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56章(2 / 2)

家里人商量着,要继续种口蘑,他们特地给口蘑留了种,只不过这次不是系统商城给打包好的菌包,就比较麻烦了。

起码得上肥啥的。

除此之外,现在天冷了,不适合口蘑生长,所以想种就得人工干预,得把种口蘑的房间弄得暖和一些。

姜乐穿越前那会儿,大家都是用大棚,大棚已经足够普及了,可现在显然没那个条件了。

所以只能人工通过烧火的办法,把菇房的温度弄高一些。

听完姜乐说的,姜德最先说话:“这有啥麻烦的?这一到冬天,一天天都没事干,找点事做挺好。”

“可不,你爹一到冬天,就不舒服,闲得发慌,他又不愿意跟村里那些大老爷们蹲在村里说话,给找点事做也挺好。”赵美莲说。

一到冬天,女人还好,男人家尤其闲,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天气好了,就揣着手蹲在村子里晒着太阳烤着火,说说话。

女人冬天也闲不下来,家里的饭得做吧?家里时不时还有些杂活,给这个补补衣服,那个补补鞋,衣服脏了,还得拆了洗。

冬天都穿棉衣,棉衣脏了肯定不能直接洗。

一来,棉衣厚,不好洗,洗了也不好干。二来,棉花要是洗的多了,就不暖和了。

所以棉衣外面都会套一层褂子,褂子在外面套着,里面的棉衣就不容易脏,都是把褂子洗了。

当然,如果棉衣脏了,要是赶在冬天冷的时候,那脏了就脏了吧,这年头一人也就一件棉衣,要洗棉衣,得把外面的一层布拆了洗,棉花是不能跟着下水的。

弄起来麻烦,一时半会儿洗不好,又没有棉衣穿,只能受冻了。

要是冻感冒了,还得花钱治,所以棉衣一冬天都不洗。

话说回来,反正男人们冬天确实闲,所以种口蘑反而是给姜德找点事做。

既然这么说了,姜乐就觉得可以,家里都种了一次了,有经验。

至于上肥啥的,也是懂的,家里的菜地就经常要上肥。

“等这两天过了,我把菇房收拾收拾,留的种种下去。”姜德说:“到时候弄几个火盆,菇房里弄得暖和点。”

姜奶奶觉得不成:“弄那么多火盆,烟气太大了,人都待不了。”

要保持温度,肯定得紧闭门窗啥的,可烟那么大,不通风,人在里面肯定待不了。

更何况,一天点那么多火盆,得用多少柴?还需要人不断地去添柴,不然火盆会灭。

这都是问题。

被这么一说,姜德觉得自己考虑的不太周到了,问他娘:“那咋办?”

姜奶奶到底还是有经验的,想到了解决办法:“给菇房弄个炕吧,弄低一点,炕砌大,到时候口蘑种在炕上面。”

其实就是把炕当成地面,在炕上搭架子,热气往上升,也能达到种植口蘑需要的温度。

这主意可以,家里人都赞同。

姜奶奶又说:“还有幺儿的手,总冷着也不是个办法,就算是冬天,也有出门的时候。”

“家里还有棉花,到时候给缝一对袖筒,弄得厚厚的,绑在自行车把手上,骑车的时候,把手塞进去,也暖和。”姜奶奶刚刚想了半天,有了想法。

姜乐嘿嘿乐:“谢谢奶!”

“谢啥呦,把咱家幺儿手冻着了,奶得心疼。”姜奶奶伸手摸摸姜乐脑袋。

袖筒赵美莲做,没那么快做好,姜乐第二天还得去一趟镇上,主要是把给大姑的东西寄过去。

家里准备了好几天,除了晒的口蘑干,还有菜干,以及口蘑肉酱,姜乐给做的大衣,自然,还有大姑夫,大姑家一儿一女也都有礼物。

准备的时候不觉得多,等装好了有一大堆。

姜奶奶还让姜乐代笔,写了一封信,让女儿别担心家里,家里现在好着呢,军庆腿好了,还借了幺儿的光,去开大车了,家里还有了别的进项……

都是安女儿心的话。

塞了一大包东西,姜乐去镇上都不知道咋带,最后还是姜德把东西绑到自行车后座上。

姜乐心疼的看着他的自行车,生怕给压坏了。

就这么骑着自行车去了镇上,先冲着邮局去,把东西寄出去,自行车终于轻松了。

因为怕冻手,他赶着中午来的,这会儿左右没什么事,姜乐打算去服装厂看看。

打听一下那个厂主任是什么来头。

没成想正好碰到小李,小李一看到他,激动不已:“没想到你还记得跟我的约定啊,太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