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第10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02章(2 / 2)

倒不是她记不住里面的内容,或是小迟写的推文多么感人肺腑,需要来回反复捧读。

她看评论区呢。

评论区的回复很有意思,尤其是本地人会在底下讨论什么东西好吃,只可惜她们总是说得很模糊,老不说店名,只说xx路,或是xx小学对面的店。

外游客看得一脸懵逼,本地人却用这种加密通话聊得有来有回,还能给评论点上高赞。

这天是她在桂林玩的最后一天,晚餐前不知道吃啥,于是又习惯性点进小迟没吃饱的个人页面,准备看看她之前发的笔记底下有没有哪位本地网友又给大家推荐些新美食。

没想到刚打开小紫书,小迟没吃饱的新笔记已直接推送到她眼前。

“更新了,这次是视频?”

第95章

小迟没吃饱的新视频笔记是横屏视频。

郭盼在短视频,或笔记平台不太喜欢看横屏视频,主要是竖着看太小,横过来看又觉得不太习惯。

由于发视频的人是小迟没吃饱,最近连看她好几篇笔记,郭盼也对小迟有些好奇,所以没马上退出笔记,选择再多看几秒。

随着视频开始播放,小迟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最近在广西吃了好多东西,比如牛八宝火锅、芋头扣肉、糯米饭团、竹筒饭……”

她每说一样,视频内就有对应的视频片段或是照片放出,进度很快,全是在广西期间的美食闪回,让稍微对这些美食感兴趣的人愿意再多看几秒。

“这两天我又去吃猪脚粉、还有农庄里的酸芋苗焖鱼、鼎锅饭、卤味火锅。这边的菜量不算小,如果一个人吃东西真的很容易剩,昨天我去吃卤味火锅的时候就不小心点得有些多,做好端出来居然有这么大锅,然后我一直吃一直吃……”

她说话时,视频内正在播放一小段她在店里吃卤味火锅的录像,但不长,也就5秒不到。

“……没吃完,所以把剩下的火锅带回民宿,又吃一顿。”

这时,视频正在播放小迟在店内吃饱之后,锅内剩的卤味。与此同时,传出一句现场收音的喊话:“老板,打包!”

接下来,视频内容基本就是二次烹饪过程,把她用不粘锅煮饭差点翻车的事也录在里面。期间小迟一直在碎碎念一些平时日常会碰到的小事,以及小小吐槽卤味火锅店居然不卖米饭只有切粉等。

视频最后则是一张正在沸腾的火锅、以及煮好的米饭在锅里的合影。

“这次的视频就录到这里,下次再见啦。”

视频时长中等,接近两分钟左右,内容剪辑得比较密,等郭盼反应过来已经播完了。

她现在脑子里想的都是卤味火锅在哪儿吃,以及小迟的分体锅好像挺好用这个事,于是打开评论区准备问卤味火锅的地址。

结果刚打开评论区,发现已经有网友在她之前问过这个问题,小迟不久前刚回复过卤味火锅的地址,并说:下一篇笔记会分享卤味火锅以及最近吃的一些东西,大概晚上会更新!

点个赞,退出笔记,郭盼又按照小迟给的地址开始搜索位置,并和家人商量是否要去吃卤味火锅,毕竟父母年纪大,可能不太能接受重油重辣的卤味锅。

比起视频笔记,其实郭盼更喜欢图文笔记,毕竟内容更清晰,她看字也看得快。

但她没察觉到其实自己在这短短两分钟内,对小迟的印象已经悄悄产生改变。

之前她只对小迟没吃饱这个账号发的桂林美食感兴趣,广西之旅结束,大概就不会再看这个账号发的东西。

然而在看过这篇视频笔记之后,她对小迟的认知变得更立体。对小迟没吃饱这个账号的印象,也从美食分享账号,变成小迟这个人。

以后哪怕离开广西,再看到小迟没吃饱的分享笔记时,或许仍会愿意将注意力多分她几秒。

这对自媒体人来说很重要。

……

“不愧是我,一顿剩菜赚300块和一套锅!”而且剩菜味道还不错。

禾嫒尺在民宿里重复观看自己刚发出去的视频,时不时刷新一下页面,看看有没有新评论。

她自认剪辑广告时还算用心,只是视频发出后,又发现其实视频有很明显的缺点,例如她在剪辑的时候不小心选择了横屏方式。

这也难怪,毕竟拍摄所有视频素材时,她优先考虑的都是将它们制作成长视频,剪得时候就没想那么多。

并且视频内容本身,其实不属于面向大众的广告,反而属于粉丝向内容,只能吸引看过她笔记的网友。路人看到时,大概率会一滑而过。

都什么年代了,素昧平生的网友谁管你吃剩的东西怎么处理嘛。

禾嫒尺想。

她不知道,还真有网友在乎她怎么处理吃剩的东西。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