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他们不太懂的词汇,都被忽略了,不影响他们领会天幕说的真意就行,于是他解释道: “就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的意思。” 朱英点点头,又问:“那郭天叙在滁州和和州给爹爹使了许多绊子,听说他打这应天的时候阵亡了,是不是可以说他996了?” 李善长:?倒也不用这么举一反三。 [濠州危机暂时解除,可投奔来的两个将领又起了歪心思,他们不想当丧家之犬,而是反客为主,想做这濠州的主人--这格局,可能也就芝麻这么大了。 朱元璋作为郭子兴的亲兵,日日见他们明争暗斗,不堪其扰。他想:我是来搞一番大事业的,是要继承外祖遗志的,崖山那十万忠魂压在我身上呢!结果现在跟这群虫豸混在一起,怎么能扛起反元大旗。 于是他跟郭子兴请了长假,脱离队伍,回乡招募乡勇,打算组建自己的小团队。] 李世民想起当年和父皇起兵反隋的时候,他大哥和手下那个小团体动不动就扯他后腿,还在父皇面前进谗言,父皇居然每每就信了。 他不能说父皇,那是不孝,只得冷哼一声:“那起子小人,打仗不怎么样,惯会搞内斗!” 群臣不知是说天幕还是说李建成,还是说最近反扑激烈的世家,只能装聋。 [有句话说得好: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就像秦末,并不是老天故意把极品英豪都集中在了一个小小的沛县,才出现刘邦、萧何、樊哙、曹参、周勃这些人,一起建立了大汉江山。 而是这些人先有了秦末乱世这个大机缘,然后又在各种困境与挫折中获得了大成长,最后凭借自己的砥砺而成的实力,脱颖而出。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时也,命也,运也。] 刘季越听脸色越不对,秦末、沛县……? 虽然他不知道刘邦是谁,但是后面那几个人名他越听越耳熟啊,那一个个的不是他狐朋狗友就是他上司,最次也是认识的同乡,难道他未来改名叫刘邦了? 大师,我悟了。 秦始皇:我也悟了。 他只知道陈胜吴广覆灭的他的大秦,但看天幕说的他们最后失败了,他还一直琢磨过最后建立大汉的人是谁。但看看手里的名册,以及学宫众人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刘季现在那不停变幻的脸色,八成就是他和他的小团伙。 绕了一大圈,对手竟在他眼前。 沛县是吧,正好一网打尽。 等等……他们好像现在暂时也没造反的心思…… [对于朱元璋这个小团队也是一样,他回乡招募了七百乡勇,里面不乏我们熟悉的名字。 比如徐达,和朱元璋同为安徽凤阳(当时叫濠州钟离)人,但是以前并不认识。这次来投军,和朱元璋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朱元璋的心腹。 郭子兴很高兴,封朱元璋为总管,以后可独立带兵。这就是朱元璋起家的团队。 所以有人说朱元璋是靠岳父上位我不同意,郭子兴不可否认是他的一个助力,但并没有助多少,朱元璋的团队是自己招募的,地盘是自己打下来的。要说郭子兴都朱元璋最大的帮助,可能就是给他娶了马皇后这个媳妇吧。] [他从七百人里选了二十四人来做各级军官将领来管理队伍,这二十四人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武人集团--“淮西二十四将”。包括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淮安侯华云龙、武定侯郭英等。] 天幕上完整的列出来了淮西二十四将的名单,以及他们的爵位,皆为公侯。 不管在不在名单上面,看的都一阵眼热。 胡大海认识的字不多,也知道名单上必然没有自己--他是后来投靠的,所以看个热闹,看了两眼他便嚷嚷:“这花云小兄弟的爵位咋这么长呢,是不是元帅偏心。” 花云性格沉稳细致,乃是朱元璋可倚靠的亲卫,他定睛细看,见花云后面写的是:追封东丘郡侯。 追封……朱元璋心里一紧,看向花云。 花云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并不知道他璀璨的人生将结束在四年后。 他愣了愣,然后有些朴实的对朱元璋笑道:“元帅,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何况是我呢!只要知道能推翻大元,元帅最后能问鼎天下,我也就死而无憾了。况且元帅能追封,就是心里有我,我儿子必然衣食无忧。元帅,不必伤感!” 朱元璋一时动容,拍了拍他的肩膀。 虽然没说什么,但是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名单,眼神清亮且坚定:既有如此天机,那他就应该做的比原来更好,更要避免这些兄弟的牺牲! 胡大海听了一耳朵花云的话,才知道自己嚷嚷那一声惹出来的是什么,咂咂嘴不敢再乱说,只是拽拽汤和的袖子,小声问:“国公,现在好好学认字还来得及么?” 收获了汤和的一个白眼。 [一位伟大的□□曾经说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李世民听了这话很高兴,感觉尾巴都要翘起来了。虽然不知这□□是谁,但天幕说伟大,那应该也是个极了不起的人物。 嗯,有眼光。 他也要好好看看这个朱元璋有多能耐,排在他的下面。 应天府这边,朱升也心下蔚然。 唐太宗啊,历代帝王的标杆了,文治武功没有短板。他是个文官,对军事不通。若是说能和唐太宗比肩,那元帅想来很了不起,他就可以安心在这应天府给元帅处理政务喽。 [朱元璋就靠着这七百人的启动资金,在半年时间内收获了十万兵马并一座城池,实在是比抗日神剧还夸张。] [第一笔进账是三千人。这三千人所在的,乃是濠州旁边定远附近的一个山寨。朱元璋颇有胆气,只带了十个亲卫部下去招抚。 他对寨主说:听说有人要来打你们,我们头领郭子兴让我报个信,要不你们就跟我回濠州躲着,要不你们就自己逃命吧。 经过朱元璋一番热情的表态与劝说,寨主表示愿意去濠州归附郭子兴。朱元璋留下一个亲卫作为联络人,自己领人先回去了。结果三天后那个亲卫跑了回来,说对方变卦了。 我们朱公子很淡定,点了三百人又去了山寨。靠着一通语言的艺术,把寨主忽悠出了寨门口,想跟他分辨一通。 结果朱公子大手一挥,直接擒贼先擒王,把寨主绑回了濠州。过了半日,才拿着搜到的寨主信物,让人回去跟寨子说:你们寨主跟郭大帅相谈甚欢,让大伙都去濠州吃香的喝辣的! 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三千人到手。之后,他又搞了通差不多的操作,收服了另一个八百多人的寨子。 有了这几千兵力,朱元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