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龙泉沟山多地少,每年种的粮食只够自家吃,没有几家有余粮养猪的。
姜老板给他出了个主意,用苹果去换粮食。
苹果当然是一些形状看着不太好的歪瓜裂枣,卖给商贩不乐意要,自家又吃不完,倒不如拿去换粮食,尤其是秋收以后,但凡年景好,有田地的,谁家粮仓里不是满的?
正好他家有拖拉机,就让两个儿子去试试,没想到还真行。
用苹果换回来好几万斤粮食,多数都是粗粮,吃是吃不完,卖了一部分,剩下的就留着掺在饲料里喂猪。
这事眼馋坏了好多人,还有有不少跟风学的,以前卖不出去劣果如今成了抢手货。
姜老板的饲料分厂就在f县,现在已经卖遍了半个东省,他们乡还有代销点呢。
“是我当初眼界窄了,没有人家顾家凹的顾泽有魄力敢干。”不然就凭他跟姜老板的关系,代销点肯定是他家的。
“一年净收入小十万啊!”宋大牙想起来就忍不住捶胸顿足,后悔的肠子都要青了。
姜广军眼眸带笑,当初他确实先问的这位老兄,可他迟疑了,舍不得拿出棺材本开店,怕猪饲料卖不出去,钱再给赔光了。
顾泽敢干,那是因为有顾砚宽给兜底儿,而且他年轻没有负担。宋大牙是一家之主,他得为全家生计考虑,顾忌自然就多。
就像张铁山,如果不是自己出头替他张罗,猪饲料代销点白送给他都不敢接,畏手畏脚的生怕砸到手里。
就这还得拽着他弟弟,水泥厂效益不好,经常没活。兄弟俩现在一起卖猪饲料,虽然平均分下来,每人也就三四万块钱,但是也比
他卖烤地瓜挣得多。
“这只是开始,兴隆饲料厂成立的时间短,名气还不够大,不然年收入怎么也得这个数!”姜广军说着伸出两根手指。
“二十万?”宋大牙试探的道。
乔梁揶揄的瞥了他一眼,“大牙哥,我没想到你就这么点胆气,我哥说的那是二百万,不是二十万!”
宋大牙一听顿时瞪圆了眼睛,一脸的不敢相信,二百万,那得是多少钱?他们村所有人凑一块估计也拿不出来这么多!
他抬手就抽了自己一巴掌!
“我就是头猪!眼看到手的烤鸭飞了!”
宋大牙第一次来京市时,心心念念的就是吃上一只闻名已久的烤鸭,然后给村里人带回去两只尝尝,顺便显摆显摆,可是太贵了,他问完价没舍得买,还是姜广军看不过去,送了他几只,这给他美得呀。
乔梁哈哈笑,“打得好!”
姜广军斜了他一眼,乔梁立马捂住嘴,不笑了,万一给这位老哥刺激出病来可坏了。
“梁子你不用捂嘴,我这人就是这样,从小穷怕了,胆子小,鼠目寸光,一直在山沟沟里窝着,没见过世面。要不是姜老板,我现在连京市大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
宋大牙哭丧着脸,他错过了成百万富翁的机会,兴许这辈子就没那个命。
“宋大哥,别这么说,十几年前我跟你一样,只求温饱即可,没什么追求,让媳妇孩子跟我在乡下遭那么多罪,等到后来差点…”说到这姜广军停下了,轻轻一叹。
下乡不是终点,如果他胆子再大一点,做事果决些,根本不用等到那么晚才想起来要全家一起回城,他应该早点谋划,努力上进,兴许前世就不一样了。
“哥,嫂子的事也不能怪你,当时换了谁都得先救人,再说咱们这茬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乔梁宽慰道。
“不下乡,留在城里没有工作,养活不了自己。下乡虽然吃苦受罪,但好歹还能混个温饱。”反正他就是这这样。
姜广军摇摇头,乔梁没理解他意思,他不是后悔下乡,早早在乡下结婚成家,他后悔自己当初不够努力。
现在想想,古今中外,无论处于什么时代都少不了奋进成功的人,当然也有随波逐流不思进取的,他那会虽然没有得过且过,但也没有砥砺前行。
说到底,他姜广军不过凡人一个,如果没有重生的机缘,他现在又能比宋大牙强到哪去呢?所以没什么好自得的。
“宋大哥,你也不用懊悔,错过这次咱们还有下次。眼下政策这么好,何愁没有发财致富的机会?慢慢来,别着急。”
“对对,不着急,我就跟着姜老板了,总有一天会发大财的。”
宋大牙嘴巴会说,经常恭维姜广军,生怕有好事把他给忘了。
姜广军知道他的小心思也不揭穿,将看完的账本还给他。
“先回去补个觉,晚上请你吃烤鸭。”
“好,我先回招待所,晚上再过来。”宋大牙收好账本,夹上包就准备走了。
乔梁跟着起身,“哥,那我也先回去了,你忙吧。”
姜广军刚点了下头,桌子上的电话响了,他朝乔梁摆摆手,“有事儿晚上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