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法娴熟,三两下便捏出个玄衣公子,连眉宇间的冷峻都分毫不差。
姜窈接过泥人,指尖轻轻碰了碰泥人的脸,又忍不住笑,“像。”
谢余年瞥她一眼,忽然对老人道,“劳烦老人家,再捏个她。”
姜窈一愣,还未反应过来,老人已经捏了个穿海棠红袄裙的小姑娘,眉眼弯弯,活脱脱就是她的模样。
她耳尖微红,却还是小心翼翼地将两个泥人并排放在掌心,越看越喜欢,“这可要好好收起来。”
谢余年从袖中取出一两碎银,放在老人面前的矮桌上。
老人一惊,连忙摆手,“这、这可使不得!两个泥人不过二十文钱......”
“拿着吧。”谢余年淡淡道。
老匠人怔了怔,布满皱纹的眼角微微发红,颤巍巍将银子揣进怀里,连连作揖,“多谢贵人,多谢贵人......”
转到晌午,两人手里多了不少小玩意。
姜窈带着他去了庆兴城最大的酒楼用午膳。
位置是提前定好的,在二楼临窗的位置,推开雕花木窗,还能俯瞰整条长街的热闹景象。
跑堂的小二殷勤地递上菜单,谢余年却连看都没看,直接递给了姜窈。
姜窈点了两个,“就这两个,再上两个招牌菜吧。”
小厮记下来退了出去。
谢余年执壶给她斟了杯热茶,“今日开心吗?”
“开心呀。”姜窈捧着茶盏,热气氤氲间,她偷偷打量他。
谢余年今日未着官服,只穿了件墨色锦袍,衬得人愈发清俊挺拔。
察觉到她的目光,他抬眸,“看什么?”
姜窈抿唇一笑,“看谢大人好看。”
谢余年手指微顿,随即若无其事地继续斟茶,只是唇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
不多时,菜肴上桌。
水晶虾饺、八宝鸭、蟹粉狮子头、还有一盅热腾腾的佛跳墙。
姜窈夹了块狮子头,入口即化,鲜香满溢,忍不住满足地眯起眼。
“喜欢?”谢余年执筷的手微微一顿,目光落在她满足的侧脸上。
姜窈点点头,又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摇摇头,“偶尔吃一次就行了,我可不想以后身后有一窝的厨子。”
上次她不过随口夸了一句知府那的厨子粥熬的不错,谢余年竟想派人去问那厨子愿不愿意随他们回京。
吓得那厨子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事。
谢余年闻言,眉梢微挑,“便是十个厨子,也养得起。”
姜窈舀了勺佛跳墙,故意板起脸,“谢大人,您这样会惯坏人的。”
话虽这么说,可她角的笑意却怎么也压不下去,连带着眼尾都弯成了月牙。
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喧闹,舞狮的队伍正从楼下经过,锣鼓声震天。
第206章 年集(下)
金色的狮头高高昂起,嘴里吐出一副红联,上书“岁岁平安”。
姜窈托腮望着,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
谢余年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忽然道,“晚上还有灯会,想去吗?”
姜窈眼睛一亮,“想!”
谢余年颔首,“那便去。”
姜窈心里忍不住笑,她知道谢余年其实不喜欢这种热闹,今日这些行径,是想补她一个热闹的新年。
两人用完膳,沿着庆兴城蜿蜒的河道散步。
天色渐晚,河水倒映着两岸鳞次栉比的花灯,蜿蜒如一条流动的星河。
姜窈倚着雕花栏杆,托腮望着河面随波摇曳的莲花灯,忽然想起上次在京城她放花灯时许下的愿望。
“想放?”谢余年见她看着花灯,低声问。
姜窈摇头,抬眸一笑,“我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谢余年轻笑一声,抬手取下她鬓边滑落的绒花,指尖若有似无地拂过她泛红的耳尖,“好。”
河畔灯会渐入佳境,满城灯火次第点亮。
姜窈余光看见十步外的桥头,一个位妇人正提着竹篮叫卖。
灯笼下,竹篾编的竹筐里整整齐齐码着各色绢花。
姜窈脚步微顿,目光定在那些绢花上。
忽然想起她那日在京城瞧见的那位卖手工绢花的老妇人。
那时碰上七公主出行,身边侍卫蛮横,一把将老妇人的花摊掀翻在地。
姜窈后来偷偷派人寻过那位老妇人,只是没有寻到。
“怎么了?”谢余年顺着她的目光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