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魔幻探险 > 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 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59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593节(1 / 2)

<h1>明朝那些事儿(出书版) 第593节</h1>

正是这个问题,注定了他的悲惨结局。

这个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造反?

答案是:为了活下去。

怎样才能活下去呢?

有钱,有粮食。

要说明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三段论:

造反,是因为没钱、没粮食;投降,是因为有钱,有粮食。

杨鹤有钱,有粮食吗?

没有。

所以停止投降,继续造反。

在招降之前,杨鹤曾经认为,只要民军肯投降,事情就结束了,可是投降之后,他才明白,事情才刚开始。

光是神一魁的部队,就有三万多人,这么多人,怎么安置?

招来当兵,就别扯了,连自己手下那点人的军饷都解决不了,招来这些人,喝西北风?

赶回家种地,似乎也是白扯,年年灾荒,要能回家种地,谁还造反?

对于这个悖论,崇祯同志是知道的,也想了办法。

他先找了几万两银子,安排发放。然后又从自己的私房钱(内库)里,拿出了十万两,交给杨鹤,让他拿去花。

应该说,这一招还是很有效果的,民军们拿到钱,确实消停了相当长的时间。

具体是多长呢?

我前面说过了,半年。

半年,把钱都花完了,自然就不投降了,该怎么着还怎么着,继续反!

为了活下去。

【猛人出场】

崇祯四年(1631),领了半年工资后,神一魁再次反叛,西北群起响应,而且这次阵势更大,合计有三十多万人。

搞到这个地步,朝廷极为不满,许多大臣纷纷上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