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谈,学子们偶尔插一句关于衣裳的话题。
私下,他们将销售话术背的滚瓜烂熟,与同伴相互模拟练习如何自然地展现衣裳。
后来做的多了,不自觉将这些技巧都融入日常举动,愈发生动。
有学子将旧衣都卖了,宁愿就云裳记的几套衣服搭配着穿,都要日夜穿着。
且他们呢将从前粗鲁抠搜的毛病都改了,就为了衬的起身上的衣裳。
就连武学院的学子,课上练习打斗,上身袒露,下身都要穿着云裳记的裤子。
他们时时克制着言行,不与人生事,好保住工作。
这三十五个学子组成一个大团体,互通有无,有事互相帮忙。惹来书院和其他学子的注意。
各大书院山长发现学子形象变好,对书院也很有助益。
等了解清楚他们的收益和好处后,主动寻姜知府推荐合适的学子。
因这些学子引发了服装潮流,礼仪先生鼓励他们分享给同窗。
礼仪先生提点他们如何利用分享广结善缘,年轻的学子们明白其中好处,自然乐意配合。
看到他们的变化后,连中等家庭的学子都积极参与,觉得能选上倍有面子。
山长们私下也在比拼自家书院输送了多少学子去云裳记受训做工。
更有大商行反应过来,立即备厚礼上门求姜知府,想高薪聘请这些学子穿上自家的衣裳,扇子,配饰,纸笔。
第10章 清辉照衣裳
上门的商行和书院山长多了,连临县都有人上门来求。
姜家大伯同姜雪蕙商量后,索性让原来的礼仪先生主管此事,开设培训人才机构,给学子们的走秀明码标价。
因为供不应求,除了吸纳更多书院的学子,还从街头市井甚至慈幼局挖掘更多符合要求的年轻小伙和男童。
小伙们定位是穿中低档衣服,男童作为人才备选。
这些小伙的好处是不兼职,全日可做工。
由于出身市井,小伙们要经受更长期和严格礼仪培训,训练内容上也给他们增加识字和画画课程。
男童半天安排在店铺后头做简单的活计,半天去上课受训。店铺给所有受训学生包饭食和住宿。
姜家大伯尝到当中好处,让礼仪先生秘密寻来更多才艺出众者做先生。
只要不招摇生事,安分守已,可帮忙更换身份。人才均不问出身和年龄,这批人根据能力分去训练不同的学生。
受训后的小伙当中有能说会道的,还可被大商行聘用为临时店员,穿着商行成衣给客人推荐。
如要与商行定固定契约,契约不能超过五年,要培训机构把关契约适合才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