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分卷阅读1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52(1 / 1)

前,说晁错不敬太.祖,不敬宗庙,应该立即处决。 可人家晁错是刘启夹带里的人啊,能让你申屠嘉给弄倒了? 于是刘启解释道:内史府南门开在宗庙外面的边墙上,没有破坏宗庙。而是这件事晁错早跟朕申请过了,是朕同意他这么干的。 也不知道刘邦在天有灵听到了会是什么感想哈哈哈。】 好好好,真是个孝顺的孙子! 看乃公他日升天之后,揍不揍你个龟孙就完事了! 【咱就是说,要你是申屠嘉你气不气,景帝护短也护的太明显了,装都不装一下的。 所以申屠嘉回家越想越气,气的都快脑溢血了,最后吐血而亡。 真的,这是有史记载第一个被气死的丞相。 申屠嘉的死亡,也标志着功臣集团的落幕,从此再也没能垄断丞相这个群臣之首的职位了。】 【可就是这样公然被景帝回护的人,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景帝君臣齐齐一愣。 窦婴、袁盎这些大臣不由自主的看向了皇帝。毕竟他们刚劝皇帝杀了晁错平息众怒,可皇帝沉默以对,就是不松口。 他们还以为皇帝这次也会死保那个酷吏呢! 【景帝二年,晁错的这道奏疏《削藩令》引起了轩然大波。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那些外藩诸侯王各个都不老实,削不削藩他们最后都会造反。削弱他们,虽然可能短时间引起混乱,但是波及反而小;要是坐等他们强大起来再起兵,那就是塌天大祸了! 景帝看了之后深以为然,于是决定动手。】 【晁错他爹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刻拖着自己的老身子骨从老家赶到长安,一见面就骂他:“好好好,你这个兔崽子谏言削藩,离间天家骨肉,让天下人都恨你,你到底想干嘛?!” 晁错是什么个什么性格呢?《史记》用了四个字来评价:峭、直、刻、深。 翻译过来就是严厉、刚直、苛刻、心狠。 所以对于父亲的诘问,晁错的回答是:“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刘邦听了这话都感动了,这是我老刘家的大忠臣啊!他甚至暗戳戳的想,要是老四刘恒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不会让晁错真的去送死啊。 唉,这个孙子比起儿子还是差不少。 不确定,再看看。 【晁错是很头铁,甚至已经有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去牺牲的觉悟。但他父亲比他看的更远更了解刘启这小子的薄情。所以他父亲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然后回老家就服毒自尽了。】 刘启大惊,还有这种事?他怎么没听说过? 晁错也没有请假去治丧啊! 在家中的晁错也懵了,他……他也不知道啊? 想到父亲才刚离开长安没两天,他立马叫来家丁,骑快马追上自己的父亲,务必不能让他轻生! 父亲啊父亲,怎么就到这种程度了呢?就算儿子殉道了,也不会牵连家人的。 不会……的吧。网?址?f?a?b?u?y?e?ì???ü???ε?n??????????⑤???????? 【但刘启那边并不关注这些细节,他兴奋的开始研究怎么削藩了。 削藩的中心思想跟简单,那就是尽量缩小诸侯王的地盘。 之前说过代国、梁国、淮阳国都在自己人手里,那就挑那些实力强、关系远的下手。 齐国被分成了七块,每块都只有一个郡,地盘已经不大了。景帝挑了半天,拿其中品行不端的胶西王当典型,以“买爵有奸”为由削去了六个县。 赵国也很富庶,那就削去一个常山郡;楚国已经没收了东海郡,再削去一个薛郡;最惨的是吴国,一共三个郡,一下子被削去豫章和会稽两个郡——要知道,吴国的大铜矿就在豫章郡,这下子刘濞钱袋子没了。】 【刘濞这下子是真的生气了,怎么都哄不好的那种。 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地盘缩水三分之二,那可是连其他儿子都养不活了。所以刘濞和隔壁的邻居楚王一商量,决定反了他娘的!于是他们开始去联络那些同样被分割、没收封地的其他诸侯王,组成了“复仇者联盟”,声势浩大的开始了清君侧。 具体怎么造反等下再说。只说朝廷这边,一开始还真被他们的阵势给唬住了,开始慌乱起来。】 确实,这几□□堂的气氛很不好,刘启心累。 【然后有那反应快的大聪明寻思了:这叛军的口号是清君侧,这奸臣指的不就是晁错么?奏疏是他上的,法令是他改的,具体削藩过程也是他指导执行的,跟我们有啥关系啊? 那要是把晁错杀了,恢复他们原来的地盘,这叛军不就没有借口了么?到时候进退两难的不就是他们了么? 牺牲晁错一个,幸福咱们大家啊! 于是以景帝的另外两个心腹: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和袁盎为首,再加上朝廷重臣: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等人,多次联合弹劾晁错,要求将晁错满门抄斩,一平众怒。 等于说是满朝文武都想看晁错死。】 刘启重重的哼了一声,其他人则是噤若寒蝉。 抛开他们和晁错的私怨不谈,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朝廷大义! 刘启想了想,对内侍吩咐道:“召晁内史进宫。” 【其实,从晁错的奏疏和跟他爹的对话都能看出来,晁错有预料到诸侯会反,也做好了被牺牲的准备。 但是,刘启对于晁错的处置,依旧让人觉得有点心寒。这也是千年以来,大家对于汉景帝私德人品质疑的一个点。】 天幕播放了视频。 人近中年的汉景帝看着面前这份的联名上书,面沉似水。 许久,他才终于下定决心,批准了奏疏,交给身边的小黄门去用印。 未央宫外,有许多大臣坐立不安,都在等待着皇帝陛下的决定。 那小黄门双手捧着奏疏,自殿内而出,快步疾走到众人跟前,恭敬的说道:“陛下有令,用印执行。” 丞相陶青接过奏疏,打开一看,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赶紧安排下去。 画面一转,中尉陈嘉笑呵呵的来到晁错的府上,对晁错道:“晁内史,陛下有召,随我一同进宫商议朝政。” 晁错自然不知景帝那边的动静。他盯着手里的舆图,还在思索目前的局势。日前他谏言陛下应该如太.祖高皇帝在世时一般,御驾亲征去平叛,既能鼓舞天下的气势,彰显天子威仪,又能趁机掌握军队。而自己则留守长安,看顾朝政。 可陛下明显很迟疑。 难道陛下怀疑,他这样的孤直忠臣,还能趁着皇帝不在京城时搞点什么小动作不成? 晁错压下满腹的心思,对中尉陈嘉道:“请稍待,容我更衣。” 去进宫商议朝政,自然是要穿朝服的。 晁错和陈嘉上了马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