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金魁详细介绍了他盘算很久的计划:他已经谈好了地点,就在建国门外的瑞祥酒店,他准备把整片喷泉花园和草坪都进行包场,可以容纳近200人;同时,他正督促着工厂赶制邀请函,届时会有很多媒体朋友到场,当然也会邀请文旅局的领导们同聚。
金魁又补充道:“到那一天,电视台也会派记者来,所以你要养足精神,以优雅的姿态陪我一起见证那个时刻。”
金魁喋喋不休地说完,完全没注意到吴霜凝重的表情。
“你觉得怎么样?”金魁问道。
“你都想的这么具体了,还和我商量什么呢?金魁,你特意把发布会的时间选在剧场复工的节点上,不是为了庆祝我痊愈出院吧?是为了借我出院的名义向各个投资方传递信心。”
“你什么意思?”
“你看,‘未婚妻遭遇磨难,历经病痛却更加明艳’,或者‘山水系列横遭祸事、风雨飘摇却不减精彩’,金魁,我连媒体报道的标题我都替你取出来了。”
金魁紧紧皱着眉:“你一定要把事情点破吗?”
吴霜继续说道:“你自称是为了我才专程来北京,但其实这几天你一直都在和视频平台对接直播合作吧?我猜,在宣传部门撰写的新闻稿里,我出院的这篇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环。”
金魁沉默了很久,随后松开了握紧吴霜的手。
金魁离开之前,说道:“无霜,你出事以来,性格不那么善解人意了,我体谅你,不愿意和你计较。但是,我不喜欢你今晚这个样子,你好好休息吧。”
金魁离开后,周围一片静谧。
这一晚,薄纱般的窗帘隔绝了清冷的月色,却遮挡不住繁华的灯火。吴霜坐在梳妆台前,望向了镜中素净的脸庞。
再有一个多月,吴霜就要迎来28周岁的生日了。
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视线越来越模糊,眼前似乎有烛火闪烁,而耳畔则隐约响起几句温馨的生日快乐歌。吴霜想多听一会儿,却发现那阵虚无缥缈的声音抓不到、留不住,在顷刻间随着夜色消散了。
那是二十年前,那年吴霜才8周岁。
当年的生日蛋糕使用的是大量甜腻的糖精和合成奶油,裱花也是大粉大绿的鲜艳配色。据说,他们三个人当年瞒着她跑遍了全市仅有的几家蛋糕店才订购上,当时蛋糕的图案是什么来着?
吴霜想起来了:好像有一轮太阳,有一轮月亮,有一棵大树,还有一朵小花。
吴霜脑海中浮现起袁良的身影,不知道他此时此刻在什么地方。
第104章 35、风雨何时停歇,试问谁能断言
清晨的曦光笼罩着四季青桥,人们漫步在阜成路的银杏大道上,能格外感受秋季的风光。
那一年,20岁的吴霜刚在北服开启大学生涯。初秋某一天,她专程赶到五路居,远远望着那栋典雅古朴的两层茶馆“沁凤斋”。
当时,一位仪态优雅的女人正在茶馆门口目送贵客离开,吴霜知道那位老板娘叫颜振凤。
那时吴霜还未褪去清纯的稚气,她曾鼓起勇气走进了店内。
中午的茶馆难得清闲,颜振凤看出了吴霜是学生模样,但也没有冷落她,而是招呼吴霜一起来品尝这饼景迈山古茶。
当时,茶艺师的一套斟茶礼仪行云流水。
而颜振凤怕吴霜拘谨,特意打消她的顾虑道:“你不用买,品品茶香绵长的味道。”
吴霜端起品茗杯,细口喝了起来。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茶竟然有这种沁人心脾的韵味,让她险些忘了此行的来意。
等吴霜回到学校时已是黄昏时分了。绚烂的晚霞下,吴霜喝饱了茶,全身轻飘飘的。
当时,袁良曾打电话来询问道:“你都打听到了吗?”
“没找到时机,周末我再去一趟。”吴霜说道。
在那之后,不仅是周末、而是在2011年底的数月间,吴霜专程跑了很多趟四季青桥。
由于不常遇到颜振凤,吴霜一来二去和茶艺师熟悉了起来。在吴霜编造的故事里,她是附近北土城电影学院的学生。
另外,她也没辜负对袁良的承诺,替他打听出了那个情报:颜老板娘的侄子已经在公大升大三,按照目前的成绩和体能测试的状态来看,等他毕业并经过公务员录用笔面考试和政审体检等流程后,只要不出意外,就将进入公安系统就职。
当时,吴霜端着品茗杯,小心翼翼地问道:“他为什么一定要考公安大学呢?高考627分,想读人大也没有问题呀。”
起初,茶艺师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
但随着吴霜来往沁凤斋的次数越来越密集,茶艺师也就透露了颜宁的童年身世。
吴霜曾说道:“真是不幸,那么杀害他父母的真凶抓到了吗?”
“还没有,但颜宁也不执着了,人总要向前看的,明天会更好呀。”
茶艺师说完,用梨木茶夹翻起滤杯,倒去了不再有香气的茶渣。
当晚,吴霜专程去找了袁良,并告诉他纯属多虑了。吴霜说,颜宁考公大只为了延续父亲的职业,并不是对袁良的身份起了疑心。
袁良听后安心了不少,又问道:“姑姑她还好吗?”
“你问过我很多次了。”吴霜有些不悦,却还是很耐心的一遍遍讲述着颜振凤的近期状态和音容笑貌。
“是呀是呀,姑姑不仅擅长泡茶,她炸的酱卤可香了。我跟你说,我升初中前...”
袁良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昔日和颜振凤生活的点滴记忆,说姑姑的炸酱卤和西葫芦馅盒子总能把他和颜宁勾得直流口水。
袁良讲得很认真,吴霜听得也仔细。
那时袁良还没意识到,吴霜似乎只有在面对颜振凤一家两口时,才有这样罕见的耐心。
但有一件事,吴霜却从没有跟袁良提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