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媚妾为后 第110节</h1>
当下大家一起坐下,各自净手,开始享用这一桌子膳食。
这会儿外面冷飕飕的,满满一层雪,踩在柔软的地衣上享用着这样美食,这日子自然滋润舒坦。
一旁那孙公公小心翼翼侍奉着,还时不时介绍下,这是什么菜,那是什么菜。
反正每一道菜都有每一道菜的讲究,听了这讲究,吃的更有味了。
最后孙公公又提起来:“皇上说了,天冷了,奉天殿的小御灶该开了,到时候娘娘看看,有什么想要的,便派人前去奉天殿就是了。”
阿妩听着,不太明白,不过还是谢过了。
待到孙公公离开后,惠嫔和孟昭仪说起这小灶,阿妩才明白,这是一件大事。
虽说各寝殿也都烧银炭,但那是建造好的地道和炉膛,又有专人负责,里面的炭火也都是别处引燃的明炭,是以各大寝殿都不需要内监和宫娥自己动手,每年烧地龙这是大事,层层监管专人负责,不怕失火。
可是烹饪膳食就不一样了,灶台要用敞口炉,用的是明火,一个不慎就可能闹出火来,宫里头的寝殿都是木做的,一旦起火非同小口。
惠嫔道:“若是自家灶台做饭,小门小户的,多上心一些就是了,可是宫里头不同,一个灶台怎么监管,什么时候开火,什么时候灭火,都必须专门有人监看,况且一个炉灶还要配掌勺,配菜,打杂,还要有尚膳局专门监看的,调度的,尝菜的……”
阿妩:“这么麻烦……”
孟昭仪:“是了,麻烦着呢,不然你以为呢,咱们皇上吃一口饭,后面尚食局,光禄寺,还有尚膳监,一个个都得忙得脚打后脑勺呢!”
阿妩:“啊……”
她只有张嘴惊讶的份儿了。
她这么一个小贵人自然没资格开小灶,可皇上开小灶了,就等于她开了……
孟昭仪笑瞥了她一眼:“所以说,阿妩小妹妹好福气,被咱陛下看进了眼里,陛下特意开了这奉天殿小灶,妹妹跟着沾光了。”
一旁惠嫔:“我们也跟着沾光,回头我们想吃什么,你就和陛下说你想吃。”
阿妩摩拳擦掌,痛快答应:“好,等着,两位姐姐把想吃的都说下来!我记着!”
说完,她笑道:“另外御医今日开了不少滋补之物,有燕窝,有阿胶,以及各样丸药,数不胜数,回头两位姐姐过来,我们同享!”
惠嫔和孟昭仪两个听了,惊喜不已,又不免好笑!
在宫里头敢揩油揩到皇帝身上,她是头一份!
孟昭仪叹息:“妹妹这小算盘打得才叫噼啪响!”
阿妩很有些得意,她早算计好了,官中的银子,趁机做她的人情。
老皇帝既然要她补,那她就使劲地开。
她心花怒放地想,等过年连升两级,这日子就更美了。
不过她自然不知,接下来年节,宫里热闹,她要面对的闲杂人等不知凡几。
这其中,陆允鉴是避不开了。
第61章 三个男人
景熙帝纳了前太子妾一事, 到底在朝堂上流出,虽说有冠冕堂皇的缘由,不过依然有人闲言碎语, 也有人隐约听到那一晚的风声, 便想生事。
于是便有朝臣上折子提及此事, 劝谏景熙帝,引经据典絮叨絮叨说一些酸腐的大道理, 景熙帝随手扔在一旁, 看都不看。
这时候英国公便站起来, 说起西台御史兼钦天监孙文博上奏之事,又说起此女生辰八字与帝王相合,又是修行之人,进宫伴帝王左右, 以解灾厄, 之后又提起什么玄牝之门为天地根, 总之好一番云里雾里, 只说得大家一脸懵。
所以, 英国公爷, 这么一位老人家, 帝王之师, 竟然护着帝王, 要帝王父纳子妾,这, 这是什么世道??
大家突然浑身无力, 他们在这里说老道理有什么用,没人听哪。
与此同时便有一些年轻朝臣,血气方刚的, 开始为帝王辩护,帝王已经久不曾行幸后宫,也不曾采纳妃嫔,难道堂堂帝王竟要做和尚吗?老官员年纪大了,自己都已经儿孙满堂了,如今怎么有脸喋喋不休地干预帝王后宅事?
那些老官员老清流被噎得一愣一愣的,憋得脸通红,说不出话,只说年头变了,和以前不一样了。
一时又说起,说隆昌年间民俗古朴,隔着十丈远,年轻小辈看到老人都会一溜小跑过来作揖行礼,便是老人多念叨几句,小辈也都恭敬听着,到了天启年间,小辈便装傻绕行,绕行不开只作揖便跑了。
世风日下,如今可倒是好,年轻朝臣都可以这样当廷对打了!
这么争辩来争辩去,扯出许多陈年旧事,景熙帝纳子妾一事也不了了之。
也有人暗中试探太子,太子却是仿若无事,并不在意的样子,也没人敢直白地问,大家唏嘘一番也就罢了。
对于这些阿妩自然是不知的,后宫中妃嫔不能随意进出,这对她来说也是一层保护,反正这么一方天地,吃喝玩乐享清福,只需要偶尔侍奉侍奉老男人而已,这日子太过惬意。
入了腊月后,天越发冷起来,景熙帝时不时歇在琅华殿。
后宫的规矩自然是森严的,敬事房、起居郎和彤史也总是跟随来琅华殿,大家都知道这不合规矩,不过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景熙帝已经许久不曾行幸后宫,如今帝王愿意行幸,那大家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
最初时候这些记录人自然都一板一眼的,生怕错过了什么要紧,但一来二去时候长了,帝王和小贵人也就那些事,无非就是用膳,闲聊,吃茶,偶尔帝王会亲自教贵人读读书,习习字,之后便上榻歇息了。
上榻歇息后就是临幸,临幸无非是一次两次三四次的区别,有什么要紧吗?
于是时候一长大家都懈怠了,随意在上面写几笔,有时候还前言不搭后语,反正那么厚厚一沓的《内起居注》又有几个会详细地翻,大家日子都这么熬过来的。
史官们松懈下来,阿妩自然觉得舒服了,有时候会有种错觉,会觉得自己只是寻常富贵人家的妻子,景熙帝便是她的夫郎,两个人夫唱妇随,甜蜜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