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啊,”姜窈站起身,“今日天气不错,把这些话本子放到院子里晒晒吧。”
虽然不是什么名家古籍,但好歹也解了她的闷。
夏蝉在院子里支了一张桌子,主仆三人将话本子摊开放了上去。
“听说那余三公子房里已有三个通房?外头还养了个花魁。”
第142章 信
姜窈竖了三根手指,又加了一根,“凝表姐一进门就要面对四个‘姐妹’,可比姜府热闹了。”
春兰忍不住也笑起来,“奴婢还听说,佘老夫人当年待佘夫人很是严厉,佘夫人每日要站规矩三个时辰......”
佘夫人到时候只怕会变本加厉。
几人正说着,院外传来脚步声。
门房捧着一封信进来,“二小姐,谢公子派人送了信来。”
姜窈接过信,拆开火漆。
信上只有短短两句话。
“今早上朝,摄政王欲与佘尚书搭话,佘未予理会。婚事已定,卫氏女为侧室。”
姜窈将信纸贴近唇边,终于忍不住笑起来。
她还以为佘尚书对摄政王忠心至此,连自个儿孙子的婚事都能舍弃,现在看来。
不过如此。
姜窈刚折好信笺,玉珠就匆匆进了院子,“小姐,老夫人......”
姜窈指尖微微一顿,抬眼问道,“卫姨母去打扰祖母了?”
玉珠点头,额上还带着小跑过来的细汗,“卫夫人昨日就来了,只是被二奶奶拦下来了,今早二奶奶刚走,过了晌午卫夫人就又来了。”
姜窈轻哼一声,她姑母在姜府住了半个月,今早刚启程回去。
卫氏想必是打听到这件事,才敢去祖母面前哭闹。
“我去瞧瞧。”姜窈起身往外走去。
“老夫人不会心软,叫老爷去替表小姐说项吧?”春兰低声道。
姜明籍与佘尚书同为尚书,在朝中也能说上几句话。
姜窈低着头整理衣襟,闻言道,“祖母最是明事理,不会听信一面之词。”
刚进静雅堂,远远就能听见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姜窈进了屋,取下斗篷,指尖在领口的狐毛上拍了拍,带起几缕寒气。
春兰连忙上前接过,转身将斗篷挂在旁边的紫檀木熏笼上。
“小姐,手炉。”捧着鎏金手炉过来,却被姜窈摆摆手挡了回去。
静雅堂内檀香缭绕,姜老夫人端坐在上首的紫檀木圈椅上,脸上略带不耐。
卫氏跪坐在下首的蒲团上,眼睛红肿得像两颗核桃,见姜窈进来,她立刻投来怨毒的一瞥。
“孙女给祖母请安。”姜窈像是没看到卫氏,规规矩矩的朝祖母行礼。
姜老夫人手中佛珠一顿,“窈儿来了,坐吧。”
姜窈刚在绣墩上落座,卫氏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老夫人,您可要为凝儿做主啊!好好一个姑娘家,被人这样糟践名声......”
“卫姨母,”姜窈不紧不慢地打断,“表姐落水被救是事实,何来糟践一说?若是佘三郎见死不救,那才是真真毁了表姐。”
跟性命比,名节又算什么?
卫氏被她噎得脸色发青,转向姜老夫人,“老夫人您看,这丫头牙尖嘴利,凝儿的事分明是她从中......”
“行了!”姜老夫人手中佛珠放到了桌案上,卫氏立刻噤若寒蝉。
姜老夫人现在是她们母女唯一的指望了。
姜老夫人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扫过,最后落在姜窈身上,“窈儿,春兰那丫头,是你派去前院传话的?”
堂内骤然安静,连卫姨母的抽泣声都停了。
她迎着祖母的视线,不躲不闪,“是,孙女担心表姐名节受损,特意让春兰去告知卫姨母,也好早做打算。”
“好一个早做打算!”卫氏声音尖利,“你分明是故意的!若不是你、你、”
“卫姨母慎言,”姜窈也提高了声调,“表姐当日想干什么,不必我多说。”
卫姨母一时语塞,脸色青白交替。
姜窈示意夏蝉将手中的锦盒递过去,“卫姨母,我备了份薄礼,贺表姐大喜。”
她抬眼看向卫氏,声音轻柔却字字诛心,“事已至此,与其纠缠是谁的过错,不如想想如何让表姐在佘家站稳脚跟,毕竟......佘三郎的性子,您也是知道的。”
卫氏胸口剧烈起伏,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她扑到姜老夫人脚边,“老夫人,这段时日凝儿时常来伺候您,您忍心看她给人做小吗?那佘三郎房里......”
“住口!”姜老夫人一声厉喝,冷冷地瞧了她一眼,“现在知道哭了?早干什么去了?好好的姑娘家,不在席上待着,跑去湖边做什么?”
卫氏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伏地痛哭。
姜老夫人长叹一口气,“回去好好准备凝儿的嫁妆,侧室也不能失了体面。”
姜窈低头抿茶,掩去嘴角一丝笑意。
祖母何等精明,岂会看不出卫氏那点心思?
她不是不想叫卫玉凝嫁过去,而是不满意只是个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