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拿过一册卷宗浏览了一下,上面记载了肖臣毅在徽州行军时的内容,包括饮食起居,整顿部下,所用兵法,还有和宋献宁很少很少的见面机会。
她又拿过一卷,上面是肖臣毅成年前在前朝的事情,肖家本就是前朝贵族,父母皆在前朝做着武官,肖臣毅自幼顽劣,意气用事,娇纵横行,最喜欢舞刀弄枪,年长后武艺很好,却文章不佳,便送去军营做了参军。后来,因军营中的游手好闲,贪酒好赌的气氛,便辞去参军不做。直到后来,各地刀兵四起,肖臣毅带着父母,离了京都,投入当时的起义军之中,再后来,辗转几回,才与如今的陛下相识,一心辅佐他为王。
字迹跃然纸上,记得很生动,她仿佛读着这些字句,就看到了肖臣毅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她心中很欣慰,将卷宗抱在身前,久久才放下。
她又在这一摞卷宗里面寻宋献宁年幼时的卷宗,却发现只有寥寥空洞的几句,说宋献宁的出身时日和样貌绝佳,性格温柔。
很快,她就明白了,这些卷宗是根据前朝官员所记,肖臣毅出身名门,所以一向有些记载,而宋献宁当时不过是平民百姓,并不出众,所以没有记载,即使大周成立后进行补记,也不过是在史册中对献宁公主的过往进行美化。而亲军都尉府只做当时的实录。则没有补记。
如今的陛下在乡野间小有名气之后。有关陛下的记载和宋献宁的名字才出现得较多。
宋献宁在未出阁的时候,更多的是和太后,先皇后一同织布贩履,因为相貌出众,有不少当地的员外郎想纳宋献宁为妾室,可太后却不准,只说她家的女儿,不是这小小乡野困住的人。
后来武德帝,在乡野间跟了起义军,因为一向行事沉稳有谋,大方义气,所以结交了诸多兄弟,在起义军中提拔的很快。
还结识了肖臣毅,宋献宁也是在与肖臣毅见过后,嫁给了一心要求娶她的肖臣毅,这门姻缘可谓所有人都满意,两人也是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芷兰举了盏火灯过来,说,“郡主,天晚了,明日再看吧。只要月底前还回去就行,不急这一日的。”
六娘点点头,有些不舍得将卷宗放在身边。顾翁戎过两日就要过寿了,她还得给顾翁戎准备寿辰,便也睡了。
孟简之知道顾翁戎要过寿,六娘也陪着顾翁戎住在京都的宅子里后,便很少去宫中了。
直到,后来,听风离说,“今日早朝,太后又提了郡主的亲事,说是让顾老先生也好好帮郡主拣选个郎君呢。”
孟简之听着风离说,执笔的手顿了一下,那墨迹便晕了开去,这张纸页又写坏了,他从旁边,抽出一张来,复又重写。“还有呢?”他问风离。
“还有……正逢着顾老先生寿辰,所以,去顾老先生府中拜谒的人聚满了半条街,还有不少,直言,说是……说是要求娶郡主,请顾老先生允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