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所有的房子信息都说完后,祝成蹊和程玉颜继续讨论哪几套更好,离得近,以后来往方便。
方淑红忍了忍,还是没忍住问道:“小周,你说像我这种没有首都户口的可以买房子吗?”
周杭生说:“明面上是不行的,但现在口子放开了,私下里和买家商量好,到时候以亲戚的身份过去办理手续,不会有人专门去查这些。”
“那这么说我也可以买了?”祝明南更快开口。
她也盘算过了,家里的人以后大多都最终会来首都发展,要是她也提前在这边买好房子,将来想过来了,随时也方便,也不用靠着祝成蹊他们接济。
还不等周杭生说话,祝成蹊扭头看她,“你身上居然还留了能在首都买房的钱啊?”
祝明南轻“哼”了一声。
祝成蹊没忍住“啧啧”两声,“看来是还有不少,要不然你再借我点,我打算多买两套。”
“首都一套四合院好几万,你还打算多买两套,你买一套不就够了,买那么多干嘛?”祝明南瞪眼,“更何况我哪来那么多钱借你,我自己买一套也有点吃紧呢。”
“那算了,那等我之后再赚到钱了再买。”祝成蹊好遗憾,尤其遗憾自己明明还有十万,但是却不能正大光明拿出来花掉。
不过好在今年潘家园就会出现,到时候她多跑去滚几圈,把手上这比钱转到明面上来,之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花掉了。
祝成蹊心里盘算着,祝明南又问了一遍,“你买那么多房子干嘛?”
“投资啊。”祝成蹊道:“都改开了,未来肉眼可见的就是农村人往城里跑,城里人则向往更现代化的首都、上海、广州、特区这种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所以越是发达地区的房子,将来就会越贵,我趁现在多买点,不管是以后再卖出去或者租出去,都是一笔不小的营收,总比把钱放银行里划算的多。”
“这样吗?”祝明南若有所思。
祝明萍想了下问道:“你觉得特区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
“那是肯定的啊。”祝成蹊想也不想道:“毕竟是要先行于其他地方的区域,国家未来的资源肯定会大幅度往那边倾斜,说不定再过个二三十年,眼下的小渔村就能和首都、上海这些城市齐名了。”
“你详细说说看。”祝明萍又道。
“啊?”祝成蹊没明白什么意思。
“详细说说你觉得特区未来会怎么发展,甚至能和首都、上海齐名。”
“那不就是经济开放,外来资本看中咱们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在特区投资建厂,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到大批量的农村人员进城打工,人一多,消费自然而然就起来了,然后就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以及产业的发展,这样一来又会创造出更多的岗位,而岗位又需要人来填补,这样下来,自然会比其他城市发展的更快更好……”
祝成蹊拉拉杂杂说了一些,祝明萍垂眼沉思。
祝成蹊好奇看她,“姐,你怎么不说话了?你怎么忽然这么关心特区的事儿了?”
祝明萍皱着眉,孙正河却开口说:“年前,范书记和丁主任找到你姐说上面想调她去特区工作,她还没想好去不去。”
祝成蹊下意识想说好事儿,但看到孙正河还有他们边上的孙启光和孙有光,又住了嘴。
方淑红他们也是头一回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插嘴道:“调去特区,那不行啊,不说那边有多乱,就是家里这边你咋办啊,你不能把男人和孩子丢下不管了吧。”
这也是祝明萍有点放心不下的。
尤其俩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不能只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把家庭的负担都推给孙正河。
可她也是有野心的。
之前犹豫除了担心家庭外,就是担心政令上的反复,所以她才没有直接点头,只说自己需要好好想想。
但这次在首都见到千红电器的火爆,以及祝成蹊的那些话,包括周杭生虽然没开口,但是频频点头认同祝成蹊说的那些话的态度,都让她觉得去特区绝对会比她留在宁市的商业部更有前途。
未来不敢说青云直上,但肯定能让她更进一步贴近权力中心。
但是家里……
孙正河却在方淑红开口后说:“你去吧,家里暂时交给我,我之后看能不能想办法调过去。”
孙正河是了解祝明萍的,她这样犹豫,肯定是想去。
祝明萍之前不是没想过这点,“但是你的工作性质和我不一样,你留在宁市才是最好的选择。”
孙正河摇摇头,“既然特区更有发展前景,不如趁年轻,搏一把。”
第141章 买到房子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铁道部不是普通单位,内部自成一体,不仅有一般常见的机构,还有部队、公安、法院、大学等等,甚至可以完全看成一个独立的社会。
所以孙正河若是去了特区,所面临的不仅仅要融入当地正常的体系当中,还要彻底融入当地的铁路体系里面,才能有所发展。
因此,祝明萍对他的话不是很赞同,“你认真的?我是正好专业对口,又赶上国家改开,去了就能做事,但你不一样,你应该知道你去那边发展要比我困难多了。”
“我明白。”孙正河点点头,“但特区既然要发展,肯定是全方位的。”
“如小西刚刚说的那样,随着特区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也越来越多,交通方面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才能方便各类货物以及人员的快速流通,所以那边将来在铁路方面必然要有更多的规划,我现在过去看似放弃了在宁市经营的大好局面,但是若能在趁那边的班子还没有真正组建起来的时候占据一席之地,将来的发展不一定会比现在差。”
孙正河还有一点没明说的是,因为那刚刚过去的十年的影响,很多人现在对特区还处在观望的阶段,不敢插手进去。
可一旦时间越长,让人的心越安定,觉得政令不会再反复的话,那特区就是一块谁都想要过去咬一口的肥肉。
到那时,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尤其是像周杭生这类含着金汤勺出生,或者其他有背景又想要快速晋升的,肯定不会错过那边的机会,到时候,哪还会有他这样普通出身的人进去的机会。
但若他现在要求主动调过去,以他在宁市这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大学生的身份,还能谋得一个不错的位置,等其他人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在那边站稳脚跟,只要他不出错,又有周杭生家里这一层情况,一般就不会有人动他。
若是他能做出一番成绩,也不会成为他人的嫁衣,将来的前景自然与他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宁市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即便他过去后所面临的局面更困难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因为若是没这些困难,这样的机会又怎么可能轮得到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