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多天了,最大的能有二百斤,端午节前都要拉走的,不过现在也正是长膘的时候。”
姜广军点点头,这个他懂,他在下乡也养过猪,一般过三百斤长得就慢了。
“你这猪一天喂几顿?”
“喂四顿。”
“仔猪都是自己培育的?”
“有一部分是,还有一部分是从村民家里收来的。”
陈烁话不多,基本都是曹祁山在说,他默默跟着。
“林家湾有些村民专门养母猪,繁衍仔猪卖,我们养殖厂也有自己留的种猪,只是数量有限。”
姜广军点点头,这村里人很能干,他进村时就发现了,还不只曹祁山他们一家养殖厂,另外还有两家。
一家是养鸡的,一家养羊的,这两是有一定规模的,更多的村民是以副业的形式,小打小闹的,只为增加家庭收入。
就想孟刚他父母,也在下乡养猪,他这会听得很入迷,朱老四心不在焉的。
他更想知道,这些大肥猪卖吗?他想要几头,宰杀了不卖,自家吃也好啊。
可刚才听曹祁山的意思,这批猪已经有人预定了。
“曹厂长,这些猪是肉联厂定的吗?”
“不是,是我们乡办的屠宰场收购,然后卖给其他单位。”
朱老四听了,一脸失望,如果是肉联厂他还能想想办法,匀几头,这当地屠宰场他可没熟人,林家湾他头一次来。
“你这还养牛啊?”
从猪舍出来,姜广军一眼就看见,北边的那一排牛圈。
“只有二十多头,去年秋天买的小母牛犊。”曹祁山说着,领他们去接待室。
养殖厂有一座大院子,里面建了一排红砖瓦房,曹祁山平时就住在这里。
此时院子里停着台拖拉机。
有工人们在往仓库那边搬运东西,看样子像是喂猪的麸糠。
这些工人,除了曹祁山他大舅哥,其他都是在附近雇来的村民,麸糠和玉米什么的也是在村里买的。
林家湾有几个养殖厂扶持,村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比别的地方要富裕,从房屋上不难看出来,很多都是新盖的。
村里来小汽车也没人好奇围观,估计是习以为常了。
略坐了会儿,曹祁山又带他们去乡上的屠宰场转了一圈。
中午,是在饭店吃的饭,其中一道菜就是红烧肉。
这小小的一个昌平乡,畜禽肉类俨然形成了产业链,养殖宰杀销售一条龙。
姜广军心里火热,不过他这人一向沉得住气,并没急着做什么。
朱老四心心念念的想要买几头猪,临走时悄悄拉着曹祁山问,能不能给他留几头。
曹祁山直言道:“你要猪肉我可以帮你找屠宰场问问,生猪真不行,签过合同的。”
“这样啊,那你什么卖猪给我个电话,有猪肉也行。”
“好,到时我联系你。”
朱老四这下高兴了,孟刚没吱声,他想等姜广军拿主意,不会擅自出头。
他们走后。
陈烁不解的挠挠头,“曹哥,这姜老板看完就走了,他没说别的?”
“没有,可能还没想好吧,我们认识的时间短,我不是很了解他。”
“那个姓朱的倒干脆。”
在私下里,陈烁跟曹祁山是无话不谈,全然没有在外人面前那么寡言。
“朱老四也是卖卤肉的,看上咱们养的猪不稀奇,可他不是老板。”
“要是姜老板能用咱们养的猪就好了,听说他们一天能卖掉好几千斤卤肉。”
曹祁山笑了笑,没接话,姜广军应该在考虑吧。
他猜的没错,姜广军的确在考虑,但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做主的,得找顾砚宽商量下。
回去后,他给运输公司打电话,顾砚宽不在,出门了,得一段时间能回来。
自从运输公司成立厚,两人很少正式碰面,当然两家是邻居,不可能没来往,偶尔还是能见到,只是对方太忙,没时间跟他多说,但最近确实没看见人。
姜广军也不急,每天悠哉悠哉的,不是接孩子就是做饭,重心仍放家里。
直到过了大半个月,顾砚宽才回来。
他风尘仆仆,一身疲惫的,出现在卤肉店时,姜广军刚沏好茶,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正慢慢品着。
顾砚宽笑看着他,眼里闪过一抹羡慕,这小子真会享受。
他这几个月腿都跑细了,人瘦了八斤,公司里有些事还是没捋顺好。
焦头烂额的,他有时都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决定开运输公司是不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