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妤,抱歉。”
闻言,陈子妤准备放下茶杯的手,在空中一滞。
眼前的男人端坐的身姿板正,看起来并不像上了年纪的人。他敏锐严肃,年轻时就是英俊的男人,而现在更有一种岁月沉淀之后的风度。
陈子妤垂眸放下茶杯,她语气恭谦:“言重了,许生。我永远是你的学生和助手。”
许时豫闻言叹了口气,看着面前的水晶摆件,久久沉默。
43
第43章
◎戛纳◎
五月的戛纳,和煦的春风携着地中海的气息拂过,棕榈树的树影婆娑,在法国南部特有的明媚阳光照耀下,蓝天与大海在这里相拥。
在电影节的十二天里,这座悠闲浪漫的小城是全球电影人瞩目的焦点,也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一个高速运转的造星机器。
陈楚携《天净杀》主创于电影节开幕后的第三天,召开了媒体见面会。
这位华语电影大师已经是第七次来戛纳。早在二十三年前,陈楚凭《云的影子》获得评审团大奖,这之后他的电影多次入围,拿过最佳导演,捧出过戛纳影帝,但始终未得到过金棕榈(最佳影片)。
其实回顾戛纳电影节历史,华语电影也只有一次摘得过金棕榈。最近几年更是势微,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屈指可数,前两年甚至缺席。所以今年陈楚六年后再次出征戛纳,受到的关注空前,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团全程报道。
在柏林、威尼斯等电影节面临片荒的今天,戛纳的主竞赛单元入围资格依旧激烈,每年美国、欧洲、亚洲……世界各地,几乎都将最好的电影送到戛纳,就连门多萨、河濑直美、阿彼察邦这些获得过戛纳最佳导演、评审团大奖甚至金棕榈奖的导演,都心甘情愿把自己的新片送进次级单元“一种关注”。
所以说到底,还是戛纳任性,有这么多艺术电影可以选,自然没那么稀罕华语片。但在华语电影人心里,戛纳的意义却重要过奥斯卡。
虽然奥斯卡获奖影片题材多样,但有一道绝对的屏障,即美式价值观,这决定了它的评奖机制与思想。而戛纳早就不限于法国了,继五月风暴与新浪潮运动发展后,它形成了多样化的美学显现。
——评选范围更宽广,更专注艺术本身,使之成为全世界电影艺术的指向标。
艺术电影都希望用金棕榈证明自己,就如同商业电影想用票房证明自己一样。
所以,即便戛纳对华语电影不怎么样,但华语电影导演还是一心要去戛纳。这也是外界猜测,陈楚在拿过金熊、金狮之后,就再不去柏林和威尼斯,只来戛纳的原因。
媒体见面会前,按照惯例是photocall环节。顾名思义,就是接受官方宣传媒体拍照。这是明岚舒第一次以演员身份在公众面前的亮相,秦霜很大胆地帮她选了裤装。
正面看是白色缎面衫搭配黑色铅笔长裤,直角垫肩,双腿笔直修长,简洁利落十分契合她在《天净杀》里的角色,黑白的配色也与本届电影节官方海报色调遥相呼应。
但一转身却被发现另有玄妙——长发编成麻花辫,高高束在脑后,背后的面料从肩部往下,贴着脊柱那道迷人曲线深v剪裁,露出了一大片欺霜赛雪的美背。
那些国外记者并不认识这个东方面孔的年轻女演员,但他们超爱她散发出来的气质。怎么有人能够同时带有率性,带有内敛,带有酷,带有柔。那张脸360度没有死角,美得毫无局限性。
也有一些来自国内的记者在喊“明明”,他们跟着外国记者一齐起哄,要她在拍照区多留一会儿,配合回眸配合微笑。
身后是此起彼伏咔擦咔擦的快门声,眼前有数不清的闪光灯频频闪烁。明岚舒照着记者的指示稍稍仰头,目光触到挂在路灯上的电影节官方海报。
——黑白色高对比度的海报,致敬了去年集齐欧洲三大终身成就奖的女演员玛蒂尔达。海报上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定格了玛蒂尔达撩起头发,随性舞动的身姿。
有些恍惚,一种不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