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菡以为世子夫人还要秋后算账,立马惊惧地跪在地上磕头,“夫人恕罪,婢子再也不敢了,求您饶了婢子……”
她额头磕得红肿,都不敢对方静宁表现出怨恨。
方静宁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她能轻易决定别人的命运。方静宁没觉得得意,反倒越发惶恐谨慎。
“你起来吧。”方静宁面上不动声色,“我今日并非要追究你的过错。”
青菡怯怯地抬头。
方静宁道:“我治家宽和公允,你既已知错,又诚心悔改,便也不必再受更多谴责。我欲给你做媒,消弭府中的乱言。”
青菡惴惴不安,怕世子夫人故意给她选一门不好的婚事,以此责罚她。
她有所迟疑担忧,乃是人之常情。
方静宁并不意外,直接说出做媒的另一方人选。
前些日子,又有其余方家族人为了生意入京,前来侯府拜见方静宁。
方静宁反思青菡一事,便起了此念,于是便托方家旁支的族人帮着寻一个合适青菡的商户。
坊间一直有“宁娶高门婢不娶小户女”说法,高门婢女见识远胜于普通小户女子,许多寻求发展而不得门路,想寻一门好亲的商户尤其中意高门婢女,若是能结交权贵保驾护航更好。
也有一些权贵会借着这样的方式搜刮商户,然侯府和方静宁并无此意,是以为青菡寻的是一个普通的商户,姓孙。孙家在城南有两间铺子,在普通百姓中算过得比较富足,在坊间的风评也不错。
青菡虽离府,但还有亲戚是侯府老夫人身边的嬷嬷,那家人自然十分乐意,他们没想着能就此攀附侯府,但好歹有了个门路,万一有什么事儿,就不至于无门可投。
方静宁不打算强迫,牵了个线,便教青菡回去跟爹娘通气儿,自行与孙家人接触。
隔了两日,孙家人得了信儿,到青菡家中拜会,青菡见到了孙家的郎君,模样虽不出众,可也算端正,且身材健壮,眼睛有神,也有些风度,瞧着还算顺眼。
最重要的是,孙家人极有诚意,登门便送了青菡一只银钗,实银,并不是包银。
青菡父母和再老侯夫人身边做嬷嬷的亲戚都极为满意,而青菡捏着银簪,完全没想到世子夫人竟是真的给她找了个好人家。
有主家做媒,先前的风言风语便可不攻自破,夫家也会尊重她。
青菡经了先前那一遭,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
且她本就是个爱钱的,惯常就是个攒钱的匣子,嫁给商户,日后每日银钱经手,简直是老鼠掉进米缸里。
青菡和孙家儿子定了亲,隔日一家人便恭敬地到世子夫人面前叩谢。
他们感恩戴德。
方静宁看着青菡气色大好,便想起许活曾说过的话——
如果选择足够多,婢女也不见得会将心思都放在男主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