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要么给大户人家当佃户,要么逃到山里外地去当逃户隐户,要么…干脆杀掉地主或官员,赌一把大的。 因此,我们常说:农民起义是农民反抗地主和官僚阶级的最高形式。] 听到这里,义军中很多人跟着点头,他们不就是活不下去才揭竿而起的嘛! 而且听这意思,天幕的仙女是支持他们的! 朱元璋转头看了李善长一眼,发现这个自己引为依仗的谋士冲他安然一笑,低声道:“东翁,不必惊慌,这未必是坏事。” …………………………… 始皇即帝位第三年,咸阳宫。 嬴政抬头望着天上的神迹,内心无比激动。 去年他在泰山进行封禅,以彰显他威加海内,但封禅时天公不作美,遇到些许风雨,那群儒生便如蚊蝇扰人般,私下嘲讽。 现在上天降下如此神迹,难道不正是表明他是顺承天意么? 他赶紧叫来内侍准备锦帛,将这一切记下来。只是…农民起义是什么?农民还能起义?! 尤其是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后,那些黔首要么耕种服役,要么打仗受赏,天下就该如此秩序井然。 [既然是想赌一把大的,那自然要多招揽一些兄弟才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响亮的口号了,否则别人怎么知道你是想上山当土匪还是下海斩蛟龙? 众所周知,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发生在秦末的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兄弟俩一句“大楚兴,陈胜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战争。] 秦始皇:? 原本因准备记录神迹而忙碌起来的咸阳宫顿时一片死寂,大家呼呼啦啦跪了一大片,生怕陛下降下雷霆之怒。 但始皇陛下本人倒是显得异常冷静,他虽然说过传承万世,却也知道这不可能实现,于是吩咐:“来人,将案几摆在院中,朕要聆听天音。” 太史令很聪明的领会到陛下这句话的含义,承天垂怜,降下天音,必是福瑞,他可不敢乱写。 [秦始皇本人虽然雄才伟略,千古一帝,但内政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来继任者应该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替他爹修正一下,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秦二世这熊孩子堪称史上第一败家,不仅加了很多严刑峻法,还把会处理政务的人都杀光了,但凡给民众一点活路也不至于让民众一点活路都没有,把秦朝活生生折腾成了一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二世而亡…? 刚准备正坐在蒲团上的始皇本人,听到这四个字眼前一黑,差点摔了个仰倒。 扶苏失心疯了不成?! 扶苏:勿cue,已经拿着号码牌在等投胎了。 第2章 秦末农民起义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前面说过,农民起义都是由于活不下去,但活不下去的原因有很多,细究秦末农民爆发的理由,你不得不承认胡亥在败家这个方面是真的有点子天赋在身上的。] 秦始皇听到这里一愣,二世竟然是胡亥?他默默地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未来不至于老糊涂到这种程度吧?胡亥小儿虽现下看上去天真率直,但优柔顽劣,绝不堪托付大统。 即便他心中的继承人扶苏出了什么意外,公子高、公子将闾等沉稳之人也是候选。 除非……他眉头一轩,两道凌厉的目光射向身后的赵高,也是他给胡亥选的律法教导。 “宣公子扶苏与胡亥过来。” 扶苏很快赶到,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便沉默的站在一旁,只是眼中有解不开的郁色。 而胡亥现在虽只有十二三岁,可听到天幕里说自己败家,早已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只能用求救的眼神看向赵高。 赵高服侍始皇多年,对这位陛下的一举一动揣摩的极为精准。刚刚那一个眼神便知始皇已对他起疑,此刻只能跪伏在地上,不敢有丝毫逾矩之举,生怕陛下一个动念,他命便休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钱币与度量衡,开华夏万世根基,确实是千古一帝。但同时,为了实现他心中的宏大理想,百姓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 修造长城、开发百越、修建阿房宫、修建皇陵,以及修筑驰道、直道,疏通灵渠,每一项都要征发几十万民夫和刑徒。秦朝一共才两千多万人,每年服徭役的人居然高达两百万!] “朕……”始皇陛下皱着眉,心里有很多反驳的话。 他做事从来不是无的放矢,上面所列举的每一项,他都有堂堂正正的理由,可称得上是苦心孤诣。 匈奴狼子野心,残暴不堪,时不时就要南下进行劫掠,几百年来各国都有在边境修筑长城以为御敌,他现在不过是要将分段长城连在一起,让匈奴再也不会叩边冒犯,等将来准备充裕,他还要派蒙恬领大军杀到他们老家! 更不要说修路通渠,开发百越,这不都是利于黔首利于治理的良策么?! 但是,听天幕的意思,她并不赞同这种疲民弱民的法家理念,言语间流露出的,似乎更暗合儒家那“仁德”之说。 可那儒家能让秦国强盛,让他扫清六合,施展抱负么? 简直荒谬! [而到了二世登基,他不仅没有让大秦这驾因高速行驶而快散架的马车缓下来,反而猛踩了一脚油门。 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即帝位后的第十二年,千古一帝病逝在沙丘。] 等等……秦始皇懵了,那岂不是说朕还剩下九年的寿命? 朕才刚到不惑之年! 他有些心酸的看着天幕,想他嬴政一生恭敬侍神,一心求成仙之道,结果临了不仅没有获得长生之法,反而溘然早逝? 天幕啊天幕,既然他有这个造化得见仙法,为什么不能增加点他的寿数呢? 网?址?f?a?B?u?Y?e?i????u???ě?n?2???②???﹒?????? [他崩逝之际,身边只有胡亥、赵高、李斯等人。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赵高说服了李斯一起矫诏,扶立胡亥继位,逼公子扶苏自杀。] 秦始皇:!!! 怪不得最后会是胡亥成为二世,原来是出了这样的变故。 赵高也就罢了,本就和胡亥亲近,与扶苏有隙。他震怒于李斯竟然也会做这种事,君臣相得二十载,他给予李斯全盘的信任,最后李斯就是这样报答自己的么! [按理说,李斯作为秦始皇政治上的知己和盟友,不应该搞这种背刺。但仔细想想,李斯是个法家卫道士,而扶苏的政治观点却偏向儒家。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上台后必然不会拜李斯为相,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成果而同流合污,也不是不能理解。 不过,讽刺的是,他昧着良心做了这一切,却半分没得到好处,最后自己也被腰斩于市。]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