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都市传奇 > 七零新婚夜,包办婚姻也很甜! > 七零新婚夜,包办婚姻也很甜! 第9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七零新婚夜,包办婚姻也很甜! 第95节(1 / 2)

他们养鸡场的蛋鸡是基本纯粮食喂养,产蛋的质量很好。虽然没有研发出各个生长阶段,比较细化的周期性养殖饲料配方,但是玉米,麦麸,米糠这些都不缺,还有蜗牛,螃蟹,小石子这些也能提供钙物质。

不过缺陷就是产蛋率不稳定,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搭配的饲料,没有个准确的搭配比例,导致要不营养过剩,要不营养不够。

这个问题也暂时得不到解决,因为他们的饲料,是靠自己场部制造,还没有成熟的外部饲料生产。

现在大象饲料厂生产的粗饲料,配方不成熟,还不如他们自己搭配的营养物质更丰富。

而这原材料来源,又受到各方面限制,比如提供钙的螃蟹等,到了冬天冬眠了,挖不到了,那蛋鸡钙补充不足,对产蛋率肯定受很大影响。

林清雅又仔细对比了肉鸡的配方,两位教授也计算出玉米,米糠,麦麸,青饲料,食盐添加的混合比例。

贺柄功说:“林场长,更精准的比例混合搭配,能使蛋鸡和肉鸡更有效吸收营养物质,提高产蛋率和生长速度。

旁边饲养员同志又把按比例喂养的蛋鸡和肉鸡的情况,汇报给林清雅。

“林场长,这是按比例混合喂养的肉鸡和蛋鸡的情况。”

林清雅又接过报告,数据记录的很完整,共记录了两周,其中做实验的那一百只肉鸡,两周平均增长了2斤,普通喂养两周平均增长了1.6斤,蛋鸡产蛋率达到70%,这也有非产蛋高峰期的因素。

林清雅点头,“好,还请两位同志继续潜心研究,最好能把产蛋率提高到80%,把肉鸡的生长速度提高五天长一斤。”

贺柄功轻笑,“林场长,您有所不知,目前原材料有限,比如培育肉鸡和蛋鸡很有效的鱼粉,咱们红旗公社是不容易采购到的,这要海市等地才有,目前我们研发配方也只能因地取材。”

林清雅蹙眉,这也是关键,即便有机会到外地采购,其中运输费用都承担不起。

她激情洋溢地鼓励:“我知道研发工作很难,辛苦二位了,不过我相信二位老师能找到办法的。”

贺柄功毕恭毕敬地说:“承蒙领导青睐,我们尽力而为。”

林清雅叹气,这环境把两位教授都塑造成如此谦卑谨慎的性子,看得她唏嘘不已,又起身送他们出去。

送走二位教授同志,又安排饲养员,今后都按比例混合喂养。

林清雅处理完养鸡场这边的工作,吃了中饭,下午又到砖窑厂。

脱硫塔月初正式投入使用,砖窑开始烧砖,不过因为进入暴雨期,导致产量有所下降。

排放达标后,林清雅心底的大石头也落了地,又按例巡视。

林清雅走到厂房后面,不少积洼,蹙眉道:“王秘书,这一块的生活污水,什么情况?”

王秘书额头直冒冷汗,这些污水其实已经处理过,可还是残余部分,又一五一十道:“最近正值暴雨期,加大了工人的工作量,所以,”

林清雅沉声道:“我说过,排放问题是首要,这些污水排放到土壤里,将会造成多大损害。必须雨污分流,把污水单独引到化粪池。”

王秘书点头道:“是是,我稍后下去安排。”

林清雅巡视完,又让王秘书立即执行,回到办公室,谢清流等候在此。林清雅微笑说:“谢工找我有事?”

谢清流站起身,笑容和煦:“林厂长,我今天是来和你辞行的。脱硫塔已经建设完成,安全投入使用,我也准备回城了。”

林清雅也早预料到这天,谢同志很优秀,留在砖窑厂太屈才了。

她微笑说:“好,你的回城手续办理妥当了?”

谢清流缓而轻笑:“这没什么问题,我直接到公社取走知青档案就成。”

林清雅轻叹,“那好,你先稍等。”

林清雅又让财务给谢清流结了这个月的工资和脱硫项目的奖金。

工资正常发放,奖金发五百块。

脱硫塔的设计和建设,几乎全程都靠谢清流,他功不可没。

财务拿着工资钱袋进来,林清雅拿过来走到谢清流面前递给他,微笑地拍拍他的肩膀说:“谢同志,苦尽甘来,前程似锦啊。”

谢清流面容坦然地接过,大方地笑了笑。

“林厂长,借您吉言。”

第199章 师生情

谢清流要走,大队学生为他在人民公社组织了一场简单的欢送会。

他从十六岁高中毕业下乡,在大队教了十年,可以说云峰大队大部分学生,都是他带出来的。

云峰大队小学一到五年级都是在大队学校读书,初中才会转到公社学校。

欢送会结束,林清雅和公社书记,还有一百多个学生,亲自把他送上回城的卡车。

天空很蓝,阳光下他穿着那身藏青色的制服,清秀白皙的面庞,从车窗探出来,笑容和煦地朝着同学们招手。

直到卡车远去,林清雅心底竟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旁边公社杨书记热泪盈眶,哽咽地说:“小谢同志扎根我们公社十年,为我们公社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年还主动把工农兵大学推荐名额让给他一个学生,不然他早就能回城参加工作了。”

林清雅又从书记口中得知,当时教育资源缺乏,且因为特殊原因,大家对读书比较排斥,也是谢清流挨家挨户走访,劝说家长,送孩子到大队学校念书。

一开始他教五个年级的数学科目,大队也没有教师工资给发,就给他计算工分,农忙也会下地劳动,后来按标准发工资,那点微薄的薪水,全部被他买成了教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