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赵瑾在敬畏的同时,却又隐约滋生出一种热血沸腾之感,这令他都感到诧异。
所谓权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极度诱人的东西。
赵瑾已经登上了须弥座,两侧禁军森严,有许多大臣正守在殿外,皆着朱紫戴貂蝉冠,都是正三品以上的大员。一看到他归来,就立刻拱了手,笑道:“赵大人归来了!”“您平定成都叛乱,可谓是战功赫赫了!”
一片恭维之声。
众人皆知他地位超然,所有的王世子都已经晋封了郡王,唯独赵瑾没有任何晋封,这代表的并非不重视,而是令人想也不敢想的重视。
赵瑾也拱手:“诸位大人客气了!”其余的话却没有多说,因为垂拱殿的大门已经打开,李继已经出来宣他觐见了。
赵瑾进了殿内,脚步落于黑漆金砖的地板之上,却看到已经有人跪在殿中了,这人正语气坚决地道:“君上放心,臣明白君上之意,如今天下土地兼并甚重,士族官宦却囤地自重,长此以往,后果定是不堪设想!臣定好生完善改革之策,解君上之忧。无论旁人如何反对攻讦,臣都定不退缩!”
赵瑾见此人生得方额阔面,眉目有神,立刻认出此人是曾经的工部侍郎,最近刚被君上调任中书舍人的郑石。
他也知道君上最近正锐意改革,解决土地兼并,朝廷冗官的问题。这个问题自本朝建立时便有,如今越发的严重,当年高祖皇帝不是没有试图解决,只是阻力太大,言官们反对的意见太多,令他难以继续,还有个更为要紧的问题,是新政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施行不到位,带来弊端的情况,由此引发更多的言官的反对之声。高祖皇帝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弃了继续改革。
但是君上不一样,他并非一上来就让郑石立刻施行新政,而是拟制出详细谋划,再选择顺昌府作为试点,待政策补充完整,试点得以成功后,再施行以全国。可是即便如此,言官们惊恐于高祖皇帝时期的教训,仍然积极反对。
可是君上的强大之处再次体现。当他下定决心之后,便是绝对一往无前。不像高祖皇帝的优柔寡断,任言官如何言说,他都绝无退缩,无人能动摇。
赵瑾也觉得如此,新政的实施,阻力定是前所未有的。非意志坚定之人,决不能做到这样的事。
这也是他最崇拜君上之处。他在辅佐他最为崇拜之人,他的亲叔叔,每每想到此处,赵瑾都是极激动的!
高高的丹犀之上,赵翊着御乌纱袍,面前摊放着言官许多的折子,他凝神细听郑石之言,看到赵瑾已经进来了,对郑石笑道:“你有这般决心,朕便放心了,你先退下吧!”
郑石恭敬告退。
赵瑾则立刻跪下行礼道:“君上万安,臣幸不辱命,已平叛归来!”
赵翊英俊的面容上带着笑容:“无外人之时,阿瑾称我皇叔即可。你这次的确做得极好,我已经得了密报,叛乱已是全平了,你谋划得当,当记头功。”
赵瑾心头一震,他快马加鞭,昼夜不停才在这时候赶回,只是为觐见君上才安排在马车中略换洗。只这般简短的时间,君上竟已得了密报,清楚了战局的情况,君上当真是深不可测。
赵瑾不敢全然居功,他道:“皇叔对侄儿恩深义重,侄儿为皇叔效力实属应该,并不贪图功绩。何况皇叔派去襄助侄儿的人,亦是有大功的!”
这时候,他听到旁边有人笑说:“这就是阿瑾的好处了,无论什么时候都崇拜你得很,且又谦逊,你用他当真不亏!”
赵瑾往旁看去,才发现原是四皇叔赵决也回来了,他比君上略矮,容貌略相似,眉宇间却有风流之态,正朝着自己笑,但是他在回君上的话,不好同四皇叔说话。
赵翊手中捻着珠串,淡笑道:“我怎会不知他的好处,所以阿瑾,你听封。”
君上神色略一严肃,赵瑾立刻跪正了,就听君上的声音从高处传来道:“赐旨,晋皇城司副指挥使赵瑾为指挥使,再兼任顺天府尹,即日上任。”
赵瑾听了君上的旨意,先是喜悦,尔后又极是震惊。升他为皇城司指挥使是他早就已经想到的,可是君上为何还要任命他为顺天府尹?但此时并不容他多想,君上旨意已出,他要立刻谢恩,他叩首道:“臣谢君上隆恩!定将披肝沥胆,死而后已!”
赵翊听了他的话又觉好笑,道:“你从川蜀一路赶回,也是舟车劳顿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
赵瑾才告退离去,走出殿外时两侧禁军皆跪下相送。
而殿内,赵瑾走后,赵决则和兄长道:“你对阿瑾倒是甚好!”
赵翊轻叹了一声,望着殿外弥漫的小雪:“他也实在诚心。”这些年他身在边疆,赵瑾在朝野之后,手染鲜血为他做了不少事。倒也将他练得越发心性坚定,能堪大任了。
赵决却想着方才之事心里微震,顺天府尹,是当年君上任太子之前做过的位置!君上唯一过继的皇嗣已被毒害,这些年也不知为何,君上至今无子,其实私下有人传闻,说君上因杀戮太重以至绝嗣……倘若当真如此,凭君上如今对赵瑾异常的看重,日后赵瑾恐怕会是中宫太子。
他虽是皇叔,论起来辈分比赵瑾略高。但日后恐怕对赵瑾还要十分恭敬才是。
赵决胡思乱想,可却半分不敢将自己的揣测说出口。
这时候,内侍官通传,吉安进来了。
他进来后行礼道:“君上,贵太妃回徐州探亲的仪仗已经安排好出发了!娘娘还说,回来给您带徐州的蜜三刀。”
赵翊提起了笔,打算今天将这些折子全部批完,道:“好,注意安排人保护好贵太妃的安全就是。再传下旨,这几日的堂会与朝会皆取消,朕有要事去做。”他不知又想到了什么,手略微一顿,笑道,“另外……东西尽都可以开始准备了。”
赵决在旁听着,君上说的每件事都让他疑惑,马上就要是冬节了,贵太妃怎的在这时候出门。且君上说究竟要准备什么东西,竟如此慎重?
他虽百思不得其解,但也不敢问半句,平日与君上可以说说笑笑,但君上的旨意他哪敢过问半句,见君上似乎有事要忙,只带着满腔的疑惑,赶紧告退了。
第111章
昭宁此时正在界身南巷的一处宅院中焦急等待。
她站在凉亭里, 捧着一只套了兰色潞绸面儿的手炉。看到外面庭院中已经落了一层毛绒绒的雪,并且雪还没有要停的势头,倘若这雪会越下越大, 到时候雪深陷车,就难以回去了。
这时候,有个女官撑着伞过来了,到了凉亭之下倒也没有收伞,只将伞放在一旁, 向她屈身:“昭宁娘子安好!”
她抬起头, 只见是个模样温婉 , 笑容谦和的人, 打扮得也很是干净利落。
昭宁也立刻起身, 向她回礼:“姑姑安好, 您何必这般客气!”
来人是贵太妃身边得用的女官,名杜若。此处是贵太妃在汴京的私邸。
杜若身为贵太妃身边的女官, 有七品的品阶,又得贵太妃重用, 就是国公夫人在她面前也是无比尊敬的。昭宁也不敢随意受她的拜。
杜若笑道:“昭宁娘子不必见怀, 咱们娘娘十分喜欢您,上次从琼林宴上回来还总是念叨您。本来您要求见, 咱们娘娘是一定会见您的, 只是……您来得实在是不巧,咱们娘娘今儿晨才刚回徐州探亲去了,如今怕已经走了有一个时辰了!”
昭宁惊愕, 贵太妃娘娘回去探亲了, 而且还冒着雪走了?怎会这般巧!
杜若见她冒雪而来,又直说了想见娘娘, 应是有什么急事,小心问询道:“若是娘子有什么事想咱们娘娘帮忙,不如先告诉我,倘若我能帮上娘子,便先给您解决了?”
昭宁回过神,却是一笑:“劳烦姑姑心意,既然娘娘不在,那便罢了!”
贵太妃娘娘不在,杜若又如何能帮她。她向杜若告辞,拒绝了她的相送,从贵太妃的私邸里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