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虚拟网游 > 女主她爹是个万人迷 > 女主她爹是个万人迷 第11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女主她爹是个万人迷 第110节(2 / 2)

武德帝懒得听他辩解,直接唤来侍卫将人打入天牢,只等事情查清后定罪赐死。

御史被拖走了,满殿寂静无言,武德帝阴沉着脸坐在上首龙椅,扫视过底下朝臣,能将灾情隐瞒这么久,绝对不是一人之力。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垂首漠立的姜静行身上,那副俊美如玉的面容,在周身上了年岁的大臣中异常显眼。

想到那句承诺,武德帝心中怒火稍缓,他不知此事会牵扯到多少人,底下的臣子们又有多少人背叛了他,但总归,这人一直站在他身侧。

头顶上君王沉默寡言,队列里的户部尚书却忍不了。

不管是何原因导致荆州水灾迟迟未传入京,眼下最紧要的还是赈灾。

老尚书气势汹汹地站出来,高声提议道:“陛下,如今已近七月,夏日将至,荆州酷热难忍,若是灾民处置不当,恐会生出疫病,到时便是危及天下万民,万幸如今国库钱粮充足,还望陛下早做决断,下令开仓放粮,派人前往荆州安置灾民,以防天下大乱!”

老尚书中气十足的一番话说完,殿中大臣频频点头,一向抠门的户部尚书都说了国库充裕,那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纷纷叩首附议。

姜静行混在里面,也跟着喊了一声:“臣附议。”

不管朝臣们心里怎么想的,看着他们上下一心,武德帝稍感欣慰,当即便下令各部商议此事,今日便要将相应的事务安排好。

朝政也是能分出三六九等的,眼下荆州水患自然就是第一等,刻不容缓,急需朝廷拿出个章程来。

可赈灾不是一件轻易的事,灾民如何安置,疫病如何预防,还有泄洪一事,桩桩件件,都不是什么小事,远不见前朝,正是因为各种天灾人祸处置不当,这才有了大雍的取而代之。

能站在太极殿的臣子,眼色自然不缺,挑了几件紧急的事说来,等武德帝做了决断,便利落地退下,不做他议。

唯独在治水人选上,户部和工部起了争执。

工部主张依循旧历,修建堤坝以防洪水肆虐,可户部认为此举不妥,完全是海样的银子花出去,没过几年,荆州又要决堤。

姜静行一边听着耳边几人争执赈灾的人选,一边在队列后头搜寻一道身影。

太极殿宽阔明亮,今日又是小朝会,所以此时殿中站着的人也不算多。

略过六部几位侍郎,她的目光落在翰林院所在之地,然后精准地锁定一人。这倒也不难,主要是这人同她一样,几位美须公里站着个面如冠玉的郎君,就像白鹤立在鸡群里,显眼的很。

荆州水灾一事和翰林院干系不大,与其中一人却是联系紧密。

康白礼是今岁的新科状元,出身荆州康氏大族,前途无量又兼气质温文尔雅,长相年轻俊美,当日打马游街时,马上姿容出众的贵公子,不知迷了多少闺阁小娘子的眼,入了多少人的美梦。

他同魏国公府长孙胡重光,长兴侯府长子霍鉴琦,再加上刑部侍郎年鸣英,也算是京都有名的青年才俊。

只可惜,今日这位青年才俊,却是人人避之不及,哪怕是站在他周围,与之相熟的几位同僚,也忍不住用异样的眼光瞧他。

巡视荆州的御史是死定了不假,可刚人被拖出去时,可是口口声声喊着受荆州郡守蛊惑。

如今的荆州郡守是谁,不是别人,正是现任康家的家主。

如果从康白礼这里论关系,便是他的堂哥,只是他这位堂哥大他近二十岁,乃是嫡脉,而他是旁支庶出幼子。

察觉到周身或讽或忧的视线,康白礼恍若不知,连嘴角的淡笑都未改变,只是微微垂眸,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露出一点嘲讽神色。

他自嘲,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非他之过,却要他承受这份灾厄。

康家子嗣众多,主家枝繁叶茂不说,旁支也是人丁兴旺。所以,除了冠有“康”这个姓氏以外,他可是一点都没受到康家的庇佑,若不是他自幼苦读,科举后又入了翰林院,康家怕是都想不起还有他这么个人。

就连康白礼这名字,都还是主家看他出息了,才将原本的“知”字换成了“白”字,从了康家嫡系的排辈,想着让他亲近康家,日后也好为康家做事。

想到这,康白礼眼中嘲讽更甚,开始思量日后的出路。

康家完了,即便没有牵连到他,他翰林侍读的身份也保不住。为官看重出身声明,文人尤甚,家世不提,只说名声,试想,日后康家若是青史留名的奸佞,他再好的名声也要受牵连啊。

如今他是正五品的翰林侍读,与他同期的榜眼探花皆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在官场上,他也算是青云直上了。

可他不是什么认为世间之事非黑即白的傻小子,天下不缺好文采的状元,即便他得了陛下青眼,那也只是一时的,没有功绩在身,谁都不会重视他,自然也不会为他个小小翰林费心思。

除非有谁能保下他,这人还要是能在陛下面前说上话的。

康白礼抬眸看向站在御阶上的几位重臣,他和六部尚书不熟,唯一说的上有关系的,便是有意与康家联姻的礼部尚书府。

可惜,礼部尚书与他对视一眼,然后便平静地移开眼神,侧身不再看他。

康白礼暗暗叹了一口气,看来这门婚事也要告吹了,早知今日,他当初便答应安王的拉拢了。

也不知以他三元及第的本事,能不能在京都开间书院。

想着想着,他便被人点了名。

“陛下,翰林院康白礼乃是荆州人氏,熟知荆州各处实情,不如让他前去治水。”

熟悉的嗓音让康白礼一顿,他愕然抬头,发现举荐他的人,居然是在早朝上一向沉默寡言的靖国公!

不顾朝臣投来的惊讶目光,姜静行冷静道:“臣看过他那篇《河工赋》,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更是结合荆扬二州数十条水道,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疏浚做法,既因地制宜又工期短暂,眼下最重要的是阻止水灾蔓延,不如让他一试。”

工部尚书捋捋胡须,回忆道:“却是如此,若是情况属实,荆州真如赋中所言,此赋不失为治水良方。”

听了这话,原来迟疑的大臣们,倒真考虑起来康白礼能否担任。

武德帝也想起这位自己亲手圈点的新科状元来,殿试已然过去数月,但那篇引人入胜的河工赋倒是记忆犹新,他还记得自己当时的评价:经年之后,或许可堪良相。

殿中一时静默,能做决断的几人皆在斟酌。

可有人不这样想,刚刚举荐的几人有人自觉被抢了位置,忙不迭站出来指责:“治水自是重中之重,可天灾不能预知,人祸却可预防。据臣所知,这康白礼虽有才学,却是荆州康氏子弟,此时尚不知这水灾是天灾还是人祸,如何任命此人?万万不妥!”

姜静行不以为然,说道:“治水是一回事,查案又是一回事,案子还没查清,你又怎么知道他是忠是伪,若是因为猜忌导致荆州百姓受水患之苦,那才是罪过。”

话落,姜静行扭头看了一眼康白礼,不期然对上一张温润面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