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娘听着她说,将手中的桂花尽数放到香囊中,颇有些激动地望住她。“衣衫?”
“那些衣衫仍在房中的柜里高放着,可惜郡主年岁大了,再也没有穿的机会了。”
“可以带我去看看吗?”
“郡主请跟老奴前来。”
六娘跟着那老妪一起走了许久,行到了一处小院子,四周都是竹林,再往里走便是一弯小小的水穿过竹林来,然后才能看到那间小竹屋。
“阿爹和阿娘以前就住在这里吗?”
“只要他们来园子的时候,都住在这里的,这里比较清净。那个时候的人,打仗打得疲了,都喜欢清净。”
六娘攥了攥手里的花灯,照应着这些竹子,竹子不是很高,秋季里都泛了黄,竹影斑驳却不显阴森,因为总有那顶头的小灯照着一池水,看起来反而温馨。
老妪推开了房子,“公主走后,那群人将这屋子弄得不成体统,还砍了不少屋外的竹子,后来老奴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将这里收拾成以前的样子。”
这屋子不大却很温馨,榻边堆着的是红喜的褥子,月洞架子床上垂着红色的金丝帷幔,那边一台小小的妆镜,连梳子和发簪都仍在那铜盒里放着。
老妪取出了柜子里放着的衣衫,是红色的小衣衫,女孩儿和男孩儿的都有,还有两双漂亮的虎头鞋,她将那小小的鞋子拿在掌心,还不足她手掌的一半,她嘴边扬了起来,心中却一温,险些落下泪来。
“当年郡主也是在这里走的,那畜生就在这屋子对她用刑……”
六娘的手颤了颤。
嬷嬷却仍在说,“他们就用那帕子贴在公主面上,公主是被他们闷死的,公主那样漂亮的一张脸,经不起他们来回折腾,不过两三次已然不成形状。老奴被他们扣着,就这么在旁边看着……看着公主香消玉殒。”
六娘心中一落,她将手中的虎头鞋放在一旁,她知道,她阿娘是在这里死的,她知道她走的时候凄惨,形容必然狼狈不堪,可她想象不到那会是什么样的惨像,她回身看向那老妪……
许久后,她擦了泪,拿了帕子给那嬷嬷,“嬷嬷莫要难过,因果报应不爽,他们会有报应的。”
那老妪看向六娘那张和宋献宁那么相似的脸,她说,“大家都说郡主生的公主很像,可其实郡主似乎更像太后些。”
六娘帮她拭了泪,“嬷嬷是说脾性吗?我是倔一些的,相反,阿弟脾气比我温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