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哥儿见状道:“一两银子已是便宜了,想当初在上京,可是十两银子一张呢。”
“嚯,要么说富人都住上京,走路都能被金子硌到脚呢,十两银子一把小椅子,可真舍得花钱。”
要说一两银子,谷家村的村里人也不是拿不出来,只是平日里十几文的肉吃上一顿都得心疼上好一阵儿,这孩提椅大多数人家是舍不得买的。
这情形在意哥儿的意料之中,温声道:“这椅子若是坏了,我这儿不要钱,免费修,想要做的,到时可以去李家寻我。”
喜哥儿仔细思索了一番,这椅子说实话,还是挺实用的,而且以后说不准还会有娃娃,便是用旧了,还能卖与他人,折算些银子来,倒也不亏,“意哥儿,我定两张,木料明儿我送去你家。”
意哥儿笑着点了点头,他在村子里也住了一段日子了,也知喜哥儿为人,更何况,他还是那人的儿子的夫郎,便是不给银子,他也是乐意给他们的孩子做的。
“还是猎户挣银子,这近二两的银子说花便花了。”一妇人羡慕道。
喜哥儿说完,又有两个妇人跟着买了一张,她们家里地多,自己平日里绣荷包手帕去镇上铺子卖,也能换些银钱,因着花起银子来也不必太过看婆母夫君的脸色。
一会儿的功夫卖出去四张,意哥儿已是很满意了,众人又聊了会儿,吃过喜宴,便回家去了。
喜哥儿和周宵买好豆腐,相携着往家里走去,路上,喜哥儿把买了两张孩提椅的事儿和周宵说了。
意哥儿进谷家大门的时候,他看了一眼,当时还觉得奇怪,原是能推着小娃娃走的椅子,“成,等会儿我便去山里寻棵好木头来。”
喜哥儿笑着点了点头,“明儿你去李家的时候,把银子一道儿带去给意哥儿。”
………
团团和圆圆的孩提椅,等了小半个月意哥儿才送了过来,周宵砍得柳木,结实耐用,孩提椅刚到家,喜哥儿便把俩娃放了进去。
“小爹,咱们推着他俩出去转转,他俩还没在村道仔细逛过呢。”喜哥儿对孩提椅好奇的紧,一送来便想着出门溜达溜达试试。
顾筠哭笑不得道:“等会儿,这婴儿车又没减震,我去屋里拿两张坐垫来,别把我大孙子的小屁股硌到了。”
喜哥儿笑道:“哪有那般脆弱。”
话是这般说,他还是老老实实的等着顾筠把坐垫拿了过来。
团团和圆圆被包裹的很是严实,喜哥儿生怕他俩冷着,连带着小脑袋上都套了俩棉帽。
第74章
喜哥儿推着团团,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天儿冷,除了精力旺盛的孩子们在山野里四处奔跑,玩闹,大人便是扎堆儿唠嗑儿,也多是在屋里。
喜哥儿便和顾筠推着俩娃去园子里转了一圈儿。
这孩提椅确实好用,推着娃走比抱着娃走省心省力了许多。
园子里有一半的地儿,落满了一地的黄叶,因着想要家禽牲畜的粪沤沤落叶,到时一道儿拉去田地里肥田,童哥儿和新哥儿便没有急着把圈里的落叶给打扫了。
如今新哥儿的气色看起来也比之往更红润了些,看起来长胖了点儿,见喜哥儿他们过来,笑着打了声招呼:“东家。”
喜哥儿点了点头,“我和小爹的就是随便转转,你们先忙,不用管我们。”
虽说和喜哥儿熟悉,但毕竟是人家家里的长工,每次喜哥儿过来,两人总是想着把园子里的情况和喜哥儿说说。
两人闻言,笑了笑,又逗了逗团团和圆圆,便去一旁收拾落叶去了。
十亩地的园子挺大,但景色颇有些萧瑟之感,没过一会儿,尚还年幼的俩娃便开始小鸡啄米,小脑袋一点一点的,看模样是要睡觉了,喜哥儿和顾筠便没有多待,推着他俩回去了。
地里的甘蔗卖了便没剩些什么活儿计,周宵和周铭父子俩在家闲来无事,去云家找云家父子唠嗑儿去了。
家里无人在,喜哥儿和顾筠回去的时候,听到大门外有人说话的声音,“怎么没人应?没在家?去哪儿了这是?”
顾筠看了眼喜哥儿,“听声音是你小爹他们。”
喜哥儿忙道:“小爹,我去看看,团团圆圆他俩就先抱你屋里去吧。”
等喜哥儿走到大门口,开门,村长夫郎已经转身准备回去了,听见大门打开的声音,道:“你在家啊,怎的这般久才来。”
喜哥儿面露歉意,如今的天儿虽出着太阳,也不能算暖和,连忙道:“小爹,你快进来,来屋里暖暖,刚我推着团团他们去园子转了会儿,离得远,没听到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