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这次也考上了,也就与叶家村众人一起和叶子皓打了声招呼,就没机会再说话。
看着被众人簇拥着的年轻解元,他笑了笑,过去和清点人数的师长打了声招呼,便回郑家私塾去。
他要告诉郑先生,这次能侥幸考上,怕也离不开一路被叶子皓读书的用功和开阔思维刺激着,在策论时拿了高分。
果然读书不能读死书,聪明人有聪明人的不同思维方式,结交了聪明人,连自己的运气都变好了。
这次吴明方险险地上了头榜最后一名,与叶子皓之间差着八个人、九个名次的距离。
让他心有不甘、目光愤慨地看着众星捧月般的叶子皓,最后他转身与师长打了招呼,便领着堂弟回家去了。
师长的屋子此时已挤满了人,师长们看着叶子皓也是满心欣慰。
老院长发话如今回来的秀才们做最后一次讲话,明天大家就可以自行回家了,若想继续在县学接受师长指导的,依然可以留下。
大家都是交过秋季束修的,因而要留下是绝对允许的,不定时回来交课业的也可以。
叶子皓随大家一起到了县学广场,听老院长说了总结和鼓励的话,解散之后就被杨先生叫过去。
不过去之前,他通知了叶家村几人晚上到家里吃饭,出门这么久,回来吃顿家里饭。
同是族人,说家里饭顿时让他们都感动不已。
师长屋里,杨先生询问了叶子皓回来后的情况和以后的打算,叶子皓都一一说了一遍。
杨先生见他要提前去京城不由惊讶了一下。
去京城的时间不同,需要的盘缠也不同,一般人都会在家过了大年初一再出发的。
就算远些的,也是年前走,算算时间提前点就是了。
他到好,提前那么多。
但听叶子皓说明原由后,又有些理解,这也是叶子皓认真对待而且势在必得的结果。
不过叶子皓又请杨先生保密他的行程计划,他想低调应考,避免风险。
杨先生一听便有此了然。
事实上,这次叶子皓离开东华州后,放榜结果出来,叶重华就去找了学政司大人。
第611章 不可轻信任何人
学政司来了六位大人,不但负责监考大人的行程,也负责联系各处应考师生,以及与城守府配合维护治安和秩序,忙得很。
但被叶重华提起叶子皓的不孝往事,便皱眉不悦地看着他。
反斥他身为亲叔屡次背后中伤亲侄,实属品德有欠,若非科举不易,便要剥夺他此次中举的资格。
叶重华受到惊吓,连忙认错退下。
但学政司的大人还是联系了师长说明此事,这令师长们很无语,杨先生更是将叶重华作为重点戒备的目标。
但杨先生没法公开说出这事情,在叶子皓说要提前走是为了低调避开风险时,他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
但还是含蓄地提醒道:“从现在起,就算是本县人,只要是与你一同参加来年春闱的人,哪怕是你要好的同窗,你也要当作敌人,不可轻信任何人。”
这话可谓打倒一大片了,让叶子皓很是惊讶。
他望着杨先生半天没有吭声。
“本县已有三届没有夺得解元了,你这功名固然是你努力的结果,也来之不易,你要好好珍惜,行事要更谨慎,凡事留个心眼儿。”
叶子皓便有些明白,必然还有什么事情,但杨先生只字不提,他也能猜测一二。
但所谓要好的同窗…
以他向来深居简出的行事风格,其实并没有在县学真正结交了谁,也就不存在要好同窗了。
除此以外,周先生的品行没有问题,同村族人那几个刚才就表明了,他们明年不会参加春闱。
几个自认是侥幸爬上末榜没有名落孙山的人,看看自己的年纪,想想自己的家境,他们觉得,能考取举人功名,已是祖上庇佑,就不贪心了。
一州乡试尚且如此艰辛,竞争那么大,再去京城不过是浪费盘缠,就算是见了世面,成本也有些高,有这闲钱,不如攒下来培养自家儿孙。
叶家村此次不算同样考上的叶重华,也有五人中举,足以光农耀祖。
大家的态度早早明朗,心情都极是开阔轻松。
所以他们应不在杨先生的提醒范围,那么,就是末榜头名的叶重华。
还有刚得知考上了头榜最后一名的吴明方。
一直以来在县学为难他的也就是这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