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朋友:“你什么时候去的?最近改过版,据说味道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你改版之前去的?太好了,能用交易记录换赠品啊!”
心如磐石的徐宓经不住好友的轰炸,于是带着消费记录稀里糊涂地坐进店里,嘴上还记着提醒朋友:“你少点几个菜,真的很腻,齁嗓子眼的腻,点多了吃不下的。”
直到她不情不愿地吃下第一口泡上活油蘸水的烙肠。
“我们要不再加份鸡脚筋?”
当然,这天晚餐之后,小迟没吃饱便再次出现在她的关注列表之中。
*
作为一篇针对性比较强的广告,其实《重新开张,贵州小吃正餐一网打尽,东城区地铁口附近的贵州烙锅店!》的数据热度比不上禾嫒尺的大多数往期作品。
毕竟这不是面向全国观众的内容。
蓉姐的店确实是盘活了,禾嫒尺也收到不少广告费,粉丝倒是没涨多少。
而且去过店里消费的粉丝,对她的印象,其实也仅是维持在,小迟推荐不塌房,哪怕接广也会比较负责任这个事上。
绝大多数网友都没察觉到其实冯翠蓉烙锅店变好吃有她一份功劳。
毕竟大家关注的点不在这个地方。
只是网友们不在意,却有别人在意,例如在鹏城开饭馆的老板们。
第205章
上班也好,创业也好,只要出现社交,就有可能受到同行或是同事的关注。
冯翠蓉烙锅店也不例外。
这家店算是贵州火起来之后,在鹏城相对较早开的烙锅店。刚开业不久就开始做活动,买推广,能不能吸引顾客先不说,总归同行的目光肯定是吸得足足的。
有些同行会好奇贵州菜在鹏城能不能开下去,有些开在附近的商家则担心会被抢生意,还有些是纯馋,看完推广想吃。
距离冯翠蓉烙锅店仅50米,大哥烤肥牛的老板谢大哥就集合了以上三种想法。
他既馋,又好奇,还有担心自家店会被抢生意。
所以蓉姐店子开张后不管有啥动静,谢哥都在对面悄摸盯着看,刚开业那几天还凑热闹跑店里吃饭来着。
尝过一次他便知道,蓉姐的店跟他的店构不成竞争关系。
不出所料。
附近的居民没尝过贵州烙锅,见到新奇玩意多是想着来凑个热闹,所以最开始店里还挺热闹。
不过热闹没多久就歇菜了。
没有回头客。
随后谢哥便又瞧着蓉姐想法子自救,开始找各种美食账号买广告,做营销。
营销好使,刚买那会儿店里确实热闹过好些天,每天店里都会来一批以前没见过的新客人。
可惜啊,新客人没能成为老客人,热闹没持续太久,又歇菜了。
甚至过去一个月以后,居然直接关了门。
就在谢哥感叹鹏城生意不容易做,瞎开店容易倒闭时,他发现对面并未准备卷铺盖跑路,而是不死心,又开始一轮新折腾。
先是不知从哪儿整了辆小推车摆在门口做一些贵州小吃,瞧着像是揽散客用。
随后又拖了台立式空调回店里,弥补店内空调不够冷的毛病。
最后给员工们进行一轮新的培训,又添了些新菜品才重新开张。
看起来很努力,但效果——
还真不好说。
在鹏城餐饮业摸爬滚打多年,没少见同行倒闭的谢哥什么套路没见过?
关门重开的同行当然也有。
有些店甚至换个招牌就能重开一次,为的就是打个新店名头,好再吸引一次以前没能抓住的客人。
按照谢哥的经验来看,通常这么做的店家会在重新开业时买一次营销。
于是他在冯翠蓉烙锅店重新开张当天,便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最新美食推荐。
果然叫他找着了。
小迟没吃饱推的。
还是公众号与小紫书双平台推荐。
其实到这个时候,谢哥依旧不看好冯翠蓉烙锅店的发展。
但凡买过营销的餐馆老板们大概都能知道,营销其实也就前面几次比较有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