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年代文里做极品 > 年代文里做极品 第2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年代文里做极品 第29节(2 / 2)

其他人新来的见到这一幕,竟然很神奇地把心里那点不舒服给按了下去。

本来还担心新来的知青会发火的一众老知青见他们这样,一时间没忍住面面相觑,搞不清楚状况。

就是说,这批新来的知青真的很奇怪啊!

最终,还是男女知青分别的负责人站了出来,先做了自我介绍。

男知青的负责人叫做魏迎光,是来的最早的那一批知青。

女知青当中的负责人叫孟昭昭,情况和魏迎光一样,两人也是因为来得早,所以才成了负责人。

之后,他们又分别介绍了一下知青点现有的知青。

男的有六个,女的有七个,而房间却都是一间,只有一个大通铺。

从他们的介绍中总结下来就是:

起初,很多知青下乡都是直接安排在老乡家里的,村里面不会专门盖知青点。

后来还是因为有不少女知青被欺负的事情暴露出来,国家发话,上面严查,所以很多村子才开始单独给知青们整地方。

迎胜村的知青点也是前两年刚刚建好的。

最简单的土坯房围成了一个院子。

左边住着男知青,右边住着女知青,中间是厨房和洗漱间、厕所、以及放杂物的地方。

现在全国上下都穷,很多人家里想要盖房子就只能自己慢慢攒土坯。

有时候一攒就是好几年,甚至要是盖的房子大,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除非花钱买。

可是土坯也要一分钱一块,贵的时候甚至会开到一分五一块,虽然比红砖要便宜不少,但是起房子需要的数量摆在那儿,再加上砖瓦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他们这边要盘炕,那就要买更贵一点的青砖,细细算起来的话,盖个七十来平的房子至少要上百块了,他们哪来的这么多钱。

村里面也是一样。

当初要给知青们盖房子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不乐意,毕竟花的是村里的钱。

可不盖也不可能,所以最后争来争去,村里面就勉强给盖了现在的知青点。

在当时来说,知青点还算宽敞,毕竟那时候整个村子里面也只有八个知青。

可这两年又陆陆续续来了两批,虽然也有一些人离开或者嫁娶,但人还是越来越多,居住环境也变得拥挤且狭窄起来。

“也不是方芳同志对你们有意见,而是现在的地方就这么大,确实一下子接收不了你们这么多人了,就算我们再挤一挤,最多一边也只能添两位。”

魏迎光和孟昭昭不仅介绍了知青点的情况,还领着祝成蹊他们看了下具体的情况,表明他们没有排斥的心思。

新来的这一批知青里面总算有坐不住的了,没忍住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魏迎光就道,“知青点的情况大队长应该是知道的,他没有和你们说起过要怎么办吗?”

之前都闹成那样子了,哪有时间有机会说这件事儿啊,开口的人自然摇头,又没忍住看了程玉颜和叶知意一眼,觉得就是因为她们才耽误了时间。

叶知意和程玉颜都感受到了。

叶知意的眉心轻轻皱起来,但是没吭声,程知同这个好哥哥的伤好了,又开始本能地护着叶知意道:“你看她干什么?”

程玉颜就紧跟着“嗤”了一声。

程知同又不耐地盯着程玉颜,“你又想干什么?”

“看到了恶心的东西惊讶一下怎么了,我还不能出声了!”程玉颜又和程知同杠了起来。

夕阳没了,整个天空就处在一众灰白的状态,眼看就快要黑了。

祝成蹊觉得恢复的差不多了,也不想浪费时间继续看戏,就主动开口道:“孟知青,魏知青,村子里面有木匠吗?或者说有可以买木桶木盆以及柜子箱子这些家具的地方吗?”

魏迎光和孟昭昭也正在看程玉颜他们吵架,冷不丁听到有人叫他们,还愣了下才反应过来道:“有的有的,你是要去买家具?”

祝成蹊点头,“我身体不好,带不了太多东西,所以这些只能现买,能不能麻烦你们告诉我怎么走。”

“当然可以。”孟昭昭是女知青的负责人,主动站出来说:“你第一次来,还不熟悉这边,我直接带你过去吧。”

然后又转向其他新知青问道:“还有其他人要去吗?”

这年月的柜子椅子之类的家具有个说法叫三十六条腿,要是置办齐的话,不说票多难聚,就是这个价钱也要上百,要是家具的材料再好一点,那价格就更贵。

当然了,这里是乡下,这些肯定相对便宜,也不会要票,但就算比供销社便宜一半,也不是所有人能消费起的。

孟昭昭也纯粹是顺嘴一问,免得被其他人说嘴,但她没想到所有人都站了出来。

“你们都要买家具?”她惊讶的嗓门的拔高了。

也难怪孟昭昭稳不住。

以往来的知青都一般,但是这次不一样啊,这次来的几乎都是书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条件上肯定要比其他人好一些。

就算有个别情况不好的,见到其他新知青都走了,肯定也不愿意独自留下来面对这么多排斥他们的老知青。

就这么的,一行人乌泱泱地跟着孟昭昭往外走。

老知青看着也觉得新奇,有好几个想跟着过去看热闹,但是却被魏迎光留了下来说:“该烧晚饭了,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而且今天他们刚过来,很多东西都没有,我们作为老知青,怎么着也要请他们吃顿饭,接风洗尘。”

这确实是知青点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但是以往来知青都是三三两两的过来,哪像这一回,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这要吃下去他们多少粮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