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明天会更好 > 明天会更好 第1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明天会更好 第16节(1 / 2)

“怎么了姐?什么不对?”

“这份协议的位置不对。查房前我明明把它藏在了文件底下,现在它怎么跑到最上面来了?你刚动过?”林玉华警惕地反问林玉柱。

“怎么可能?从进门到现在我都和你在一起,没碰过桌子上的文件。”

林院长的语气里有种不符合平日和蔼可亲形象的凶狠:“那就是有人来过。”

牛皮纸箱里的吴霜紧张地屏住气息,冷汗已经渗出了她的额头。林院长环视着办公室,当目光扫射过牛皮纸箱的瞬间,吴霜感觉自己和她四目相望。

林玉华抄起钥匙盘走出办公室,林玉柱也紧跟其后,很快脚步声的回音渐行渐远。

吴霜从纸箱里钻出来,她把头偷偷探出办公室门外,见林玉华确实在走廊的另一侧,而林玉柱则在男公用厕所里排查是否有可疑之人。

瞄准这个时机,吴霜撒开腿飞快地向下楼的台阶跑去。林玉华闻声转过头,只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飞快地下楼离去。

“有人!”林玉华情急之中大喊:“就是从办公室的方向跑出来的!”

吴霜咬着牙,头也不回地跑出办公楼大门。她身后空荡的走廊里回荡着林玉柱骂骂咧咧的懊恼,意识到他们的密谋已经被全部听到了。

吴霜来不及细想,疯了似的贴着院子向宿舍楼跑去。

“姐,看见是谁了吗?”林玉柱满头大汗地问。

“废话,就是因为没看见。”林玉华气得直冒火,咬牙切齿地让林玉柱下楼去追。她惊魂未定,脑子里浮现起办公室里那几个可藏身的废牛皮纸箱。

走进还亮着灯的207号宿舍,这已经是林玉华他们排查的第七间宿舍。前面几间要么是早已经熄灯入睡的低年级,要么就是整个宿舍六人全勤。直到林玉华走进这间住着初中部女生的207号宿舍,她一眼就发现里面空着一张床位。

“谁不在?”林玉华目光凌厉地问,还没等宿舍长说出那个名字,她的身后就响起一声毕恭毕敬的“林院长”。

林玉华回过头,只见吴霜站在门口,手中还端着一个空盆。

林院长的语气一改往日的和善:“你干什么去了?”

“洗衣服呀。”吴霜用湿漉漉的手整理起额前的碎发,空盆里还有残余的水。

林玉华带着吴霜走向水房检查,晾衣绳上确实挂着几件刚洗完的短裤:“行了,你回去吧。”

“谢谢林院长。”吴霜拿着盆转身而去。

林玉华盯着吴霜的背影,就在她转身的那一刻,林玉华的眼皮剧烈得跳个不停:吴霜长过脖颈的马尾辫和转身瞬间的仪态,就像那个刚刚跑出办公室后落荒而逃的影子。

“吴霜。”林院长在吴霜的背后冷冷地叫住了她。

第22章 10、建设精神文明,表彰先进个人

2005年建党节刚过,北京处处洋溢着热火朝天的喜庆景象。在首都的各大高校中,大学宿舍照常开放,供利用暑假勤工俭学和实习考研的学生们使用。

7月4日的北京已经进入了雨季,天气预报通知汛期已到。晚上九点,几道闪电划过天际,伴随着滚滚沉闷的雷鸣,一场中雨如期而至。

在化工大学读机械的大三学生邓德铭撑起雨伞,揣着新收入囊中的课时费打算赶公交回学校宿舍。这个暑假,他找了一份给初二学生辅导数学的家教工作。正当他走出这个位于西直门北大街的天府小区,突然发现小区东侧的荒地上冒出阵阵浓烟。

从接到这份家教工作起,邓德铭就知道这座小区东侧有片3000平方米的荒地,地上长满一人高的狗尾巴草,荒草间果皮纸屑和包装垃圾丛生。从荒地向四周望去,方圆两三里内都没有安装一盏路灯,人们每逢经过此地时总感觉黑漆漆阴森森的。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寸土寸金的西直门地段会有这片荒废的土地,但邓德铭的雇主及小区业主早就对此表示出不满:“还有人管吗?建绿草坪、盖活动站、哪怕修成停车场给我们停自行车也行啊,再不济来给我们清理一下野草。现在生活垃圾都往这里扔,收废品的还带来这么多杂物,要是哪天遇上一个烟头的明火,非得把这片地上的草都给点着。”

傍晚时分的天空已经阴云密布,雇主和居委会怨声载道的电话还言犹在耳。那个初二男孩解题的时候,邓德铭就听到雇主和居委会商量:等明天的雨一停,就由居委会出面向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反映反映。结果还没来得及等到明天,邓德铭就看到荒地上的杂草已经被明火点燃了。

邓德铭拿出小灵通,本想直接通知雇主,但又察觉到了异常。

雨夜里,熊熊的火焰发白发亮,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灼烧声蔓延开来。这种火势,绝不是区区一个烟头能引燃的火情。邓德铭又向前靠近了一段距离,才发现树木边上的火焰正吞噬着一辆银灰色的夏利车。

他在小灵通上删掉了雇主的电话号码,输入了119火警。

雨势在午夜时分达到了顶峰,但这也丝毫阻挡不了附近居民打着手电冒雨围观的热情。在消防人员用泡沫水枪控制好火情后,警方封锁了现场。就在刚刚,120急救中心从车里抬出一具烧得面目全非的焦尸,当场放弃采取抢救措施。

“报警人见雨夜起火并非夏季自燃,所以拨打了119火警。看到是车辆撞树所以认定里面有人员伤亡,继而拨打了120急救。由于这里并非交通事故高发路段所以留了个心眼,接着又拨打了110。”北太平庄派出所的年轻警员向匆匆赶来的队长汇报着情况:“就这样,一气呵成。”

“这报警人是什么身份?”举着雨伞,驻所刑警中队长段卫东问。

“化工大学的学生,正在备战研究生。”年轻警员说着,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怪不得,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大家请让一让。”段卫东从围观的人群间侧身而过,冒着雨进入警戒线内。

事发在西直门北大街的文慧园路出口右转的荒地上,顺着这片荒地向北是一栋煤气公司的大楼。荒地上除了事发的那棵树之外,还有几棵因下雨天雷击而倒地的枯木。荒地到公路的连接处有一个坡道,而从公路出口到事发下坡路段也发现了车辆的滑行痕迹。

年轻警员将现场痕迹检验的初步分析如实汇报给他:“雨天路滑,车头发生偏转冲下坡道,在失控状态下一路滑行,直到撞到树木发生燃烧。目前看来,是一起雨天路滑造成的单方事故。”

段卫东没有说话。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驳。他让年轻警员替自己撑着伞,拿起手电照向了已经烧毁得面目全非的车辆内室。

段卫东发现,车子的手刹是拉着的。他陷入了疑惑,这辆车已经被烧得基本只剩下一个空架,这种情况下,司机能够拉得起手刹吗?

“来,拍照。”段卫东向年轻警员下达着命令,一转身就看见围观群众有人也举起了相机:“不是让你们拍照!”

又是一阵雷声不期而至,雨水细密而持续地下着。

“能确定死者身份吗?”段卫东随即问。

“目前只知道是位女性,年纪40岁左右。后座发现了疑似死者的背包,里面的证件和资料都已经烧毁。”年轻警员回忆着刚出警时看到的惨烈现场:“但是发现有一个不锈钢保温杯,可辨认出上面印制着某儿童福利院的标志。”

“儿童福利院?”段卫东陷入了思考。

不远处围观的居民们仍旧好奇地东张西望,段卫东深感压力重大。此前他因为忙党建而连轴转了两天,本以为今晚能睡个囫囵觉,还是被派出所一个电话叫到了现场。看着眼前车辆被烧毁的惨状,想必确定死者身份是一场硬仗。段卫东缓过神来,又气又急地命令着年轻警员:“还愣着干什么啊?赶快疏散群众,让他们回家睡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