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震撼从毛孔里颤出来,重工业真的是世界魔法,可以改天换地。
谢书记却摇摇头,转而道:“我们现在主要是在等待要更换的零配件,听到你们这边的消息,就想来取取经。”
陆良自己身处三线建设,自然不会再追问。
他太明白这些陆陆续续前来112厂单位的心思了。
像是塔机技术他们尚且空白,要依赖它的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都必须依靠引进,否则建设要么停滞,要么缓慢进行,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
而引进的弊端却也是显而易见的。
几乎每一个前来112厂“取经”的单位,都逃不过几个共同点。
陆良都已经心里有数了,第一就是价格昂贵,但再贵也只能接受;第二就是进口周期很长,从提出需求,谈判价格,到最后发货安装,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第三就是售后不好,要么长时间等待更换配件,严重拖慢项目进度,要么维修过程受制于人,比如他们的步进梁式加热炉。
听到他们112厂的消息,但凡遇到点问题的,谁能对“自主解决”不心动呢?
但这真的不是说着好玩的。
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资金引进的设备、生产线、成套装置,哪个单位不是当祖宗一样小心供着,生怕这爷一个不高兴,就折腾出一个花费几十上百万的大毛病。
于是,陆良这半年多,考察、取经的队伍是一个又一个的接待。
等暖乎乎、热腾腾的车间转过一圈,陆良又摆出一份简单资料:“您再看看这个。”
技术员拿到资料简单看了看,也没太复杂的,大略可以看做一本技术书的目录那样子,扫了一遍不免哑然:“你们都到这一步了?除了最核心的关键部分,整个算是摸透了。”
到这一步,真的可以说是摆脱国外维修、售后方面的掣肘了。
毕竟最关键的部分坏了,一般即使是原厂,也是整个模块直接替换掉,而不会进行维修了。
陆良露出一个满足的笑容,折一折放到胸前口袋收起来:“也是林工。”
“不是说,她一共就待了五六天,总共都不到十天吗?”谢老书记不解。
“后面肯定还是我们厂自己努力,林工这不相当于给我们起了一个头吗?毛线球先揪出一根线头来,后面再想理清楚,就顺着这根线头一点点来,可比面对一团乱麻好处理多了。”陆良心里当真是感谢林巧枝,“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谢老书记不由点点头。
他懂人心,若非林巧枝真的给112厂带来莫大帮助,陆良不会言辞切切,句句都离不开赞叹。
谢书记带队考察了五天四晚。
在离开前,陆良收到了赵局那边的消息,便在握手送别时,同谢老书记道:“我刚听说江城那边,林工手头的重点项目好像进入测试阶段,要完成了。”
谢老书记手都一抖,猛地握紧。
陆良笑容一僵。
“不好意思,早年留下来的毛病,一激动手就下意识想紧握武器。”谢老书记佯若无事笑了两下,来不及关心他,就又追问,“什么情况?我记得江城分局通报出来的消息,说是这个项目预计到年后。”
陆良自认也是个大老爷们,当然不可能喊痛,手背在身后,暗自搓了搓:“工期快了一些吧,凭林工的本领,都是正常的。”他不太清楚加入了两个单位劳力帮忙,自然是直接往林巧枝身上想,也是很有一些信任在身上的,又提醒,“您如果想请林工,可得抓点紧,我听说好几个单位已经往江城那边去了。”
“几个?”谢书记的声音都不自觉高了两个音调,脸上分明写满了“这群瘪犊子,哪里来这么灵通的消息”的震怒表情。
当然是埋了眼线。
工业是个圈,你认识我,我认识你,等官方通知,那不就和所有人都待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谢书记匆匆忙忙的带队走了。
留下陆良一个人空搓发红的手。
在前往江城的火车上,还遇上了另一队人,两拨人当即在心里齐齐暗骂:“陆良看着粗眉大眼的,没想到也不是个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