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米线拿走,先喝一口汤试试。
禾嫒尺:……
感觉还是不太对。
把沉在汤底的料捞起来吃吧,98一份料挺多的。
……
“嗝。”吃撑了。
摸摸肚皮,回到酒店的禾嫒尺没想通。
是她的打开方式不对吗?还是她的口味和云南人不太一样。
她的舌头显然和当地老字号八字不合。
她不喜欢刚才那家店的米线、也不喜欢那家店的汤、还不喜欢那家店的料。
虽然都吃完了,但是不喜欢。
汤头胡椒味很重,但是除此之外不太能喝出鲜味来,很淡,而且似乎还有一丝腥味。
米线像是煮过了似的,有点囊,又跟汤头不太搭。
配菜往汤里下的时候觉着挺好玩,都丢进去以后就是很单纯的配菜味。
思考片刻,禾嫒尺拿出她的手机,开始在网上搜索这家店的网络评价,琢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网络上对这家老字号米线的评价算是褒贬不一。
有些人说是店子做久了以后飘了,味道和以前不太一样,也有人觉得汤鲜味美,还是很棒。
游客们给的评价大多都还不错,主要是仪式感足,玩起来有意思,对于味道方面倒是评价较少。
至于禾嫒尺在汤底里尝到的那丝腥味,她倒是没在评论区找到原因。
折腾小半天,最后小美在全网信息中搜索后给出结论。
——海鸭油。
这家店封在汤上的油,估计有相当一部分油来自海鸭。这种食材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吃不惯的人会觉得腥气很。估计汤底里加的大量胡椒除了让人在冬日里暖和起来以外,也有去腥的作用。
“嗯……”
这就很难评了。
哪怕她是美食博主,也没办法对自己不耐受的食物做出准确评价。
对于喜欢海鸭味的人来说,也许会觉得汤头很鲜?
不是很懂。
没想明白的禾嫒尺找不到合适的角度给这家店写评价。
最后只好把自己在网上搜出来的科普信息写到点评评论区里。
98的报销她还是要拿的,嗯。
写完评价就洗洗睡吧。
……
一晚上没睡好。
云南虽然也是南方,但地处高原,天气干燥,冬天尤其干。
从潮湿地区过来的禾嫒尺稍微有些不太适应,一晚上过去,她觉得自己鼻孔里好像怪怪的,正捧着保温瓶狂吸里面冒出来的蒸汽。
“加湿器在云南是不是挺好卖的?”
只是她没睡好的原因,和天气干燥的关系又没那么大。主要是昨晚怎么想都想不通,过桥米线这么出名的美食她怎么能尝不明白呢?
云南米线不是很出名吗?
然后跟米线杠上了。
昨晚在各大媒体平台搜了一晚上的米线。
网络发达就是好,网友们对过桥米线的看法很精彩。
有些网友说昆明不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得到蒙自建水去才能吃上最棒的。
也有网友说过桥米线本来就不是啥好吃东西,出名只是因为以前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有故事的美食总会更容易传播,跟味道没啥关系。
现在的过桥米线完全就是为了配合当初那个故事,厨师硬做出来的配方,折腾起来费劲得很,又贵,还没煮米线好吃。
还有人会说本地人都不爱吃过桥米线,昆明还是小锅米线好吃。
这些内容严格说来都不是特别和谐,所以底下吵架吵挺凶,看得禾嫒尺一愣一愣的。
作为一个美食博主,如果她的职业病发作,可能会真的因为好奇,直接跑到蒙自去试试那边的米线。
但是——
不行,那碗98一份的米线不太好吃,量却很多,真给她吃撑了,最近一个月她都不想再碰一次这玩意。
她现在是正经的游客禾嫒尺,嗯,先玩再说。
因为前一天晚上吃得实在太饱,禾嫒尺早上完全不饿。
醒来后,她就在酒店的早餐自助区随便啃了两节玉米,便出发玩耍,第一站便是到花卉市场看花去。
全亚洲最大的花卉市场排场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