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慕止神情淡然,微微挑眉问道:“来得倒是快,郑大人,依你之见,我该如何应对?”
郑大人抬头看着萧慕止,看不清楚他神色,犹豫了下,说道:“王爷,这朝廷援兵是您我之前苦苦求来的兵马,为表诚意,还请王爷出城迎接为好。”
萧慕止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郑大人,自从圣上登基以来,我们每次求得援兵,可有一次顺利?新皇对本王疑心颇重。我若是这般贸然前往,依照郑大人之见,本王会如何?”
郑大人神色变得凝重了,他连忙道:“新皇虽说对王爷您多有猜忌,可是如今国土安危在前,圣上并非不明事理之人。还请王爷,放下心中芥蒂,以大局为重!”
萧慕止又道:“他若是真的以国家安危为重,这五万兵马就应该直接交到我手中,而不是那沈策州手上。”
他起身来到郑大人面前,“郑大人心中应该也是明白的,沈策州并非大将之才。他以前带领的沈家军,哪次战役能拿得出手来?你我都是行军打仗之人,还能看不出来吗?”
第207章 对娘娘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事
郑大人脸色微变,连忙说道:“王爷切勿误会,朝廷此举也是为了北地战事着想。如今北蒙蠢蠢欲动,有了这五万援兵,我们胜算更大。”
郑大人沉默了,回想起不久前收到文阁老的信件,信中提到这五万兵马之事,还提及新皇对萧慕止的不信任,为牵制萧慕止,才让沈策州掌管这五万兵马。他不禁自问:“这该如何是好?”
萧慕止笑道:“郑大人,你到本王封地有多久时间了?”
郑大人回道:“十年。”
“十年以来,本王可有为难过你?”
“不曾。”
萧慕止凝视着郑大人:“你虽说是文阁老派人监视本王的人,本王看得出来,你是一名好官,在北地十年来,确实为了北地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所以,本王也不想与你闹得太僵了。本王想要给你一个机会。”
郑大人不明所以:“还请王爷明示。”
萧慕止淡淡说道:“那五万兵马中,本王的妹妹混在其中,本王还请你能够把舍妹安全带回来。”
郑大人闻言震惊不已。
萧慕止妹妹?
萧慕止只有一个妹妹,那便是当今太后。
太后居然混在这五万兵马之中?
是不是早在副将请求他上奏折求增援的时候,就已经打定这个主意?
郑大人脸色极为难看。
萧慕止往后退了一步,给郑大人作揖:“还请郑大人伸出援手,帮助舍妹逃离。”
太守心中犹如惊涛骇浪,他张了张嘴,却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应萧慕止这突如其来且棘手的请求。
屋内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窗外的寒风裹挟着些许黄沙拍打着窗户,沙子细细密密的声音落在太守的心上,让太守揪心不已。
萧慕止也不着急催促太守,只是那目光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强硬。
太守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额头冒出颗颗汗水。
他深知这是萧慕止给他的选择,究竟是要继续效忠皇上,还是忠心于他。
要是换了其他人如此,太守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犹豫,直接拒绝。
可是此人是萧慕止。
不仅仅萧慕止观察了他十年,他也观察了萧慕止十年,此人行事作风十分磊落,心胸宽阔,又极为聪明。
太守对萧慕止很是欣赏。
许久后,太守艰难地咽了咽口水,嗫嚅道:“王爷,此事太过重大,容下官好好思考一番。太后娘娘混在这五万兵马之中,若是被……”
太守脑海中浮现不少后果,任何一个后果都不是什么好结果。
萧慕止语气放缓:“郑大人,本王知晓此事为难你了。但你也明白,沈策州此人心胸狭隘,手段狠辣,行事卑鄙,心怀不轨。”
萧慕止骂了沈策州一大堆话,坐在一旁静静听着的赵承弼,觉得这一番话夹带着萧慕止自己的私心。
“现在谁不知道沈策州乃是圣上心腹。赵家逃亡到北地,郑大人你觉得,沈策州身上可有带着灭了赵家的命令?”
太守心中一凛,他的视线缓缓落在赵承弼的身上。
赵承弼微微一笑:“多谢郑大人这些日子的照拂。”
太守努力挤出一抹笑:“客气了。”
他确实给了赵家一条活路,也是因为他驻守在这个战乱的北地,心中对那些英雄心怀向往,自然不希望保家卫国的英雄到最后变成丧家之犬。
所以当萧慕止撤了赵家一家人的画像后,太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他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会是自己可能要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