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分卷阅读20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04(1 / 1)

年汉平帝病逝后,王莽更是立只有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帝,当时的太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姑母王政君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改元居摄,臣民都叫他摄皇帝,野心昭然若揭。 果然三年后,王莽觉得时机成熟,就接受禅位,篡位成为皇帝。 那么如今的太后…… 【当时李治刚扳倒长孙无忌,对朝中大臣尚不放心,而他的太子李弘才九岁,更无法担起社稷重任。因此没有外戚干政风险,又生性聪敏、涉猎文史的皇后武则天便自然而然成了能帮助李治处理政务的不二人选。于是以《资治通鉴》为首的传统史书里都认为,从此以后武则天不仅深度参与朝政决策,更在外朝以许敬宗、李义府为爪牙培植力量,把控朝政。】 【但是!从666年泰山封禅以及前后朝中宰相人员的任命里可以看出,李治始终处在主导地位,而武则天只是在他的培养下,担任政治助手而已。远没有到越俎代庖的地步。更何况太子李弘年岁渐长,已经开始行使监国大权。】网?阯?F?a?布?Y?e?ⅰ???μ?????n???????????????????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675年,李治好不容易顶着头疼培养成人的太子李弘却突然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唉……”想到自己早逝的长子,武则天也伤感起来。 不论后世史书怎么评价她,她与李弘确实感情甚笃。 【不得不说,虽然亲生儿子病亡,对母亲而言应该是锥心之痛。可对于彼时的武则天来说,却改善了她的政治处境。因为在此之前,有监国大权的太子李弘在处理朝政时倚仗的是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这些人,其中戴至德、张文瓘既是朝中宰相,又兼任东宫左庶子。由此可见李治安排李弘接班的用心。但在朝政上,李弘和他的东宫僚属们经常与武则天意见相左。现在李弘病故,李治在处理政务上只能更加依赖武则天。】 【于是在当年十二月,武则天上呈了奏疏《建言十二事》,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展现自己的能力。 这十二条分别是: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也就是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毕竟李唐皇室认李耳为老祖嘛。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也就是将此前丧期的一年改为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也就是加薪。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这十二条,归纳起来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 这下子既是展现自己解决当下困局的能力,也是利用这个机会施恩于朝中百官。这十二条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才算是有了政治资本。】 武三思适时出来拍马屁:“太后高瞻远瞩,体恤臣民,连仙人都是认可的。” 【李治当时的身体差到什么程度呢?一开始他想禅位给太子李弘,但是还没付诸行动,李弘就病逝了。而就在同年,李治思前想后,想要禅位给武则天。可见那段时间他确实感觉坚持不住了。】 【这事儿听着离谱,却是《旧唐书》记载的:“高宗以风疹欲逊位,令天后摄知国事,与宰相议之。”但是成功肯定是不可能成功的。中书令兼太子宾客、检校兵部尚书郝处俊闻言立刻劝阻说:"礼经有云:'天子理阳道,皇后理阴德。'然后讲了一大通什么各司其职什么祖宗基业,大臣们的反应也都很激烈,李治就算了。】 【此时她所能倚重的是从666年泰山封禅到675年武则天称天后期间,她凭借参与政务权力培养起的学士团。因学士们日常在大明宫右银台门后值宿,故被时人称为北门学士。和唐朝此前的亲王学士团一样,北门学士的表面工作是帮武则天润色文字、撰写书籍,而实际的工作则是参与决策,以分宰相之权。不过武则天的这一优势在李治的逊位之议后便不再明显。】 【首先是李治吧武则天踢回替补席,调整高级官员,为新太子李贤保驾护航。他任命明确反对武则天的中书令郝处俊兼太子左庶子,与郝处俊同一阵营的中书侍郎李义琰兼太子右庶子。次月李治又授予李贤的属官太子左庶子张大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权力加入宰相团。 其次是李贤本人,史书记载李贤容止端雅,深得李治喜爱。成为太子后,他不仅被立刻授予监国重任,执政能力还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交口称赞。此外李贤也继承了李唐家的传统,他以为《后汉书》做注解为由集结了一批学士,从而培养自己的力量。】 而提到李贤,殿中的气氛就不怎么好了。 今年年初,太后刚下旨复了李贤雍王的爵位。可人都故去了,去连个追封都没有,说明太后仍然心里有气。 【但是,说句难听的,政治斗争哪有甘心认输的,到了这份上就是不进则退,也顾不得什么母子亲情了。】 【武则天令北门学士撰写《少阳正范》《孝子传》教育太子该如何做一名合格且听话的孩子——言外之意就是李贤现在还不够令父母满意。同时她还多次写信给李贤,指责李贤的行为这里不对那里出错,进一步打击太子的自信心。 而李贤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因为宫中早有谣言,说李贤不是武则天所生,他的生母是韩国夫人。韩国夫人是武则天的姐姐,早年嫁给了贺兰越石,生下儿子贺兰敏之、女儿贺兰氏。后来贺兰越石去世,守寡的韩国夫人因妹妹武则天在宫中为昭仪,因此经常出入后宫,然后渐渐的……她和女儿贺兰氏则因姿容貌美受到了李治的宠幸。是的,你没听错,就是这么乱七八糟。】 这下朝堂彻底沉默了。 如果说李贤作为前朝政敌被打倒了,那么韩国夫人母女就是作为后宫“嫔妃”被打倒了。 都是太后的至亲,也都是手下败将,无人敢说话。 【在武则天打压和李贤身份质疑的双重作用下,六百八十年八月,武则天向李贤发动了致命一击。她派人向李治弹劾李贤身为储君却喜好声色,还经常与户奴赵道生等人厮混,滥施赏赐。李治闻言令宰相薛元超、裴炎和御史大夫高智周调查此事。结果在搜查东宫的过程中发现了藏在马房里的数百副铠甲,顿时针对太子喜好声色的调查原地升级为太子谋反案。 此前有个正议大夫叫明崇俨,与武则天交好,结果莫名其妙被人杀了,找不出凶手。在审讯时,那个赵道生也在此时反水招供,说是太子下令让自己刺杀明崇俨。 如此一来,太子李贤擅杀朝臣、密谋造反的罪名被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