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明月曾照小重山 > 明月曾照小重山 第12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明月曾照小重山 第120节(1 / 2)

(' 可赵瑾却仿若没听到,他的声音被喧哗热闹的人群淹没。

而仪仗却仍然行进在御道之上,接受百姓的欢呼与恭祝。

好像很快,又好像很慢,昭宁终于听到了吉安的声音:“君后至,开楼门——”

顿时有沉闷之声传来,昭宁悄悄地将却扇移开些,抬首看去,她终于看到了大乾皇宫的正门。

高耸的宣德楼列五扇大门,门上皆金钉朱漆,镌刻龙凤飞云图腾,此时寻常绝不开的正门徐缓打开,两侧的禁军、羽林军、宫人浩荡跪下。

只有君上入宫、皇后的册封大典这两事,才可从宣德楼正门入大乾皇宫之中,昭宁心想着,平生这样的盛景也只能见一次了。

随即仪仗入宣德楼门,再入大庆门,到了大庆殿外。

大庆殿则更是雄浑高大,殿前广场铺设汉白玉石,宽阔无比,两侧修有钟楼,一为太史局守滴漏,二为太常礼院奉礼仪。此时跸道上已铺设绒毯,两侧文武百官,皆着正式的朱衣朱裳具服,持象牙板芴站立。沿着跸道上前就是汉白玉石阶,大庆殿下设了御座,昭宁要沿着汉白玉石阶登高到大庆殿上,接受皇后的册封,接受群臣的跪拜。

昭宁看着那些文武百官的背影皆端肃而立,看着那高高延升的台阶,庄重森严的大庆殿,她突然又有些紧张起来。

这时候,她听到身旁的人轻声说:“不要怕,跟着我上来。”

昭宁只看到师父身上的云龙金纱的绛纱袍,听到师父平和的声音,知道一切都有他在身边,她的确是不必怕的,她也奇特地被他安抚了下来。他领着她下了金舆,向前走去,两个人着帝后礼衣,一前一后走过铺着绒毯的跸道,走过两旁的文武百官,踏上汉白玉石阶,走向庄重森严的大庆殿,走向汴京的繁华,走向盛世的太平。

当昭宁终于走到大庆殿之下,透过却扇抬头看去,大乾皇宫匍匐而华贵,远处汴京的御道、樊楼甚至大相国寺都隐约可见,富丽精致,街肆人流如烟,错落出鳞次栉比,正是盛世开泰的景象。她也看到了下面群臣的脸色,他们自然已经知道了此次大婚,是君上亲迎了昭宁进宫。什么祖制,君上竟是一点也不遵守了。一部分还算正常,一部分却面色僵硬。

其中一位站在最前面的,着貂蝉冠服的最是气得吹胡子瞪眼,冷哼一声。此人生得矍瘦,花白胡须,是在太上皇想废太子之时,坚持拥护君上太子之位的人,也就是第一次封还昭宁词头的翰林学士兼知制诰,钱复功,他已经被君上官复原职了。以前他也曾百般劝告君上要立后,但是他向君上建议的都是熟读女训女戒,温恭懋著的那些真正的贵女。

可是这个谢昭宁……这个谢昭宁是从西平府回来的野蛮人,听说大字都不识几个,还曾同云阳郡王议亲!这样的人,他自然是坚决反对立后了。却没想君上两次贬黜知制诰都坚持要立她为后,现在还不顾祖制礼法,亲自去迎谢昭宁入宫,他自然气得说不出话来!

昭宁心里也明白得很,她轻叹一口气,她自然是不能取得所有人欢心的。

此时吉时终于到了,只听鸿胪寺鸣赞官唱道:“册封礼起——”

终于,钟磬乐声起,赵翊走到了正前位,一位宣读官上前,本要宣读封昭宁为后的册文,赵翊却轻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直接抬起头,面对群臣道:“谢氏女昭宁,德才兼备,含章秀出。素有柔明之姿,懿淑之德。虔修温凊之仪。洽观心于长乐。朕恭其人品贵重,性资敏慧,训彰礼则,幽闲表质。仰承天命,以金册金宝立其为皇后——至此,绝无更改,绝无废弃!”

大庆殿外四下具静,赵翊的话锵然有声回响于庭掖之中。以至于群臣震慑,谁家君上会亲自念册文,甚至还要加上一句‘绝无更改、绝无废弃’,他这是什么意思,他不就是想告诉群臣,你们的反对都没用,你们以后的反对也没用。皇后便只有这么一个,你们不想要也必须要,再无选择!

就连昭宁也浑身一震。她抬起头看向师父的方向,她看不清他的脸,只觉得他高大的身影屹立如山岳一般。

她终于明白了师父为何要亲自来迎她,亲自引她上大庆殿。他是想用行为亲身告诉众官员,哪怕有违祖制,这个皇后他是立定了的,日后再不能有任何反对之声。因为两次被封还词头一事,他想要给她撑腰!

昭宁心中汹涌,她已经听过君上的告白,知道他心悦自己,可这心悦究竟是几分呢?其实她并不知道。但是这一刻,君上这样以家国为重的大帝,为了她这样的违背群臣,打破祖制,她突然间明白,君上对她的心意……可能比她想的还要深,但是至于究竟有多深,此时她还不能窥见底。

她跪下受了皇后的金册、金宝,自然由身边的芳姑代接。随即再对君上行大礼,这也是她第一次跪君上。然后她再起身同师父站到一起,受百官群臣的跪拜。这时候纵然百官再怎么不情愿,也彻底明白了君上的意志之坚定,此事绝不会再改,既然如此,他们终于也不再对皇后非议了,跪下行完三跪九叩的大礼。

此时礼成,她便真的彻底成为了大乾朝的皇后,庆熙大帝之妻,再无更改。

第129章

册封大礼虽成, 但成亲大礼却是刚开始。

接下来昭宁便要去皇后所住的坤宁殿完成大婚仪式,但是她却发现,仪仗队是朝着君上所住的崇政殿而去的, 这是为何?她也不能问什么,大礼完成之后她与师父便分开坐了,她此刻坐在皇后的凤辇上,遥遥地看着那金碧辉煌的崇政殿越来越近。

崇政殿是后宫君上的居所,三进三出, 当中遍植珍稀草木, 做流水亭台。那巨大的十二朱漆梁柱一字排开, 上面精致的龙腾祥云的雕花, 层层叠叠的榫卯斗拱, 金黄的琉璃瓦如龙鳞覆盖, 让人感受到皇家的无上威仪。

昭宁和赵翊均下了轿辇,在礼官的牵引下进入崇政殿的二进之中, 此时已有几十内侍、女官、礼官在等待。无数璀璨夺目、奇珍异宝装饰殿宇。正中摆放着一张金丝楠木雕刻卷云纹的长几,在殿宇的烛火中散出暗金色的柔光, 上面摆了一盘用金盏所盛的炙羊肉。

正所谓合卺同牢, 便是要共饮交杯酒,共吃一盘菜羹。

昭宁与赵翊分坐长几两侧, 她抬头用眼神询问师父, 为何会在崇政殿中举行合卺同牢礼,不应是在坤宁殿吗?

但是赵翊却只是对她笑了笑,意思便是安慰她稍安勿躁。

昭宁深吸口气, 也只能听师父的。先用一双镂刻了精致石榴纹的象牙筷子, 与师父共吃了那盏中的炙羊肉。肉已经冷了,但是吃进嘴里仍然味道甘美, 昭宁已经饿坏了,吃什么都好吃。她夹过一片之后,金盏就立刻被端了下去。她也只能将筷子放在女官端上来的红绸方盘上。

再有一位女官上前跪下,那盏中端着一对不过两寸余高的精致酒盏,通体莹白如玉,镂刻合欢纹,酒盏中已经盛好了暗红色的葡萄美酒,再以一根红线将两只酒盏的纤处系在一起,在烛火的映衬下,这对酒盏有种极其郑重又华贵的美感。

这便是合卺酒了!

两旁的女官分别将合卺酒盏端起,放在两人身前。这时候主礼官笑道:“请陛下和娘娘饮合卺酒。”

昭宁郑重地将酒杯端起,抬头见师父也端起了酒杯,只是他手掌比她大了许多,酒杯捏在他手里显得无比的玲珑精致,一根细细的红线结着她的酒杯,淡淡的烛火光辉落在酒面上,昭宁抬头看到赵翊也正垂眸看着她,那如海一样的眼眸将她和这繁华璀璨的万物一起倒映其中,此时礼乐奏声响起,昭宁被他光华熠熠的眼眸所摄,连忙垂下眼眸,看着那红线相结,心想她与师父便如这红线一般,从此被牵系在一起,再无断绝。

两人一起缓缓饮下合卺酒。

只听主礼官道:“合卺成礼,百年好合——”

周围顿时一片跪下恭贺之声。

如此,成亲大典礼成。

帝后成亲大典与寻常百姓家不同,寻常百姓家成婚自黄昏时起,到入洞房时正是入夜。可帝后成亲繁文缛节颇多,因此一早便开始,此时过了封后大典,过了成亲大典,也不过是过了晌午。接下来帝王还要去面见群臣、宗亲,亲自听他们的恭贺与祝祷,再对天下诏令,特告国母已立。而昭宁则需面见众嫔妃、众命妇,接受她们的朝拜和请安。

众礼官退至一旁,赵翊便低声对她道:“我需去见群臣,你好生的……我晚上再过来。”

昭宁抬头有些懵懂地看着赵翊,她今年已是虚岁十七了,生得清灵,比真实年纪还略显小一些,穿着皇后的整套袆衣,戴九翚四凤冠,这样成熟庄重的衣冠却更衬出她的纤细纯澈,还不能完全撑起这样繁重的衣裳。可是那明眸中滟滟的火光,却让他也短暂地避开了她的视线,随后率众内侍出了崇政殿。

昭宁看着师父带着众人走远的背影,轻轻吸了口气,虽然身上、头上都沉重无比,但这时候还不能卸妆,她要端坐在崇政殿正殿中,因宫中已经没有任何嫔妃,她便等着众命妇进来拜见她。

她被芳姑扶着坐在第一进正殿的金漆凤椅上,两侧女官执销金长柄的团扇而立,这时候几位一品命妇领着众品阶的命妇缓缓入宫来,给她行叩拜大礼。昭宁认出了邕王妃华氏,襄王妃沈氏,镇国公盛家的盛老夫人,王家的王老夫人,这四位都是京中最的脸的夫人了,也时常入宫陪伴贵太妃娘娘,若是凭昭宁以前的身份,见着她们任何一个都需恭敬行礼的,而如今她身为国母了,自然是四人领汴京所有三品以上的命妇对她跪拜行礼。

华氏是老熟人了,她便对华氏笑了笑,华氏也对她轻轻眨眼。自己曾经瞧中的小娘子,顷刻间做了皇后,华氏当然也为她高兴。盛老夫人和王氏更不必说,只是端正恭敬的,昭宁倒是刻意留心了沈氏。

沈氏已是近五十的年岁,身着亲王妃的榆翟服制,她出生名门,眉眼间还残留了一些凌厉。因曾经自己的幼子还妄图娶谢昭宁一事,她有些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恭敬地笑。昭宁想起了前世的某个传言,却轻轻皱了一下眉,但是现在说这个还为时尚早。

此时黄昏之光透过槅扇西斜入殿内,已是薄暮的光景。众命妇退下之后,芳姑又领着崇政殿中的三十名女官给昭宁行礼,这还仅仅是殿内贴身之人,殿外的随从、杂使宫女更是不计其数。从前在谢家,贴身伺候她的不过是六个女使而已,昭宁哪里见过这般多的人!这些女官日后她再慢慢熟悉吧,眼下她顶着这行行头过了一天了,累得要命,也饿得要命,实在是没精力了。

芳姑何尝看不出娘娘累了,笑道:“那请青坞、红螺两位姑娘先服侍娘娘梳洗吧,奴婢去给娘娘安排一桌饭食,娘娘沐浴出来便能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