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分卷阅读8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6(1 / 1)

争大汗的时候,已经失去漠北老家蒙古贵族的支持了,所以汉人这一块,他的好好拿捏住。 因此,平定江南后,元廷对江南士大夫特别好,好的都无视了蒙古制定的那“四等人”潜规则。 首先,就是对江南地主的特权不加干涉,相反还予以保护。 元廷对江南地主采取“一本于宽”的政策,他们不检核隐匿的田土,不愿意开罪于他们,甚至在现在的苏州一带,还将一些官地拨赐给一些豪绅。所以到了明初的时候,老苏州豪绅之家觉得朱元璋是个不仁不义的反贼,嫌弃的很。 其次,就是赋税,收的比南宋轻。 最后一个就是,元廷是真的不管他们,随便的讲学与议论时政,创作环境想当轻松。 想想也正常,咱们之前说过,范孟把反诗都写在衙门墙上了,蒙古大爷看都没看懂。 可以说,元廷对他们百般拉拢,就是希望元廷能在江南进行“长治久安”的统治。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江南地区的豪绅之家不再排斥异族统治,开始和蒙古人通婚,继而渐渐改变了汉家的风俗和语音习惯。搞得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得不三令五申的用铁血手段,要求大家“去胡风”,正汉家衣冠。】 李善长听到这里,稍微安心一点点。 天幕处处说的都是江南,江南那是张士诚余孽,跟他们淮西帮有什么关系?! 【大约是在元廷手底下过得很舒服,元朝灭亡的时候,他们再一次哭的像死了亲娘。 本来想再遇到一位恩主明君,结果朱元璋一顿操作下来,他们猛然发现,这位可不像以前那么好糊弄。 这一回可不止江南了,整个南方都有很多心向大元的官绅,对朱元璋严厉的政策非常不满。 但打又打不过,他们只能搞点暗戳戳的抵抗。 你朱元璋再厉害又怎么样?还不是需要我们士大夫来做官治理天下?我们,就不给明朝当官,略略略……】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出现了一只不知道什么品种的狗,正仰着头冲着他们吐舌头,差点憋不住笑。 想着最近发生的事情,心里也算出了一口恶气。 【湖南茶陵,有一个叫李祁的人,他是元惠帝时的进士榜眼,官职翰林学士。元末天下争霸的时候,他就隐居在江西永新的山中。明朝建立后,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李祁理都不理。 最忠心于元朝的还要数丁鹤年,他是元末的著名诗人、文学家,现在北京老字号“鹤年堂”的创始人。 他们家虽是汉人,但连续几代都出仕大元,忠心耿耿。元顺帝从北京逃跑后,这丁鹤年悲痛欲绝,晚年就修行佛法,躲在山中,以为父守墓的借口,誓死不接受明朝的官职。 一次次被人拒绝,我们八八也是有脾气的。 当时有个大儒叫夏伯启,朱元璋征召他们叔侄二人来朝廷任职。】 这件事就发生在前不久,殿上众人自然知道。 【这夏伯启也是个狠人,他为了不给大明当官,一咬牙把自己的手指头给切下来了,然后以残疾为名,拒不出仕。朱元璋忍无可忍,把他们俩给抓了过来。 然后问夏伯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叔侄二人身在何处? 夏伯启头很铁啊,直接回答:因为红寇作乱,所以在福建隐居。 啊这……这就是跳着脚的作死。 “红寇”是当时对红巾军的蔑称。这基本就是指着大明皇帝朱元璋的鼻子骂他是乱臣贼子。所以最后求仁得仁,被杀了。】 宋濂小心翼翼的安慰道:“陛下,些许不识王化的欺世盗名之徒,根本不配称为儒生,陛下不必为这等人烦心。” 【那么出仕的这些就是一心一意为大明,为汉家天下么? 宋濂,大家都学过的他的《送东阳马生序》吧?一个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榜首”的男人。】 李善长心里纳闷,陛下什么说过这话?开国六公爵里面我是唯一的文臣,榜首怎么也应该是我! 什么?勋贵不算在文官里头? 哦,那没事了。 而宋濂的第一反应是一喜,他的文章流芳百世了?然后马上意识到,这时候提他准没有好事! 【宋濂致仕后,在他的著作《宋学士文集危公(素)新墓碑铭》中,所叙危素之行事,全部用的都是元顺帝的至正年号,不用干支。比如有一处是“二十八年闰七月,元顺帝北奔”。 这里的二十八年,显然说的是至正二十八年。可当时朱元璋已经称帝建国,是为洪武元年。 最过分的是文集的另一处。 宋集《孔公(克坚)神道碑》中,写道:“(至正)二十八年,皇上(朱元璋)手诏趣公入觐,待以宾礼而不名”。 好家伙,你写朱元璋称帝后的事儿,用元顺帝的年号。属实有点大不敬,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怀念前朝。】 朱元璋冷冷的看向宋濂,脸上就写着两个字:解释。 宋濂心一横,不卑不亢的说:“陛下,此为未发生之事,臣无可辩驳。” 天幕上说的两句话,一个是他致仕后写的,一个是孔克坚死后写的。前段时间陛下还召集孔克坚来南京呢,都是没影的事,他解释啥? 朱元璋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这样吧,以后你写的东西,咱都让锦衣卫拿来看看,是不是天幕冤枉你了。” 宋濂:……? 【上面说的那个《孔公(克坚)神道碑》,是给当时的衍圣公孔克坚写的,这位才更是重量级!】 【作者有话说】 姨妈来了,下班回来躺了两天…… 第51章 明末下8 ◎凤阳朱?暴发户!◎ 【曲阜孔家的衍圣公,在我们今天没有多少正面的评价,连带着给他们的祖宗孔子都抹黑。 我只能说,是一代代的衍圣公凭自己的实力作出来的。 呸,活该。】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大明文臣,听到这里都无不变色。 曲阜孔家,乃是圣人后裔,天下文脉所在! 就算是天幕也不能如此诋毁! 韩爌虽然算是一个比较实干派的官员,可到底也是东林党出身,他颤抖着手,指着天幕对崇祯道:“陛下,实在是……有辱斯文!” 骂他们两句就算了,竟然骂到了衍圣公头上,这岂不是在撅他们文林的根基? 其他大臣也跟着附和起来:“这天幕定是什么妖道的法术,臣请严查!” 一副崇祯不同意就要在文华殿上“死谏”的忠贞样子。 崇祯自小也是酷爱儒家经典,学习程朱理学的,自然一时也觉得受到了莫大冲击。但看着殿中大臣一个个受了侮辱的样子,突然自嘲的想到:日后大明亡了,他们怕不是都没有这么愤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