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分卷阅读1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14(1 / 1)

清才形成的。清初满洲的辫子非常非常细,只有脑壳顶上一小撮。编成的辫子像老鼠尾巴一样能穿过铜钱中间的圆孔,所以叫“金钱鼠尾”。 但是,入关后带清颁布的剃发令并不要求一定留辫,保留的发量跟政策执行强度也无关联。 这是因为剃发重点是破坏汉人对孝悌礼制的坚持,就像破窗效应,没有剃多剃少,只有剃和不剃之分,汉人但凡剃了头发就等于放弃儒学中华夷之辨的认识。 这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所以带清虽然认为剃发才是大清顺民,不过除前额鬓角外头发剃掉多少,没剃的头发是否要结辫,剃掉头发的地方是否要时常剃保持光秃,带清其实是不怎么管的,所以带清前期经常出现剃掉额发鬓角,脑后头发照旧挽髻的情况,颇类似明朝时一些因为脱发而发际线后移的男子形象。 比如这副康熙年间的画家,禹之鼎画的《王原祁艺菊图》,里面的主角王原祁和旁边的两个小童,虽然剃发痕迹明显,但却是在脑后挽发髻的。】 天幕上出现了这副《王原祁艺菊图》。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真丑。” 跟蒙古人的头发一样丑,脑门一片青秃秃的,后面是挽发髻还是编辫子又有什么大区别? 【清初汉人剃发后的效果,大体来说是让百姓变成了保留一撮头发结成发髻,同时周围不需非常勤快的剃光,而是长成毛寸也无妨的样式,因此在观感上,反而比清晚期剃成界限分明的“阴阳头”要好得多,更类似于近现代汉人的发式。 再说了,想要保持光头那得两三天就拿刀刮一刮才行,普通百姓饭都吃不起了,哪儿还有这闲心思关心头发多长了?! 《侯岐曾日记》记载:“清发五等定罪:一寸免罪,二寸打罪,三寸戍罪,留鬓不留耳,留发不留头。又顶大者与留发者同罪。” 当然啦,带清也不是那么好心的,有很多地方就是严格执行剃发留辫子这个标准。《清世祖实录》里记载了一位江南投诚总兵官高进忠被处死,其中一个罪名就是“潜带假辫”。 再比如《思文大纪》载福建的情况是:“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文华殿的大臣只觉得毛骨悚然。 他们大多是文臣,并没有真的见过建奴真人,偶尔有万历年间的老臣见过朝贡者,也是带着帽子,没露出秃瓢来。 现在想想,自己也要把头发剃成这样,真的是太可怕了! 【剃发易服这事儿一直折腾到顺治末年,全国基本被迫完成了剃发,但易服却不怎么成功。 百姓依然在穿汉装,且用巾帽遮住提过的头发后,外表看起来与明朝时别无二致,冠服不如制的问题,终顺治一朝都未能解决。 而随着康熙朝与南明的战争走向结束,为了避免再生事端的清朝,也开始用“怀柔”政策,在完成剃发的基础上,开始跟汉人打易服的持久战。 具体来说就是对代表官方的官服、吉服、戎服等制服严格规定,对体制内的官吏将兵首先执行易服,对百姓日常所穿着的便服则略为宽松那么一点点。 后来,随着清朝统治日久,百姓逐渐遗忘明朝故事,为了方便省事,也对效仿统治阶级的旗人少了芥蒂,就不再维持发髻服饰的旧制,而与旗人官绅趋同。从而实现了清朝的根本目的——消除汉人身为中华的自尊和对满洲“夷虏”的排斥,实现社会意识上的满洲为主汉为臣。】 【不得不说,挺成功的。 因为到了清末民国的时候,许多人非说辫子是老祖宗留下的,死活不肯剪。 啧,也不知道是哪个老祖宗。 挺悲哀的。】 【好了,姐妹们,更离谱的事情来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据他的感觉,一般说到姐妹们,那天幕就不会说什么好话,多半是骂人的。 【刚才说的那些剃发易服,针对的基本都是男子。因为那个时代基本只有男子才抛头露面,出来做官经商。而且满洲的女子也留长发,不存在什么剃发。 所以,一些无能的男人让事情的走向变得奇怪起来。】 【《清稗类钞》记载:“国初,人民相传,有生降死不降,老降少不降,男降女不降,妓降优不降之说。...盖自顺治以至宣统,皆然也。” 那么这个“男降女不降”指的是什么呢? 缠足。】 朱棣:………… 【缠足这个之前番外讲秦良玉的时候有提到过一点,当时评论区在关于明朝是否裹脚这里有点争议,那么up给大家看一个文物。】 天幕上出现一双女子的尖头绣鞋,看的出来保存良好,但因为年代久远,所以面料和花纹已经破败了。 【这是一双永乐年间的钉金绣牡丹花纹的缎面鞋。它明朝缠足女子所穿的鞋,底长22厘米、最宽处4厘米。可以看出明朝至少前期,很多妇女缠足只是把前掌和足趾缠窄,也就是所谓的“扬州瘦马”缠法。 到了中晚期,up也找到两本。一个是《万历野获编》记载:“向闻今禁掖中,凡被选之女一登籍入内,即解去足纨,别作宫样。” 足纨,就是裹脚布。也就是说,凡是被选中进宫的,不管是宫女还是后妃,都不能再裹脚。 一个是《烬宫遗录》记载了一些崇祯后宫的八卦。 “田贵妃双足三寸,袁贵妃几倍之。上尝于后前嗤袁而美田,后不悦。”就是说田贵妃三寸金莲,袁贵妃脚特别大,崇祯还在周皇后面前嘲笑过袁贵妃的大脚,搞得周皇后很不高兴,觉得崇祯不尊重。 但是up有点疑惑的地方在于,如果田贵妃真的是清末那种标准的三寸金莲,肯定走路都不方便,怎么还能擅长骑马和踢球呢?。 《烬宫遗录》自己也记载过:“上尝试马于射场,知田贵妃之善也,命之骑。妃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安雅,众莫能及。” 所以up觉得,田贵妃应该确实脚很小,但是没有三寸金莲那么夸张。】 崇祯脸色涨的通红,见大臣一个个都低着头假装什么也没听见,心情也并没有放松下来。 这天幕真是……真是……他不敢说天幕的不好,可自己后宫的事儿就这么大白于天下,他怎么可能不在意啊喂! 【好了,那我们再来看看清朝中晚期真正的三寸金莲是什么样子呢?】 天幕上又出现一双绣鞋,只是这模样很奇怪,仿佛是把脚从脚后跟那里给窝起来了,中间垫了很高的厚底。 【这就是清朝的黄缎地彩绣动物花果纹小脚鞋。 小脚鞋又名“弓鞋”,形状有点像翘首的鸟头,鞋底为木质,弯曲如弓,专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