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难消 > 难消 第1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难消 第18节(1 / 2)

(' 她抖着声道:“你们放过我吧。”

暗卫相视一眼,其中一人道:“此地不宜久留,得罪了长公主。”

听完,容珞忽觉后颈一痛,失了意识。

暗卫将人抱起,迅速消失在西厢房,走时还带走她扔在地面的发簪。

-

皇帝的突然造访,里殿的法阵来不及撤,一掀开帐帘,满殿的烟雾缭绕。

后门人影晃动,进来的戚公公一声令下,执掌侍卫疾步冲过去捉拿意图逃走的道人。

道人被侍卫一拽,摔倒在地,正是玉虚真人张臻,他怀中藏起来的法器道具散落一地,同时还有那两个棉纸扎的人偶。

张真人被执掌侍卫捉拿回来,一把按到光崇帝跟前,他连连磕头:“陛下恕罪!贫道什么都没做,是太后所逼,皇帝陛下恕罪!”

戚公公把那人偶拾起来呈给光崇帝,上面清晰地用红字写着生辰八字。

随之,被人藏起来的两个孩童也被宫正司的找出来,带到光崇帝身前。

那张真人猛猛磕头,招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人偶上的生辰八字是两个孩童的,为太后挡灾煞所用。

光崇帝面若冰霜,内阁有臣子谏言太后痴迷修道炼丹,有行邪术之嫌,他本还只是怀疑,今日的一道密疏倒是警醒他了。

此时,紧随其后的萧太后停在帐帘之处,望见张臻道人没有逃走,心瞬间凉了一半。

戚公公看着那人偶的生辰,犹犹豫豫说道:“这生辰好似眼熟……”

如何能不眼熟,这不就是皇帝生母的生辰,这到底是以孩童挡灾煞,还是……

光崇帝将目光冷冷看向身后之人,萧太后顿时明白过来,一时差点瘫倒,宫女太监连忙搀扶住她。

光崇帝并非太后亲生,而是先帝第一任皇后所生,但这位生母生下他后,没几年便早早离世,而后先帝才立萧氏为后。

萧太后一生无儿,唯一的幼女却已夭折,光崇帝因此得萧太后抚养,也靠着萧太后母家得以顺利登基为帝。

光崇帝:“太后受奸佞所惑修炼邪术,所有道人处以极刑,拆除所有与道法有关的神坛庙宇,即日起太后幽禁清和园不得出。”

皇家声誉为重,死的只能是萧太后养的这上百名道士。

就此,光崇帝怒然拂袖而去,一众道人哭天喊地的被侍卫拖下去。

萧太后摇晃地走进里殿,拾起地上的人偶,看清上面的生辰,年日太久她已然忘记先皇后的生辰八字,怎会写先皇后。

她上前抓起欲被宫正司带走的孩童,质问其生辰八字,孩童被太后的厉声吓哭,一句话说不出来。

萧太后势要掴掌孩子的嘴,王尚仪拦下太后便带走孩童,她当即瘫坐在蒲团上,失张失志。

第17章 “待事情…过了…我再来陪太子……

东宫书斋。

淡淡墨香,栅足案上的奏疏叠放有序,清风吹启纸张。

夜帘疏雨,檐下几盏防风灯笼。

漠漠萧萧。

幕僚徐修立于竹帘前,看向过廊的灯下,太子身着青墨长袍,矜贵而淡漠。

徐修:“清和园一出事,连夜上疏太后的奏本如雨后春笋,一本接着一本,萧首辅那边此刻已焦头烂额。”

关押了这么多人,其中便包括萧首辅之子,萧首辅正忙着如何去北镇抚司捞人。

太后多年痴迷修道,肆意修祭祀场,劳民伤财,朝中本就颇有微词。

万俟重望着庭中落雨,淡说:“点到为止即可,以免被陛下生疑。”

皇帝不会轻易让萧首辅一众失势,从仅是治个太后受人蛊惑的罪名便可看出,何必因此引陛下猜忌。

只要生出嫌隙便已差不多了,嫌隙会自己生长,适当的推波助澜便就能蔓延成灾。

徐修行至身侧,道:“太子为陛下监理诸多政务,愈是需收敛行事,臣懂得这个道理,会命人撤些奏疏下来。”

夜中春雨细如棉,

悄无声息地润入泥土,催生新芽。

李德沛的脚步声渐近,停在竹帘之后:“殿下,长公主醒了,吵着要回去。”

话语传进来,书斋静了片刻。

徐幕瞥了一眼太子,拱手:“臣这便退下了。”

看来寝殿那边有人需要哄哄。

-

重重帷帐,宽敞华贵的寝殿。

处处透着陌生。

紫檀桌上放着用膳,虾仁羹和一些清淡小菜,几个宫女在旁候着。

容珞紧张地坐在榻中,只着件单薄的里衣,微卷的青丝披散,她目光落在羹粥上又匆匆收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