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吧。”
太后挥挥手,好似不在意,但老太监跟在她身边太多年,心里太清楚她是动了杀心。
为了活命,他只能迅速退了下去,盘算着要如何谋算。
就像太后所说,皇上是天命所归,文武双全,他对付不了,还情有所原。
但太子才十岁,半大孩子而已。
他在宫里盘踞这么多年,得用人手无数,怎么能拿他没有办法!
冬日像个小孩子一样,也是一天一个脸色。
前几日还飘着雪花,给大地换个衣衫。
这几日又换了晴天,太阳居然照在身上很暖和,以至于有些房顶阳坡的雪都开始融化了。
水珠滴滴答答从屋檐落下,倒有几分春日错觉。
三日小朝会,五日大朝会,其余时候不必上朝,有紧急之事,阁老重臣们会来太和宫禀报。
除了这些,其实监国太子还不算太忙碌。
特别是这些时日,太子越来越习惯处置朝政,已经游刃有余了。
今日,讲史的大学士在上书房开课,太子特意派人去辛家请了几个表兄弟都进宫,陪他一起听“故事”。
太和宫后院儿里,晴红银红等人,都欢喜小主子们过来。
于是,夏雨忙着准备午饭,其余人切果盘的切果盘,烤点心的烤点心,都是忙的厉害,难得让后殿这么热闹。
叶迟前后跑着,帮忙跑腿儿,把东西送去上书房那边。
吴总管笑眯眯背着手,守在门口,晒晒太阳,也是无比的惬意。
“方公子他们若是日日都能进宫来,就好了。
太子殿下这些时日,忙的厉害,话都少了。”
大先生也是听得热闹,拿着一本书出来走动,两人凑在一起,就说笑几句。
大先生点头,颇有感慨。
“这话,家师也是常说。
先前小幺他们还小的时候,偶尔还觉得闹人。
待得小幺下山,师弟师妹们也都去游历,山上冷清之极。
偶尔飞来一只鸟雀,我都要同师傅看上半晌。”
吴总管忍不住笑道,“其实有个办法,就是多收几个小徒弟啊。
小孩子多了,想不热闹都难。”
大先生眼睛一亮,恍然大悟。
“吴叔可是提了个好法子,我们怎么没想到。
待我这次回去,就同师傅说说。
只是这些师弟妹们太懒散,收徒要他们教授,他们怕是觉得拘束麻烦。
这事儿还要我师傅开口才行!”
吴总管左右瞧瞧,见没人又小声说道。
“大先生,你们山上若是能收两个方家孩子,那就不只是热闹了。
怕是到时候想安静都难!
方家太疼孩子了,到时候派几个管事丫鬟过去,你们可就什么都不用愁了。”
大先生哈哈笑了起来,嘴上说着,“收徒要看缘分。”
其实,他心里早就千肯万愿意了。
正说着话,有侍卫过来禀告。
“总管,花房来人换花盆儿了。”
吴总管想了想,也到日子了,就道。
“让他们送进来吧,新的放廊檐下,等待检查。
旧的搬出去!”
“是,总管。”
侍卫下去了,很快,就领了十几个小太监进来,一人搬了一盆花。
太和宫的所有草木,都是自己人在打理。
只有这些摆在屋里的小花盆,小盆景,需要送到花房养护。
很快,廊檐下摆了一溜儿。
外人是不能进屋的,所以,银红几个从后院出来帮忙,给小太监们分了一些新烤的点心,还有一人两个果子,塞得怀里满满。
小太监们都很高兴,连连道谢。
如今宫里主子少,所有人都没什么拿赏钱的机会。
但他们的月例不会再被克扣,上边的嬷嬷和管事也不敢苛待他们,吃得饱,穿的暖,日子就再好不过了。
每到太和宫这边有差事,他们几乎要挤破头抢着过来。
因为不会被打骂,还会有赏赐。
有时候是美味的点心,有时候是果子,有时候是荷包。
无论是什么,都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
不等小太监们退出去,太子等人就从上书房回来了。
七斤八斤几个贪玩,抢着要骑在大王背上。
大王逗弄他们,一边跑一边扭头跑,惹得七斤八斤和秋丰秋平大呼小叫,吵得厉害。
吴总管乐坏了,抬脚就要迎上去。
大王却一个猛扑,想要躲在他身后,结果许是估计有误,它落脚时候,打破了一盆不起眼儿的矮松盆景。
“哎呀!”
七斤八斤几个惊喊,“大王闯祸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