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魔幻探险 > 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 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49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493节(2 / 2)

辽东,大他三岁的努尔哈赤正在讨伐女真哈达部的路上,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精通战争的将领,他的精通,来自于砍杀、冲锋以及每一次拼死的冒险。

两个天赋异禀的人,以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进入了战争这个神秘的领域,并获知了其中的奥秘。

二十年后,他们将相遇,以实践来检验他们的天才与成绩。

【相遇】

万历三十二年(1604),孙承宗向他的雇主告别,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的目标,是科举。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秀才、落魄秀才,教师、优秀教师、举人、军事观察员,目睹战争的破坏、聆听无奈的哀嚎、体会无助的痛苦,孙承宗最终确定了自己的道路。

他决定放弃稳定舒适的生活,他决定,以身许国。

于是在几十年半吊子生活之后,考场老将孙承宗打算认真地考一次。

这一认真,就有点过了。

放榜的那天,孙承宗得知了自己的考试名次——第二,全国第二。

换句话说,他是榜眼。

按照明朝规定,榜眼必定是庶吉士,必定是翰林,于是在上岗培训后,孙承宗进入翰林院,成为了一名正七品编修。

之前讲过,明代朝廷是讲出身的,除个别特例外,要想进入内阁,必须是翰林出身,否则,即使你工作再努力,能力再突出,也是白搭。这是一个公认的潜规则。

但请特别注意,要入内阁,必须是翰林,是翰林,却未必能入内阁。

毕竟翰林院里不只一个人,什么学士、侍读学士、侍讲、修撰、检讨多了去了,内阁才几个人,还得排队等,前面的人死一个才能上一个,实在不易。

孙承宗就是排队等的人之一,他的运气不好,等了足足十年,都没结果。

第十一年,机会来了。

万历四十二年(1614),孙承宗调任詹事府谕德。

这是一个小官,却有着远大的前程,因为它的主要职责是给太子讲课。

从此,孙承宗成为了太子朱常洛的老师,在前方等待着他的,是无比光明的未来。

光明了一个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即位仅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去世。

但对于孙承宗而言,这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个新的学生——朱由校。

教完了爹再教儿子,真可谓是诲人不倦。

天启皇帝朱由校这辈子没读过什么书,就好做个木工,所以除木匠师傅外,他对其它老师极不感冒。

孙承宗是唯一的例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