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66章(1 / 2)

秦老太傅张了张嘴,最终颓然垂首。

窗外忽地刮过一阵冷风,吹得烛火明灭不定。

榻上的皇帝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暗红的血沫溅在明黄锦被上,触目惊心。

陈院判慌忙上前施针,可那血却越涌越多,顷刻间浸透了半边被褥。

秦老太傅扑到榻边,嘶声喊道:“陛下——!”

太后似是不忍地别过脸去。

二月二十九,大吉。

这日子定得实在仓促。

礼部官员们熬得眼底发青,才勉强将册封大典的章程理出个头绪。

毕竟是太后娘娘的意思,皇帝病势沉疴,朝不保夕。

如今局势明朗,太后这般匆忙行事,倒也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所以虽说是册立东宫的大喜事,可宫中却无半分欢庆之意。

柔妃也只是一直待在自己的宫殿内,连自个儿生下来的皇子都没去看几眼。

册封前日照例会举办宫宴,寅时三刻,太后已端坐在妆台前。

宫人们捧着凤冠朝服侍立两侧,鎏金烛台上火光摇曳,映得铜镜里的人影模糊不清。

“再扑些粉,”太后突然开口,“哀家今日气色太差。”

宫人们面面相觑,却不敢多言,只得又取来香粉,细细盖在太后眼下的青色上。

“将大皇子抱来吧。”太后道。

大皇子养了几日,褪去了初生时的皱红,小脸圆润了些,裹在明黄锦缎里,此刻他正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遭陌生的景象。

太后伸手逗弄着大皇子。

晋王身死,连尸体都没找回来,明日的册封大典便只能由她亲自抱着大皇子完成。

金乌西坠,暮色渐沉。

清和殿内华灯初上,金丝楠木的梁柱间悬着琉璃宫灯,将殿内映照得如同白昼。

礼乐声起,太后抱着大皇子缓步而来。

那婴孩似乎被乐声惊到,小手在空中抓挠两下,突然“哇”地哭出声来。

太后脚步微顿,低头时眼中闪过一丝不耐,却很快化作慈爱的目光。

她轻轻拍抚襁褓,低声道,“孙儿乖,明日可是你大喜的日子。”

第233章 架空

大皇子听不懂,周遭的声音他只觉得害怕,终于忍不住尿了出来。

温热的水渍透过锦缎,浸在太后华贵的朝服上。

太后一瞬间变了脸。

忍着怒气将大皇子递给了一旁的柔妃。

太后去偏殿换了一身衣裳,端坐于凤座之上,头戴九凤金冠,珠玉垂帘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柔妃抱着大皇子立于一侧,婴孩裹在新的绣金襁褓中,睡得正熟。

“明日之后,还请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突如其来的高呼打破表面和谐。

薛怀擎出列,声音洪亮,“大皇子年幼,尚需太后教导!”

几位老臣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按祖制,太子即位后当由辅政大臣协理朝政,何来垂帘之说?

秦老太傅颤巍巍起身,枯瘦的手指直指薛怀擎,“尔等......尔等这是要架空皇权!”

“秦老慎言!”太后突然拍案而起,“皇帝中毒至今,朝中之事哪一件不是哀家夙兴夜寐在操持?”

秦老太傅拄着拐杖上前一步,“老臣并非质疑太后理政之能,只是......”

“只是什么?”太后打断道,声音陡然转冷,“莫非秦老认为,哀家会贪恋权位不成?”

闻言,秦老太傅松了一口气,又道,“那就请太后下道懿旨,待太子年满十六,必当还政,也好堵住天下人之口。”

“天下人之口?”太后的声音陡然拔高,在殿宇间激起阵阵回音,“哀家倒要看看,谁敢开这个口!”

殿中死寂。

柔妃怀中的大皇子突然“哇”地哭出声来,哭声刺破凝滞的空气。

太后俯身接过孩子,染着凤仙花汁的指甲轻轻刮过婴孩娇嫩的面颊,“皇儿莫怕。”

再抬头时,她眼底寒光乍现,“哀家主意已定!”

秦老太傅身形一晃,枯瘦的手掌死死攥住拐杖,指节泛出青白。

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喷在白玉阶前。

“快扶秦老下去歇息,”太后唇角噙着温婉笑意,“传太医院院正亲自诊治,记得要用最好的药材。”

待秦老佝偻的身影消失在殿门外,太后轻拍手掌,“诸位爱卿不必拘礼,当尽兴才是。”

丝竹声立即重新响起,柔妃适时上前,接过啼哭不止的大皇子轻声哄着。

兵部尚书率先举杯,谄媚的笑意堆满皱纹,“等恭贺太后,大周江山后继有人,实乃万民之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