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美食网红打卡APP > 第24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49章(2 / 2)

看起来,她身上就像没有任何优点。

时间长了,有时她也会认同大家的说法,甚至做出总结,或许过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因为她没有优点。

但在这部作品里,她却不是那样。

如果经常关注一些媒体八卦,或许就会知道作品的拍摄、剪辑方式,甚至配的旁白和字,都可以有效引导舆论话题的走向,以及大众关注方向。

小迟的作品当然也有专属于她的镜头语言,以及引导方向。

在小迟的作品内容里,没有提起一句在她身上容易产生争议的家庭状况。

反而将内容完全专注在她的事业之上。

她说过的每一句关于自己怎么处理外卖米粉的话,都被小迟用心地提炼出来,想方设法放进视频里。

在小迟的口中,镜头里,她用心思考过的各种处理方式,均成为了非常值得学习的关键。

就连她那奇怪的店铺起名审美,以及商品详情页面的模糊照片,到最后也能成为她直爽不虚伪的理由。

仿佛在向看视频的所有人说,这些全部都是她的优点。

[米粉外卖还能提前拌一下吗?她好细心!]

[笑死了,第一次见卖家秀和买家秀能完全反过来的店]

[这个姐说她研究外卖米粉如何保持味道的时候眼睛在发光哎]

[粉多汤少真的不好吃,这么处理是对的]

一条又一条飞过的弹幕,均表示网友们已经完整接收到小迟通过镜头传达出来的信息。

开始将麦丽多年以来暗藏在心中无人发现的挫败感,一点一点往下清理。

第224章

麦丽赚得不多,至少和某些大店相比不多。哪怕禾嫒尺在她店里取过材,也依旧如此。

规模小嘛。

像这样规模小的店,其实在湘潭数量不少,包括最开始的卤菜店、半坡酒家,后面的手撕鸡专门店、以及各种炒菜店、锅子店、麻辣丝、缸子肉小铺等等。

开在湘潭的餐饮店,平日里主要都做居民生意,活不多也不忙,有时候老板一人就能把事全都干完,所以店都不大,也不用聘人帮忙。

这就直接导致湘潭火起来以后每家店再忙,能赚的收入都算不上特别多。

反正是肯定比不上那种规模很大,动不动就能坐下四五十桌客人的店子。

但要说大家高不高兴嘛,肯定是高兴的。

钱的事先摆到一边。

主要是那些从其他地方跑来找饭吃的游客让各位老板们很高兴。

在这里,要点一下湘潭人的某个习惯。

湘潭是个方言城市。

在这里说普通话当然走得通,游客们来这玩,完全不会因为语言沟通产生不便。不过平日里,本地人在湘潭时用的主要语言,是湘潭话。

湘潭人在通过言语表达情绪这件事上,显得相当含蓄。情况在他们说湘潭话的时候会更加明显。

而这些含蓄的湘潭人,在形容事物好不好吃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可以。”

在普遍印象中“可以”大概就是一般的意思。

100分能打个60分,再差一些就要不及格了,绝不是什么好评价。

但对湘潭人来说,“可以”的水分非常大。

在遇见一般好吃的东西时,湘潭人会淡淡地说:“还可以”。

意思就是还行吧,没有很差,但也没有很好。

遇见味道确实还不错的美食时,湘潭人则会在说“可以。”的时候加重肯定语气。

嗯,这时候习惯了本地生活的其他湘潭人就能大致明白他的意思其实是不错。

这样的湘潭人哪怕真偶尔碰上几次叫人惊讶的美食,口中也很难吐出“好吃”两字。

他们似乎觉得那么说会显得很轻浮,所以在这种时候,他们通常会用非常诚恳的姿态,一边点头一边重重地:“可以!”

说的时候,可以的‘可’字要尽量重,似乎可字的发音越沉,说话者对于美食的评分就越高。

除此之外,湘潭人还衍生出“真的可以”“可以可以”“相当可以”等不同程度的可以评价。

多年来,各家老板早就习惯了湘潭人的可以评分。

只是这些习惯,在外地游客到来之后却又被逐渐打乱。

我们祖国很大,虽说现在大部分都在说普通话,但表述的时候,语言习惯还真有些不一样。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