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总管恭敬跟在后边,看戏看的是心满意足。
哪吒反倒问道,“吴爷爷,花房儿那边有翠鸟吗,不太吵闹,颜色又好看那种。
我想给弟弟和祖母,一人送几只,挂在廊檐下,平日听听鸟叫,肯定热闹又高兴。
寿康宫实在太安静了!”
“好,难得太子殿下一片孝心。
老奴马上就安排!”
一老一小说着话就出了寿康宫,送他们出来的老太监立刻反了回去。
“翠鸟?”
太后听得皱眉,冷笑道。
“这小崽子不知道打什么主意呢,但几只翠鸟又能帮他什么?难不成翠鸟死了,要算我们头上?
哼,他要送就送,挂起来又能怎么样!”
很快,吴总管去而复返,当真拿了几只翠鸟,挂在了寿康宫的屋檐下,就是景仁宫也得了几只,于贵妃心里不喜欢,都送去了二皇子住的偏殿廊檐下…
不说宫里因为太子回归,发生了多少事,只说整个京都,像一汪平静的湖水被搅起了滔天的波浪。
先前李学海一个小小的学子,怎么敢那般大放厥词,说到底,也是家里或者周围人对他的影响。
可见,京都人对太子继位,已经开始怀疑了。
有人甚至私下鼓吹二皇子的八字多尊贵。
尊贵,生在帝王家自然尊贵,为何还要单独提起,说不得就要尊贵中的尊贵,也就是那个位置了。
第八百三十二章 辛某不才
朝堂之中,有些没有根基的,急于站队,已经倒向了丞相一派,唯丞相马首是瞻了。
这两年,偶尔丞相和皇上有分歧的时候,他们也没少摇旗呐喊,站脚助威。
结果,如今太子突然出现了,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
原本猜测太子死了,或者失踪了,总之不会再出现了。
哪里想到,形势大逆转了。
最高兴的就是武将们了,这几年提拔上来的武将,占据了不少重要位置。
而他们都是向着皇后和太子的,也不是没人同他们说起,猜测皇后和太子失踪了。
但他们却对皇后和太子格外有信心,总觉得这娘俩还会回来。
不是因为别的,想想行军路上那些吃进肚子的粮食,那些御寒过冬的棉衣棉鞋,夏日解暑的西瓜,好用无比的伤药,甚至是突然出现的大批牛羊…
什么事儿都禁不住琢磨,他们虽然没有文官脑子好用,但多想想,也就更坚定选择了!
而太子殿下显见也对武将更亲近,第二日就骑着老虎出京,直奔京都外的大营了。
三年没再京都出没的老虎大王,越发高壮了,足足半人高,威风凛凛的模样,惹得路人胆寒,也莫名的熟悉。
太子回来了,千真万确!
有心人借口查看田地一类,跟到大营附近,听着里面震耳欲聋的太子殿下千岁,还有隐约的叫好声,就赶紧跑回了京都。
没几日,太子文武双全,再次蛰伏几万近卫军的消息,又流进了众人的耳朵。
早朝上,众人议论纷纷,丞相低头听着,神色波浪不惊,其实袖子里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头。
多年筹谋,步步为营,提心吊胆。
结果所有心血都像沙堡一样,一个大浪打来就彻底粉碎了。
好似他的努力太过可笑!
但他就是有心,如今也无力。
二皇子还小,身体病弱,都没有开蒙读书,更何况习武折服武将了。
只能等,等机会。
可惜,他的机会没有等到,皇上却突然出手了。
三年前,方玉失踪之前,交上来的那只箱子被打开了。
当堂就有五个四品官员被下狱审问,证据确凿,显见是没有翻案的可能性了。
而这四个人都是于家的姻亲故旧,这两年走动也勤快的。
皇上这是因为太子回来,对丞相下手了吗?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是风声鹤唳…
辛家学堂里,这两日也是气氛凝滞,很是不好。
大小学子们乖乖读书,努力学习,但凡先生又吩咐,一定是坚决执行,生怕被连累。
今日格外如此,因为院里跪着两人,正是先前在茶楼里大放厥词的李学海和他的父亲。
有年岁小的学子忍不住好奇,悄悄从窗口望出去。
这会儿正值中午,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
李家父子俩后背都被汗水湿透了,但两人依旧跪的笔直,不敢松懈分毫。
仔细看看,李学海的脸颊都是青紫肿胀,显见被打了不少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