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一得了皇上的宠爱,生出一男半女,整个家族都获益,兴许还会晋升为未来皇帝的外祖。
就算运气不好,顶多也是折了一个女孩子罢了。
这般情形之下,一些悲剧也就陆续发生了。
有些已经定亲的女孩子,被家里人退了亲。
若是定亲双方没什么感情还好,但有几对儿却是青梅竹马,或者私下定情的。
于是,棒打鸳鸯,女子重情,承受不住之下,就选择了绝路。
不过几日功夫,就有一个悬梁自尽的,一个跳了井的。
整个京都瞬间就传遍了。
有人唏嘘,有人嘲笑,有人同情。
但选妃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准备中,甚至随着丞相之女,京都第一才女于文慧的加入,而越发喧嚣。
所有人好似都忘了济安堂里,嗷嗷待哺,等待回家的孩童们。
也忘了,皇上还没下罪己诏…
幸好,这个时候,终于有人赶来认领孩子了。
随着一对儿风雪加身的夫妻从几百孩子中,抱出前生儿子痛哭的几欲昏厥。
认子的序幕被轰轰烈烈拉开了。
方玉直接在衙门里请了假,左右要过年了,衙门里也没什么太忙的差事。
虽然众人因为一些顾虑,不能到济安堂搭把手儿。
但给方玉行个方便,还是能做到的。
大理寺那边也不好彻底抛开不管,派出了几个小吏帮忙登记。
方玉提前请孙老大夫帮忙琢磨了一种药汁儿,可以做个简单的验证。
只要水盆里加入药汁儿,父母或者血缘亲人同孩子,各自滴一滴血液进去,血液相融,就可以确定是亲人。
这般,就杜绝了冒领的可能。
大理寺的小吏们本来还不相信,玩笑一般做了不少次试验,最后只能喊着神奇了。
不过,想想方玉家里药铺售卖的成药,如今已经受京都所有人追捧,恨不得一夜间抢了所有小儿大夫的生意。
他们也就释然了。
两座济安堂门前,日渐人满为患。
最高一日,领走了一百多孩子。
果然,也有人想要浑水摸鱼,拐走孩子。
被验出来之后,直接抓了起来。
这般,一直忙到大年二十九,就很少有人上门了。
方玉统计核算了一下,九百多孩子,剩了三百多。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到底同先前预想一般。
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能力赶来,也愿意把孩子接回去的。
孩子少了,为了好照管,所有孩子都集中在了一座济安堂。
沈家的丫鬟婆子们,一人得了二两银子的赏钱,被送回了沈家过年。
济安堂里的人手,倒也勉强够用。
方玉索性把家里和铺子里所有人都带到了济安堂过年,方便照顾,也是图个热闹。
有洞天福地做靠山,方玉从来不担心缺了吃用之物。
辛先生那里,上官同僚和同窗友人等处,方玉都派吴岩去送了年礼,他没有上门。
毕竟,他如今照管这些孩子,出力不讨好。
就算对方不在意,他也不能牵累人家。
果然,他行事这般谨慎周到,反倒让众人很是愧疚。
纷纷给他写了信,表达歉意,也给与鼓励。
无论真心还是假意,方玉都笑着接了。
人活在世,糊涂一点儿好。
特别还是在京都这样的大染缸,官场这个大戏台。
这些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难得的真心了。
沈君泽赶在大年前一日,又送了两大车的东西到济安堂。
鸡鱼肉蛋,米面粮油,应有尽有。
甚至还没忘了给孩子们买点心,各色糖果和一大堆的小玩意儿。
剩下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穷苦出身,过了最初的惶恐,如今穿的暖,吃的饱足,还有点心和玩具,各个都会露了笑脸儿。
完全不知道担心他们的前程…
沈君泽拉这方玉在屋里喝茶,开始讨功劳。
“我啊,真是劳碌命,刚张罗着往北边送年礼,又要操心你这边。
可怜的我啊,吃不下睡不香,眼见就瘦了。”
“行了,行了,你就说吧,要什么谢礼?
别做这幅样子,旁人见了,还以为我怎么欺负你了。”
方玉撸着胳膊上的鸡皮疙瘩,赶紧拦住他的抱怨。
果然,沈君泽立刻就一扫方才的哀怨,开口就道。
“给我来二百个烤串儿!我要一次吃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