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一日常巡逻的衙役急匆匆地跑进了线压力县太爷办公的屋子,“大人,大人。”
县太爷楚大人见到来人也放下手里的毛笔,“外面出了何事?怎如此毛躁。”
“大人,外面出大事了,说是明年有天灾,大旱!”
楚大人冷了脸,面含怒气,“妖言惑众,这是从哪听来的荒唐言,快些去把散布谣言的人抓回来,本官要严加审问。”
这边还没等衙役说话,外面又陆续进来两个衙役,也是一脸匆忙,进屋说的话也与前者没什么差别。
楚大人此时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沉声问,“此事是从何处传出来的?眼下消息蔓延到何处了?”
几个衙役纷纷拿出手中的丝绸,“大人就是这个,几家渔户卖鱼,这是在其中一渔户手中发现的。”
“大人我这是在北街住户那里得的。”
“大人,这是酒楼交上来的。”
把几个人说的地点串联到一起,消息几乎是传遍整个县城,而且县城内还有乡野里的人,这么看不出两天整个县城就都知道了。
事急从缓,楚大人当即有了决断,“去把师爷找来,再派人去将乡长找来,同时让他带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过来。”
“是大人。”
师爷本就在县衙办公,因此来得很快,师爷到后楚县令屏退众人,与师爷商谈片刻后两人重新从屋子里出来,直奔县城内的法场,这是县城内视野最开阔且容纳百姓最多的地方。
楚大人一到就让衙役们将台子圈全围住,不让百姓靠近,而楚大人则站在台上讲话,试图安抚百姓急躁的心情。
眼下太平盛世,百姓们安居乐业,再加上丝绸上的天灾也不过是明年之事,因此群众的情绪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楚大人稍加引导百姓们就被安抚住了。
这边刚安抚完,那边来了消息乡长到县衙了,楚县令又赶紧带着人回了县衙,没等对方见完礼直接问乡长身后的老农,“几位可会观天象?”
所谓的观天象与钦天监的断吉凶不一样,楚大人口中的观天象则是天气云朵来判断阴晴圆缺,可适合种田,年岁大些的庄稼人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乡长找来的几位老农月末五六十岁,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对这天象自有一番见解。
只是接下来楚大人的问题确实叫他们齐齐沉默了,虽说会观天象,但那最多只能看七日的,但楚大人问明年春日的事,他们实在是看不出也不敢说假话。
楚大人眉间些许失望,不过片刻间便释然了,此事不该寄托在几位老农身上,他转了话头同乡长说话,“县城之事想必你已经听说了,回去传达下去,今年冬麦每户都要种,那等想要养地的也得种,且要精心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