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皓最喜欢捡鸡蛋了。
“爸妈,你们什么时候过来的?”于红霞放下手上的布包,把兜里的喜糖掏了出来。
皓皓立马跑过来,一下子抓了两颗,先给了姐姐一颗,然后自己再吃。
“我们刚过来没多一会,你参加婚礼这么快就回来了?”姜凤淑喂了鸡,进屋来了。
“没办酒席,去了说会话就回来了,广平呢?”
“他出去玩了,没过来。学校要开学了,整天还是疯玩。”
姜凤淑发了句牢骚,家里几个孩子,没一个喜欢学习的,尤其广军,小时候最淘了,也不知道在东北怎么样了。
“阿嚏!”姜广军打了个喷嚏,他已经回到了下乡插队的地方,龙江省北部的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南岭大队。
从京市到这边走了近两天,姜广军已经三十年没回来了,昨天还有些近乡情怯。
要不是还有些记忆,他都找不到回来的路了。昨晚下雪了,院子里落了厚厚一层。
他早上起来扫雪,又把房子收拾了一下,房子是黄泥土坯房,只有三间,还是他和于红霞结婚时盖的,已经住了七年。
不过院子很大,他们家这边离大队部稍远一些,左右的邻居也不多,平时没什么人过来,有些偏。
往东走上百米有条大河,就是于红霞救人的地方。
昨天回来路过他那里还特意瞅了瞅,一帮孩子在冰面上玩呢。
“姜哥!”
听见有人叫他,姜广军放下手上的扫把,看向来人,笑了。
这是他最好的知青朋友乔梁,上辈子一直到他死都是好兄弟。
“高粱,你赶紧搬过来吧,哥我一个人住实在没意思。”高粱是桥梁的绰号。
这两天也没上工,天气太冷,大队长说要过了正月。
“我嫂子不在家,不就没人管你了,你多自在,我来是多此一举。”
高壮的乔梁扛着行李进了院子。
“那可不行,咱一个单身男人,总得保护好自己不是。”
姜广军说完,哈哈笑了。
第34章 你一定要保护好哥。
乔梁也跟着笑,“算你自觉,不然小心被村里的小寡妇盯上,来堵你这光棍门。”
村里人都知道姜广军媳妇和他离婚带孩子回城了,他现在是大龄单身汉。
背后议论的人不少,说什么的都有。
姜广军知道也不在乎,他摸起扫把就要抽人。
“你少胡说八道,哥是那样的人吗?”什么小寡妇,他才看不上呢。让乔梁搬过来一块住,就是觉得一个人没意思。
而且知青点那边环境不好,十几个人住一个院子,人多是非多,经常吵吵闹闹的,乱得很。
有条件的谁不想搬出来。
乔梁求之不得呢。
他闪身躲开了姜广军抽过来的扫把,别看他长得高高壮壮的,其实才二十三,还是个纯情小伙儿,对象都没处过,不过就是嘴上花花两句。
“姜哥,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村里人说的,谁让你条件好呢。”有颜有值,还有房子,可不就容易被人给盯上。
姜广军,“所以你要保护好哥。”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他一个单身男人是非也不少。
乔梁嘿嘿笑着,他人比较粗犷,可能长得太着急了,个子比姜广军还要高出一两公分。
他十五岁就下乡了,刚开始分去了别的大队,因为年龄小经常被人欺负。
有一次被姜广军撞见了,就带着一帮知青跟那边的社员干了起来,当时闹得动静很大,连县知青办的同志都来了。
好在没出人命,只是受了点皮肉伤,批评教育了几句,就大事化小了,只是乔梁不好再留在那边大队,就转到南岭来了。
也跟姜广军成了好朋友。
可谁能想到八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被人欺负只会红眼睛的半大少年愣是长成了个东北大汉。
姜广军摇摇头,这小子也不知道怎么长得,估计他爹妈现在见了他都不敢认。
两人说笑着跺跺脚上的雪,进了屋,乔梁放下行李,就拿盆打水帮忙收拾卫生。
姜广军回京市探亲,一走一个月,是他帮着看家,时常过来打扫。
院子不乱也没多少积雪,就是昨晚下的那些,屋子里就不行了,落了一层浮灰,得好好擦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