们女金人、敏人不一样的地方,也不要惊讶抵触,穿成那样要舒服轻便得多……”
“要是咱们这里有族人跟着他们穿,也不要排挤取笑,迟迟早早,大家都是要在一起过日子的,服饰上标新立异,有什么好处?虽然买活军这里多是南人,但也有很多是辽州流民,谁知道有没有和咱们打过仗的?一看你的衣服,就把你给认出来了,怀恨在心,暗地里报复一二,这是防不胜防的事情。咱们女金人到哪里都是守规矩、随大流过日子,万没必要一来就和主家打仗,入乡随俗这就是最好的……”
这话说得,入情入理,两个福晋也不由得信服地点起头来,摸着发髻面色都是凝重,似乎巴不得明日一早就剃了头才敢出去逛。狗獾又问了问,知道近日下船之后,已经有通译来宣布了营地的规矩,便帮着说些宽慰的话。“房子是不要你们造的,那是技术活,你们就算能干重活,也未必盖得好房子。三日后开始上课,课余的劳动,估计还是缝补清洗衣服为主,也就是去关外的洗衣厂、女澡堂那里,帮着干点杂活罢了……来的族人都是干过活的吧?”
一听说不会被发配去盖房子,两个福晋的脸色就更轻松了,都是笑道,“就是大公主都干活,我们哪有闲着的时候?没出嫁前在家也干活,除了种田不敢和汉人比,打猎、驯马、纺织甚至是打仗,我们这都有能手行家。”
“这太好了!”狗獾喜动颜色,也知道福晋们所言不虚——这里很多女眷,都是海西女金的格格,就海西女金那条件,国主的女儿,物质享受都没法和买地的平民比,最多是少做点粗活重活罢了,要说完全脱离劳动,细皮嫩肉、娇娇弱弱,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上马就能跑,丈夫不在家时,遇到野兽毛贼,或者是仇敌寻机而动,她们也要拿得起弓箭,下得了决断,是上阵杀敌还是连夜转移,都要由她们来做主!
这也是一下来得太远,几千里外了,语言又完全不通,这些姑奶奶们才显得惶恐,若是还在老家,怎会问计狗獾?只怕自己就张罗起来了。狗獾心想,额娘未必就能完全拿住这些姑奶奶了,她从前能做主,那是她嫁给了父汗,身份上有差距,可论血缘,全都是亲戚套着亲戚,就只是运气不一样,嫁的男人不一样而已。
额娘颜色好,当时有了优势,可未必这些出身、教育都类似的姑奶奶里,没有颜色一般而更有心计智慧的,那么来到买地之后,眼下无疑就是出头的好机会了。包括科尔沁的哲哲姑侄,眼下的优势,都是因为血缘而来,接下来她们如果来到买地混,少了身份的优势,未必能压得过其余来买的鞑靼女人,将来的龙争虎斗,还有得瞧。
在他来说,当然如果大妃能稳住位置,那是最好,可也不排斥和更新鲜更能耐的女性族人联手,这种族人内部的竞争,是良性竞争,不会不择手段,败者以后老实听话就行了,因此,狗獾并不会防患于未然,现在就为母亲压制将来可能的竞争对手,恰恰相反,他要了一份随从名单之后,还是很认真地询问两个管事福晋,标注着各人的出身、血缘、特长、性格等等,预备着之后和情报局分管女金方向的干事对一对。
现在买地这里,会说女金话的汉人还是不多的,但有些敏感的岗位,女金人又无法做,这反而导致了对外藩事宜,衙门很多时候有点儿混乱和低效——当然,这也是买地衙门自己内部比起来低效,和敏地比,那还是快得不可思议的。狗獾有把握,这份名单对干事应该是有帮助,就等于他这里又落了个人情。
这符合敏朝那边的为官之道,又或者是女金内部的处世之道吗?会不会有点抢着显摆自己的能耐了?狗獾也不知道,买地这里,什么都是新的,官场的文化也是新的,没有任何前例可以参考,只能顺着感觉来。他看了看这份名单,也不由得苦笑一下:不出所料,第一批随大妃南下的女眷,几乎都是乌拉那拉家的亲戚,不是血亲,就是姻亲女眷,所以姓氏特别的集中,估计等大贝勒南下的时候,带来的姓氏才会杂乱一些……
其实,如果要团结一致,是不该这么带人的,这么一来,前后分批南下的女金人族群之间门,隔阂也会更深,不过事已至此,多说也是无益,狗獾也不由得期待起‘电报’来了,要是有这东西那该多好?也不至于和现在似的,信息散碎得要命,很多事情只有见了面才知道,比如说带人来,之前就知道要带,这会儿才看到名单,甚至如果不是自己不问,女金方面都没有制表写花名册的意识……哎,到底发家时间门太短了,文书意识真不如汉人……
心下思虑万千,面上却自然是丝毫不露,狗獾这里自以为自己做得都是简单的工作,可架不住两个福晋望着他飞快落笔的姿态,那娴熟的汉语书写,难掩的惊异与欣慰,交换的眼神中,俨然已经是把狗獾视为主心骨了——已经入夜许久了,还是精神奕奕,办事又能干又爽快,还这么年轻就这么能干,而且还如此勤政……这也就是女金败了,若不然的话,长子分家,幼子继承,大妃几个嫡幼子之中,还真就是狗獾最叫人服气……
便是现在,能跟随狗獾似乎也不错,年轻周全,汉语又好,体贴下情,这都是优点,两个福晋已经在心底思忖着,能不能抢着给他说一门好亲事了,而这个念头,却又在关系不错的两亲戚之间门,几乎是立刻造成了一定的隔阂——都想介绍自己的娘家姐妹,这就又形成了小小的竞争。
灯光下,情绪的变化全在眉眼之中,两个福晋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默片一般演着勾心斗角、火药味十足的打斗,一个人的眼神,在狗獾念叨着某个娘家姐妹的女金语闺名,往花名册上登记时,不由得一亮——这是个人选,可眨眼间门瞧见另一个那心知肚明的嘲笑表情,又被勾起了心火,瞪了回去:我家这闺女不行,你能拿出什么好的?
狗獾还在飞快抄写呢,对头顶的战争一无所知,帐篷里充斥着两种诡异的紧绷,一种是注意力的紧绷,心无旁骛,只想着快点干完活回去休息,明天还要搬砖,另一种则是情绪的紧绷,两个福晋已经剑拔弩张,简直要亲自上手练‘布库’了。就在这时,帐篷外也传来了一阵骚动,狗獾停了笔抬起头来。
“怎么了?是入口那里传来的——有人要进来?夜都这么深了。”
他有些警惕起来了,手也握到了腰间的刀柄上,直起身掀帘子出了帐篷,呵斥道,“什么动静!”
“是我!”
帐篷那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高声回答,没过多久,大妃气喘吁吁地走到了帐篷跟前。
“你来这里,也不带着额娘!”大妃埋怨着儿子,又很快转向两个助手,关切地问,“怎么样?亲戚们都安顿下来了吧?我已经说过狗獾了,这孩子不懂事,非得要我住出去,可我思前想后,没有这个道理,是我带着姐妹们来这里的,自然是你们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我已经把铺盖带来了,今晚我们三个挤一挤……”
她这一来,自然很快又拿住了局势,言语间又把南下女金的女子们拢为了一体,倒是把狗獾有点从领导人的位置上推下去了,重新成为了大妃的附属品。狗獾背着手,在阴影中站着,看着额娘的一番表演,火光掩映之中,众人各异的情绪表现,好像看了一出好戏,也是若有所悟,沉吟片刻,似笑非笑地挑了挑眉毛。
看来,额娘已经回过味来了,也做出了选择,她啊,还是想争一争——这人一旦动了权欲之心,便连至亲如母子,也少不了提防和戒备……
无所谓,亏不了,他耸了耸肩,举步跟上了母亲一帮人:还是赶快做完名单,回去歇着吧,有六姐,有自己所属的买活军坐镇,还怕额娘她们翻出天来不成……
第787章 商机来了! 云县.小孟 绿豆糕、黄米……
“所以我就劝刘大娘, 我说大娘啊,你这都是敏朝老家的老黄历了,咱们买地可不兴这个道理, 哪有老人活着就分家的?要我说, 咱们小老百姓的,手里那点钱,能够几个孩子花?养大成人就不是恩德了?就该分文不给,大家各凭本事!”
“说得好, 有道理!前些年多艰难的世道,也把他们养成人了,还有什么可挑剔的?还想再要,可真就是贪心不足了!”
“可不是这意思?俗话说得好,儿女都是白眼儿狼, 就没个吃饱的时候,这要是独生户,那也罢了,还少些猜忌,如今这子女多了都是债, 你给谁多一块饼, 别个心里都得怨你呢!到老了, 你偏心的那个不养你, 说是兄弟姐妹平分,其余儿女有话说了,谁拿得多该谁伺候, 可这多吃了一口饼的孩子不认这个理啊——就一块饼的好处,多吃一口我还多长一斤肉不成?”
“说穿了,要不能给家家都供上那八大碗的席面, 还真不如谁也别给,有肉老人家自己吃了,那点积蓄就攒在手里,到老了,谁伺候得好就给谁……甭管哪个子女出息大,出息大,不能在身边孝敬着也白搭!看病自有自家的积蓄,享了谁的晚福,就把余下的那点给谁就是了。越是这样,兄弟姐妹间还越能和睦,没准还真能有几个孝敬你的。”
“说是这样说,儿女遇到着急的时候,向你张嘴你不借,就怕落了埋怨!”
“那儿女张嘴的时候,可知道自家父母的那点草料?都不是什么能耐人,不怨自己,不怨旁人,还怨上父母了?这品性也不好!”
“就是,人生几大急,无非是生老病死,可买地医院那边,若是有命治,药费也不贵,治不好那就是个命,除开这些事,还有什么好意思张口借钱的?买地这里遍地都是钱,钱淹脚目!连腰都弯不下来,这孩子也是废了!”
“那刘大娘可被你劝动了?真就不给钱了?她那几个孩子,我看着也的确都不像好的,也就小儿子还不错些,还是把钱自个儿留着好……”
“可不就劝动了?下午你没瞧见,一屋子都是人,除了我们这样的老街坊,还有里正那些居委会的人都来了,都道我说得好呢!里正还说,我对政策领会得好,自家也开明,又会说理,要聘我做顾问,里坊有事,都得喊我老婆子出面张罗一二。”
“那这话不假哩,太婆说话硬是有道理!”
“太婆自家也打铁硬,家里都是和睦,当家公平,子女都有出息,好福气!”
“可不是,太婆,日后我们家里有事,您也劝一劝,您这话一说,俺们心里就分明了。”
“太婆这话也是道理,咱们小老百姓过日子,可不就是一星一点计算着来?可不能一时糊涂就浪掷了大笔钱财,糊涂涂花了,那真是要心痛死了!”
“刘大娘家也的确不像话,个个都是立不起来的,女儿白养了,给她招赘找了一个,也是吃娘家,夫妻两个都不肯出去做事,生个孩子姓刘有什么用?”
“就是,还不如嫁出去呢,好歹能换点彩礼来,她那儿子也差不多,送出去做赘婿好了,家里还清爽点,唯独就那个小儿子是好的,也被逼得去鸡笼岛了——听说他在鸡笼岛倒是发达了,卖的卤味生意极好的……”
“别说,就刘大娘的手艺也是不差,要不是家里那些灾儿女,买卖好生做起来,未必不能学人家郝嬢嬢香辣酱一样,做出个刘大娘卤味来……”
日暮西山,云县北郊这里,街坊们陆续都捧着饭碗,来到巷子尾临河的大柳树下,或站或坐,或是捧碗蹲着,一边吃着晚饭,一边摆起龙门阵来——这也是多年来乡间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城里虽然也有这样的习惯,但氛围不如北郊这城乡结合部这样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