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分卷阅读9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99(1 / 1)

,让他为自己起草即位诏书,但是方孝孺却身着孝服前来,上殿后便放声大哭。 成祖道:“先生何必如此痛心,我兴兵‘靖难’,进驻南京城不过是为了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罢了!” 方孝孺止住哭声,厉声喝问道:“‘成王’在哪里?”成祖答道:“他自己烧死了。” 方孝孺又追问道:“那么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为皇帝呢?”成祖支支吾吾地答道:“国赖长君嘛!”紧接着,方孝孺又追问道:“那为何不立‘成王’的弟弟呢?” 成祖被方孝孺弄得无话可说,强压怒火回道:“这是我们老朱家的事情,先生何必管得太多。起草即位诏书,事关重大,久闻先生高才,此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接过纸笔,在纸上愤然写道“建文四年,燕贼篡位”八个大字,随后便将笔狠狠地砸在地上。 成祖勃然大怒,厉声怒斥道:“难道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方孝孺泰然自若地说道:“就是灭十族又能奈我何?”成祖终于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于是便下令将其车裂。他的门生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将其掩埋在了聚宝门外的山上。而就在方孝孺被处决的同时,他的弟弟方孝友被杀,其妻子和两个儿子则在家中自尽,两个女儿投宁海淮河自尽。 成祖同时还大肆株连了方孝孺的亲眷家族,实施了所谓的“诛九族”。此外,再加上方孝孺学生的家族,共称为“十族”,其男女老少总计八百七十三口人全部被处死。】 “哈。”朱棣发出了一声奇怪的笑声。 方孝孺是吧。 朕宰了你也可以再把你鞭尸一遍! 【以上大部分内容都出自《明史方孝孺传》,最后诛十族的内容出自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所编写的《野记》。 我只能说,编得很好,下次不要再编了,直接写演义小说去吧。 张廷玉,你作为《明史》的总裁官,总往里面塞这种谣言的话,会像司马光一样让我怀疑你的人品的。】 “啊?”崇祯懵了,这……这怎么可以假的?! 【现在我就来给大家破除洗脑包,看看历史上的方孝孺是什么样的。 方孝孺是浙东宁海人,父亲当过山东济宁知府,还是大儒宋濂的得意门生,从小就被叫“小韩愈”,才学过人。但是,方孝孺一辈子也没参加过科举,他没有功名,连秀才都不是! 那他是怎么开始仕途的呢? 答案是:靠走关系,找人举荐。 朱元璋有召开‘恳谈会’,与社会名流交谈时政看法,以此提拔人才的习惯。 方孝孺通过‘走后门’,让已经当官的浙江老乡吴沉帮助联系,分别在洪武十五年和二十五年,参加了两次朱元璋举办的社会名流恳谈会。 结果朱元璋见了他两次,都是非常礼貌的夸奖了一番,然后说‘今非用孝孺时’,就送他回家了。 后来方孝孺跑去给蜀王当“府学教授”,也就是私人家教。一直到建文帝继位,才应招他入朝,当正五品的翰林侍讲。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没功名,他给建文帝的新政提议恢复一部分宋朝的举荐制,建文帝采纳了,然后方孝孺就推荐了一大堆他们浙江宁海人,这些人都成了建文一党。】 【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这?】 朱棣也一脸不屑,方孝孺是什么小垃圾,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过。 就这?就这? 【建文四年6月12日,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投降,史载:城破当天,有姓名记载的殉节者141人。 这141人里,有朝廷官员,有看城门的戍卒,有宫里的太监。 但是没有方孝孺。 而自杀的非公职人员里,有方孝孺的老婆,方孝孺的两个儿子,方孝孺的两个女儿。方孝孺老婆和两个儿子是上吊自杀,两个女儿都是投河而死。 但是里面还是没有方孝孺。 方孝孺在哪儿呢?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布?y?e?不?是?ⅰ????μ???é?n????0????5?????????则?为?屾?寨?站?点 他没有守城,没有募兵,没有殉节,而是躲在家里,然后被抓进大牢。】 【当初成祖靖难起兵的口号是什么? 清君侧! 指的不就是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子宁这四个人么?靖难成功之后齐泰、黄子澄都被杀了,凭什么你方孝孺能让成祖求你写诏书?就凭你是翰林么? 所以成祖根本就不可能跟方孝孺进行大殿对峙,也根本用不着他方孝孺写什么诏书。】 崇祯想了想,觉得天幕分析的确实有道理。 可是为什么所有人都说有这件事?! 【方孝孺殉难事迹目前所见的最早记载是永乐年间的《奉天靖难记》,但根本没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艺术加工”,到了成化年间宋端仪写的《立斋闲录》里,就发明出了“瓜蔓抄”这种说法,说“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但也没出现所谓的诛十族。 到了正德年间的祝枝山所写的《野记》中,不仅记载了两个人大殿对峙的具体过程,甚至详细列出了是哪十族……就真的很离谱。 但是经过不停的迭代加工,到了明末时,这件事仿佛就是个板上钉钉的真事儿了。 崇祯年间的《宁海县志方孝孺传》、《明史纪事本末》、明末乡贤大家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等大量文献都记载方孝孺被诛十族的事迹。 甚至,连崇祯年间编纂的《熹宗实录》也记载了方孝孺被夷十族,而且还有他的幼子被人救出,逃出生天,假借余姓延续方姓一脉,至天启二年,方孝孺十世孙伏阙上书以闻,得以赠恤的故事。】网?址?F?a?布?页??????ù???ě?n????0?2?⑤?????ō?? 崇祯羞愧,他和天启的感情很好,所以《熹宗实录》他也是会仔细盯着,时不时查看进度的。结果竟然还是让这些不实的流言混进去了。 【这些人是真的能编。 up再举一个例子。 据说杨荣在成祖进南京之后,神威万丈,单枪匹马拦住燕王大军,不让他直接去南京故宫登基称帝,而是告诉他应该先去拜祭朱元璋,不然就是不孝,不能为天下表率。 然后成祖恍然大悟,感激涕零,表示要不是有杨荣提醒就犯下大错。于是礼贤下士,让杨荣进了内阁。 这个杨荣,就是辅佐朱祁镇的托孤大臣“三杨”之一。 求求了,编故事也要讲究基本法,不要拿这种东西侮辱大家的智商好么?】 朱棣回头跟朱高炽说:“杨荣最近在内阁,天天都跟你一起处理政务吧?” “是……” “回头你替我问问他,他敢单刀赴会么?哼!” 【成祖进南京那天发生了什么?南京的皇宫大火,建文帝在火海里生死不知,成了千古谜题……就这成祖为什么要赶着去金銮殿?登哪门子的基?去火里登基么? 根据成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