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264节</h1>
薛先生的工作单位是行人司,这是个跑腿的部门,见过的世面有限,而彭先生在太常寺工作,这是一个专门管理礼仪祭祀的部门。
所以当彭泽看到这份文稿的时候,他立刻意识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到来了。
作为掌管宫内礼仪的官员,彭泽十分清楚,嘉靖先生虽然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大臣骂,却也有一个万不能碰的禁区——儿子问题。
不知为什么,这位皇帝继位十年,却一直没有儿子,原因不详,这种事向来都是绝对隐私,一般也是大娘大婶街头谈论的热门话题,换到今天也得偷偷摸摸地上医院,更何况在那万恶的旧社会。
竟然敢上这种奏折,真是活腻了!
但作为多年的老朋友,他却微笑地告诉薛侃:这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建议。
看似很难理解,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彭泽的后台同党叫张璁。
其次,十五年前的那次科举考试,同时考中的人除了薛侃和彭泽外,还有夏言。而众所周知,薛侃是夏言的死党。
最后,彭泽是一个不认朋友的无耻小人。
因为在彭泽的思维体系里,有着这样一条定理:
任何人都是可以出卖的,只不过朋友的价格要高一点而已。
彭泽带着老朋友的文稿连夜找到了张璁,向他通报了自己的计划,求之不得的张璁当即同意,但为了达到最大的打击效果,他决定再玩一个花招:
“你去告诉薛侃,我很赞同他的意见,只管上奏,我一定会支持他。”
彭泽接受了指示,离开了张璁的家。
但张璁却没有休息,他连夜抄录了薛侃的文书,准备交给另一个人。
第二天,他进宫觐见了嘉靖,出示了那一份文稿。
看着皇帝陛下那涨得通红的脸,张璁不慌不忙地抛出了最后的杀招:
“这是夏言指使薛侃写的,请陛下先不要发怒,等到他们正式上书再作处罚。”
嘉靖强忍着愤怒,点了点头,在他看来,这封大逆不道的奏折是一个让他难堪的阴谋,一定要进行彻底的追究!
一天之后,得到张璁鼓励的薛侃十分兴奋地呈上了他的奏折,当然了,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的——光荣入狱。
虽然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嘉靖仍然气得不轻,他看着这封嘲讽他生不出儿子的奏章,发出了声嘶力竭的怒吼:
“查清幕后主使,无论何人,一并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