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分卷阅读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70(1 / 1)

那些官吏,而不是把他们当先生,甚至当祖宗!” “每年的税赋就那么多,谁都想多抢一块,所以那些文官抱团,以为天下太平了,恨不得把军饷都砍了,才好偃武修文,凸显他们的能耐。岂不知若我大明没了敢战之士,那就得像北宋一样,变成一头待宰的肥猪!” 朱高炽抽抽嘴角,很无语。他家就姓朱,他爹还把大明比作肥猪,真的好么? [秦良玉驻军的地方,在宣武区四川营胡同。 这里原本叫什么up主没有查到,但此战过后,为纪念秦良玉的忠义与白杆兵的勇猛,大家就把这里叫做“四川营”,并且建造了石芝庵以做祭祀。随着四川籍举子进京科考的增多,这里逐渐扩大,建造成了一座四川会馆,会馆的匾额上,还刻着“蜀女届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个大字。] 秦良玉热泪盈眶,四川营胡同……是因为自己带兵驻守过,才会改成这个名字吧。所谓功名利禄,唯有身后名是谁都拒绝不了的诱惑,得知自己死后能如此,也不枉她几十年鏖战沙场了。 大门外的胡同里渐渐出现了嘈杂之声,张凤仪派人去看。 原来,大家三三两两的聚在巷子里议论:“天上仙子说的,是不是我们这里啊?” “肯定是啊,秦将军现在还住在拐角那所大院子里呢!” 一个富态的老汉喜滋滋的说:“老朽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有一天还能被天上的仙子提到,都是沾了秦将军的光啊。” 众人呵呵笑了一声,心里暗骂老头不要脸,天幕说的是咱这个胡同,又没提你的名字,仙子认识你是谁啊! 不过作为整个胡同数得着的富户,大家也没出声反驳。 老汉接着说:“既然仙子都下了懿旨,咱们不能不遵守,我提议咱们以后就改叫四川营胡同了,怎么样?” “那当然了,仙子都发话了,咱们还都要靠秦将军护咱们周全呢!” [多说一句,这个四川会馆,在民国的时候,曾经被开辟成为女校哦。] 秦良玉心中一凛,不在管外面的热闹。 女校,是专供女子读书的么? 她知道中原有些大户人家,会为家中女子延请先生,她自己本身也是从小跟着兄弟一起练武读书的。 可这些不过都是个例,全凭着家中之主的开明程度,和爱孩子的拳拳之心罢了。更多的人家,连男孩子都是放养长大,帮着家里忙活的,更遑论读书呢。 甚至福建那边,更是有溺婴这等骇人听闻之举。 那民国不知是什么朝代,但即是能成立女校,那想必女子也是能有一番作为,不必束缚与身份和礼教吧。 真想去看看。 茶馆里的葛嫩娘也欣喜的很,她甚至想着,将来若真的国破家亡,她就隐居乡下,也开一个学堂,不拘男女,教孩童读书识字。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页?不?是???f?u???ě?n?????Ⅱ??????c?o?m?则?为????寨?站?点 楼下的土财主撇撇嘴,哼了一声:“这民国能比盛唐还有钱不成,真是烧得慌。” 旁桌的士子讥讽道:“让女子这般堂而皇之的抛头露面,岂不是乱了纲常礼教,难道还能让女子出来为官做宰,牝鸡司晨么!” 他还想再多说几句,可想到天上的仙子推崇的秦良玉正是以为女将军,便讪讪的不再言语,只心中犹自不服气。 [这时的秦良玉已经五十六岁了,在武将中算得上是年迈,因此勤王过后,她留下自己的而侄子继续驻扎京畿,而自己则带兵回到了石柱,镇守边疆。 此时的大明不说千疮百孔吧,至少也是遍地烽火。 就在同年,我们熟知的一个农民起义头领--张献忠,开始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崇祯捏了捏拳头,现在陕西的民变已经闹得很厉害了,怎么又多了一股。 [张献忠就是在崇祯三年的时候,在家乡聚集了十八寨的农民,起兵响应起义军,自号为“八大王”。由于他小时候读过书,又参过军,还当过延安府的捕快,在那些真正的吃不饱饭的八辈子贫农里,显得格外多谋善断、果敢勇猛,所以很快打出了名堂。] 朱元璋大吃一惊。 他本以为大明的敌人就是关外的蒙古、女真,听天幕透露,大明也确实被东虏取代。所以在他的构想中,大明末期似是北宋那般,文恬武嬉才被蛮夷乘虚而入。 怎么……怎么还有遍地的民变呢? 他感觉自己的心在不断的下坠,似是跌到了无尽的深渊里。 想当年,他就是在各路起义军中脱颖而出,他励精图治,辖区内尽得民心才走到今日。 却不想,他创建的大明到最后竟然变成了蒙元那边不得民心,因此遍地起义! 这感觉,就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 [张献忠所部和什么高迎祥李自成一样,一开始都是标准的流民作乱,就如同我们之前讲过的黄巢,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而是躲着官军主力,到处吃大户。 纵然官兵没法剿灭他们,可他们也过得不轻松。 因此崇祯七年,张献忠决定南下进入四川,在这里占一块地盘好好发展。] 朱元璋冷哼一声:“乱臣贼子,还想着学朕不成!” [他一开始很顺利的攻下了夔州,又想进军太平府。可算盘打的挺好,没想到秦良玉得到消息,已经率兵赶来了。 这时的秦良玉已经是花甲之年,但她和白杆军的赫赫威名依旧能震慑天下。张献忠秉持着流寇“打不过就跑”的原则,偷偷的润了。 但秦良玉是个擅兵法的将军,岂能轻易放过他?她早遣了自己的儿子马祥麟去截断张献忠的退路,母子前后夹击,大败张献忠,逼着他退出了四川,跑去了湖广。] 虽然是还没发生的事情,但崇祯听的也非常高兴,他甚至计划着要不要把秦良玉调到陕西去剿灭那些流寇。 [张献忠在湖广也不好过,又一路被赶到了河南。这时不光是他,基本各路的农民军都被驱赶到了河南境内,陷入了官兵的包围圈中。对于明廷来说,看上去一片形式大好。 但这些起义军不可能乖乖的引颈就戮,他们也联合起来,寻找出路。 张献忠就和李自成一起,在第一任闯王高迎祥的带领下,向东进发。 虽然是流寇,但是面对生死关头,他们还是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冲破了东路的围剿,直指大明的中都凤阳。] 这一句话,让老朱家的祖孙几代都屏住了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会吧,不会吧……… [张献忠带着手下的人马突破官兵的包围圈,越战越勇,不到半天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俘虏了凤阳知府。 而且这时的张献忠也很会搞收买人心那一套。他先是当着凤阳百姓的面,历数这位知府的罪行,立即处以极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